孟憲玲
疫情之下,無限的教育資源、互動多元的網絡平臺,讓倉促上陣的教師瞬間邁進了數字化教學時代。教師正在實施的線上教學是真正意義上的“云教學”嗎?返校后的師生能再回到原來的線下教學模式中嗎?回顧三個月的線上教學,我們由一開始的不知所措到現在熟練地掌握線上教學技術,每個教師都在成長,都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前進一大步。三個月的線上教學,我們不斷摸索,經歷了四個階段的調整。在每一個階段的轉變中,教師的教學觀念都在悄然地發生變化。在不斷的改變與提升中,我們也觸摸到未來教學的新模式。
一、線上教學的步驟
(一)微課制作——提升技術水平
疫情初始,離開學還有一段日子。在各大教育平臺紛紛亮相的背景下,我們也在思考:即將到來的開學,我們又該以怎樣的形象登場呢?一例例線上教學的“翻車”事故,讓我們不禁擔憂:老師們能當好“主播”嗎?擔憂之下,我迅速組織骨干教師制作了微課。
對于微課制作,教師們并不陌生,在之前參加過的信息技術培訓中都嘗試過。為了錄制一節課,教師常常用上一周甚至幾周的時間。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于是我們開始分工合作,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每人著手備出一周的微課。我們建議教師借鑒網絡已有的優秀課例。當我們把視線投向網絡的時候,海量的教育資源便立刻呈現在面前。此時,微課制作的技術問題不再讓教師們擔憂,讓他們感到困難的是在眾多的教育資源中進行甄別、選擇優質內容,并整合到自己的教學內容中。
制作微課需要教師們更關注教學內容和教師自身。在有限的十幾分鐘時間里,要突出重難點知識,做到結構清晰、語言簡練。在學習、借鑒、錄制、修改的過程中,教師研究教材的能力和信息技術水平都得到了極大地提高。
2月中旬,學校選用了釘釘平臺,對全校教師進行了錄播和直播的培訓。全體科任教師率先啟動了假期大課堂。保健醫劉靜老師介紹了新冠肺炎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體育楊龍老師介紹了居家鍛練的方法,肖瑤老師重點介紹了適合家庭鍛練的柔韌訓練。科學老師于麗江向同學們推送了科學小實驗,英語老師郝彤推送了趣味英語,還有舞蹈、手工、歌曲演唱等藝術教育。我針部分學生長期宅家而產生了不良情緒的問題,上了一節題為“學會思考,坦然面對延遲的開學”兒童哲學課,通過平臺,全程與師生進行了互動。
在正式開學前,我校全體任課教師都能較熟練地掌握直播技術,進行微課制作。在大連電視臺播放的數字課堂中,我校先后有12節課被推送播放,還有三節課在“學習強國”上播放。線上教學的初戰告捷,讓全校教師充滿信心。
(二)直播教學——感知線上互動
隨著開學日子的臨近,老師們收到了大連電視臺推送數字課堂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教師們歡欣鼓舞。這不僅解決了學生的上課問題,也解決了教師的備課問題。老師們根據數字課堂的內容,進行知識輔導就可以了。
播放了幾節課后,老師們發現了問題:數字課堂其實就是微課,因為有時間的限制,教學環節緊湊,知識密度大,大部分學生很難跟得上。于是,教師們將數字課堂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截圖,重新制作教學講義,對學生進行再次教學。當時釘釘視頻會議還沒有錄制功能,為照顧個別不能及時聽課的學生,我們采取了直播方式,學生通過連麥回答問題,也可以在對話框內以文字輸入、語音上傳的方式回答問題,進行課堂的互動。
直播教學方式持續了一個月,在這個階段中,教師們挖掘了釘釘打卡的功能。學生每日讀書、體育鍛煉、口算都可以通過打卡進行,可以用語音、圖像和視頻的方式上傳,可以互相學習,打卡也減輕了教師對常規作業批改的負擔。學生紙質作業通過圖片上傳,教師在上面批注,返回錯誤多的作業,要求學生訂正再傳。教師也可以用語音方式給學生講解錯誤原因,對練習題中普遍出現的錯誤,教師以短視頻的方式講解,發送到班級群中。對班級中的潛能生,教師則發起語音或視頻教學,進行點對點輔導。
在直播教學階段,學校加強了教學管理,每日教學領導要在教學研究群中匯報分管年級教師作業的批改情況及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每天下午四點前,網管教師要上傳授課教師的視頻,并匯報上課情況,包括學生出缺席、教師授課內容及授課時間。晚上主管領導要查看本學科教師的授課情況,對教師提出教學建議。經過一個月的線上教學探索,教學管理各環節已逐步走上正軌。
(三)視頻教學——監控教學全程
經過一個月的直播教學,教師已熟練地掌握了線上教學的技術,但由于課堂互動少,個別學生自律性差,很多中高年級學生沒有家長的監督,學生學業間的差距也越來越明顯。就在我們為此感到焦慮的時候,釘釘視頻會議有了錄制功能。從4月開始,我校的線上教學就進入到了云監控下的課堂教學狀態了。
清明節后,我校的線上教學全部調整為視頻授課方式,學生在課堂上打開攝像頭,關閉麥克風,想發言的學生打開麥克風立刻就能發言。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聽課狀態,學校為每個班級配了一個網管教師,課前負責統計學生的出缺席,課堂中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聽課狀態。由于發言的便捷,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明顯增多,課堂時間也由原來的20分鐘延長到30至40分鐘。為確保學生視力不受影響,教師盡可能讓學生看教材,也會安排寫作業、記筆記環節。有了云監控,教師增加了課堂檢測環節,階段測試也通過視頻監控完成。這個階段的線上教學,幾乎與線下教學差不多了。老師們高興地說:“這下我可不愁抓不住學生了,再有一個月宅在家里,我也不用擔心了。”
(四)大數據支持——實現個性化學習
隨著語文數學英語配套練習的增加,教師的批改量越來越大,有的老師眼睛出現了問題。難道線上教學就是將線下的內容安排到線上嗎?這時,英語組率先使用的“一起作業”軟件,拓寬了教師的視野。
