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迅速普及和發(fā)展,網絡在現代教育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線上教學作為網絡教學的重要途徑,是一種以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為依托,以網絡和平臺為介質,以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為指導,整合優(yōu)質教學資源展開教學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教學的重要補充。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中小學“停課不停學”,教師居家辦公,學生在家線上上課。這種教學教學模式具有不受時空限制、學習更加自由的優(yōu)點;但也存在教師和學生處于相對隔絕的狀態(tài),缺少面對面互動等缺點。因此,教師在授課之前要做好全面的準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準備線上教學硬件
良好的網絡運行是線上教學的基礎,因此教師授課要盡量選用10兆以上光纖寬帶。對電腦、麥克風、攝像頭等直播授課必備的硬件設備,授課教師應在課前做好調試工作。地理學科是一門用圖說話的學科,經常需要對圖像進行講解和圈畫。盡管“騰訊會議”“釘釘”等軟件雖然已經配有白板功能,但是由于使用鼠標操作,在圈地名、畫簡圖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位置偏差、字跡難以辨認等問題,因此教師可使用數位板和電容筆,以實現教學過程中的自由書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光線不夠充足,可以利用補光燈,優(yōu)化直播效果。
二、掌握線上教學軟件
(一)備課軟件
除了常規(guī)備課用到的PowerPoint、Word、Flash、谷歌地球等軟件以外,EV錄屏、會聲會影、愛剪輯、貍窩全能視頻轉換器等視頻錄制、剪輯的軟件也是授課教師需要提前下載并且熟練運用的。
疫情期間,全國不同省市同步錄制的視頻微課和搭建的教學平臺可以為線上授課提供完整的課例或教學參考。如上海市通過“bilibili”推出的上海空中課堂,遼寧省通過“遼寧和教育”推出的直播課,廈門市通過“看廈門”APP推出的“名師課堂”,江西省通過“贛教云”公眾號推出的江西省中小學線上教學平臺V1.5.1_1376,等等。
同時,不少地理學科相關的微信公眾號也在線上教學期間調整了內容,增加了適合線上授課的教學資源,如小傳地理PPT、課件研究所、人文地理學、初中地理掌上課堂、地球知識局、匠心地理、極地地理、星球研究所、地圖會說話等。
(二)授課軟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線教學需要授課教師熟練掌握在線教學平臺的各種功能。釘釘、騰訊會議、騰訊課堂、中國移動云視訊等軟件支持300人以內的視頻會議,是較為常用的課堂互動軟件。他們擁有屏幕共享、白板等多種功能,操作起來比較方便。同時,釘釘、騰訊課堂等平臺支持無限次的直播回放,便于學生隨時復習。
(三)反饋軟件
QQ、微信等社交軟件具有覆蓋范圍廣、操作簡便等優(yōu)勢。分組分層建立QQ群、微信群,不僅為師生提供了便利的聯系通道,還可以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討論答疑和個別輔導。教師可以借助QQ老師助手中的“作業(yè)”功能布置課后作業(yè)并進行檢查,及時、準確地獲得學生的學習情況。另外,當線上授課平臺出現網絡卡頓、甚至平臺崩潰的情況時,QQ、微信等社交軟件還可以作為臨時替代的軟件使用。
三、優(yōu)化線上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優(yōu)秀的富有藝術的課堂導入,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好習慣。在線學習期間,學生長期坐在屏幕前,容易思維渙散,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下降。這就需要教師設計精彩的“開場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八年級“民族”一課時,我采用在聊天區(qū)接龍的方式引導學生說出知道的民族的名字。這一設計不僅自然地引入到“民族”一課的教學,還讓一些在線下教學中不善發(fā)言的學生有機會暢所欲言。同樣適合以接龍的形式導入新課的還有“行政區(qū)劃”等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接龍說出知道的省級行政區(qū)域、行政中心、簡稱等,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二)家校聯動,講授新知
線上教學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家長的監(jiān)管。在以往線下教學中,家長很少參與學生的課堂學習;但疫情期間,家長可以近距離融入學生的課堂學習,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教學資源。在備課時,教師不僅要“備”學生,還可以“備”家長。如在“區(qū)域地理”一課教學中,我提前詢問學生家長曾經到訪過哪些國家和地區(qū),征得家長同意后,邀請家長在線上直播課時簡要介紹這個國家或者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家長豐富的生活經驗也可以成為教學案例,如在“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中”一課中,我以家長真實的出行經歷作為案例替代教材的案例,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考慮問題。這種講授新課的方法,更加貼近學生,也拉進了課堂與家長的距離。
(三)因勢利導,及時反饋
預習反饋是一種具有準確性、針對性、激勵性的反饋,教師通過預習反饋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疑惑點、重難點等。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可以使用“騰訊問卷”或“問卷星”等小程序編輯問卷,課前發(fā)布給學生,通過調查掌握學生預習時間的長短以及學生在哪些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上存在困難,以便在正式授課時能有的放矢。
課堂反饋是一種現場的反饋方式。一些線上教學平臺提供的“挑戰(zhàn)賽”“競技任務”等答題游戲,豐富了課堂反饋的形式。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提前在平臺教師端設計好比賽的時間和題目,在教學過程中限時發(fā)布給學生。使用釘釘、中國移動云視訊、騰訊會議等平臺授課的班級,教師可以通過連麥搶答競賽、線上軟件隨機抽簽作答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可以針對學生在搶答游戲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課后作業(yè)反饋是常見的課后反饋策略。教師需要提前登錄教育平臺的教師端,選擇平臺題庫已有的題目,或者自己出題并上傳、發(fā)布給學生,也可以借助QQ老師助手發(fā)布作業(yè),通過“贈送小紅花”的形式,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
四、做好線上教學應急預案
線上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由于存在信息化設備千差萬別、網絡條件差強人意、師生信息技術能力參差不齊等問題,在直播授課過程中難免出現各種問題。因此,在準備教學資源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各種不利因素,做好應急預案。如教師可事先將重點教學內容錄制成微課,上傳到云端供學生下載;也可以在授課之前將教學課件、作業(yè)等內容發(fā)布到QQ群、微信群,充分發(fā)揮QQ、微信等社交軟件操作簡單、運行穩(wěn)定、使用范圍廣的優(yōu)勢,保證在任何情況下,學生都能自學完成課程任務。
線上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時空的局限性,增加了教育的公平性,也對教師在教學資源準備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線上教學將繼續(xù)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與線下教學相輔相成,成為教育發(fā)展的新趨勢,教師應對其加以充分的利用。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