英語組率先使用的“一起作業”,能夠智能生成個人及班級的成績報告,實現了智能化批改。教師可以一鍵布置和檢查全班同學的作業,調出班級及個人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誤及錯誤原因。因為系統內有大量的同步練習,題型多樣,也有利于實現分層教學和個性化作業。以英語學科為例,練習題庫中有大量聽說讀寫的訓練,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作業,讓有能力的同學多選擇一些拓展作業,基礎差的同學選擇基礎知識為主的題。第二天,教師根據系統提供的數據,進行作業點評和錯題分析。在英語組的帶動下,語文和數學學科也進行了嘗試,一個階段下來,老師們嘗到了大數據給教學帶來的便利,也不再為每天沒完沒了的作業批改犯愁了。
最受教師歡迎的是全校范圍內的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的云測試。在測試的第二天,相關數據就呈現在教師面前。原來需要兩三天完成的任務,竟然這么快就呈現出來了。從作業批改負擔中解脫出來的教師,開始嘗試合作學習、個性化作業了。
在線上教學中,教師讓小組長帶領組員進行線上學習并將合作視頻錄制下來,傳到班級群中。有的教師利用金山編輯文檔的功能,在線上教學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進行編輯。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課堂效率也大大提高。六年級教師嘗試讓學生建立學習云檔案,根據系統反饋出的相關數據,將自己在作業中出現的錯題進行收集和整理。
這個階段,教師們開始充分體會到線上教學的內涵及優勢所在。大數據將改變未來的線下教學,未來的線下教學,將走向何方?教師們對未來學習產生了憧憬。
混合式教學能將線上線下的學習優勢結合起來。線上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進行在線討論、互動答疑、效果測試、考核評價等,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提高其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
二、混合式教學的策略
(一)關于混合式教學
1.混合式教學的概念
混合式教學,就是利用信息技術,依托網絡平臺,將課堂延伸到網絡虛擬空間中,即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同時結合網上教學平臺的教學資源并利用先進的教學工具進行網上教學。混合式教學并非簡單地將線下教學移到線上,不是線上教學對線下教學的補充,也不是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簡單相加。
2.混合式教學的意義
線下教育的優勢是擁有人性化的環境,師生面對面,具有整體感和現場感,情感交流豐富,師生互動直接、操作性強。弊端是整齊劃一,時空受限,海量資源不能利用,教學方式單一。線上教學的優勢是互通互聯、豐富多彩、無限時空、無線共享。它的弊端就是缺少人性化的環境。因此,混合式教學要充分將線上線下的學習優勢結合起來。線上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進行在線討論、互動答疑、效果測試、考核評價等,彌補線下教學的劣勢。
3.混合式教學的可行性
經過前一時期的線上教學,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都有了較大的提升,教師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轉變。此外,釘釘等互動平臺技術、“一起作業”等智能化評價系統、K12等教育資源平臺都已經很完善了。共享文檔、問卷星、二維碼技術已經被廣大師生所應用,這些條件都為下一步的混合式教學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關于教學終端機設備,學生一部手機就可以解決。從目前來看,大部分學生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二)混合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結合前一階段的線上教學,我認為混合式教學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混合。
1.教學內容的混合
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優質資源,觀看名師的錄像課,將優秀網絡資源引入到自己的課堂中來。
2.教學方式的混合
教學方式的混合體現在課前、課中、課后。課前,教師布置給學生線上學習任務,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課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在線合作、線上討論與答題,運用智能評價、問卷星、在線編輯等技術,實施合作學習和分層教學。課后,學生線上和線下作業相結合,師生共同進行實踐與反思。教學方式的混合,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3.評價主體的混合
現在的評價多是以教師為主,混合教學的評價將發揮智能優勢,實現人機互動、突出學生的自主評價。“一起作業”等智能評價系統將幫助學生讓網絡閱卷走向日常作業批改,助力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對于混合教學,未來我們將更關注如何進行教學反饋,如何關注差異,如何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如何進行學習評價,實現收閱評作業的高效化,等等。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