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莎莎 陳誠
主持人語
在數字經濟浪潮中乘風破浪
進入7月,2020年已悄然過半。
疫情之下,各行各業的發展雖被迫放緩,但也在危中尋機、破繭重生。
比如,新基建!
截至7月1日,重慶新建3.2萬個5G基站,累計建成4.2萬個5G基站,實現全市所有區縣重點區域5G網絡全覆蓋;
7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互聯網周刊》評選的“2020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TOP100榜單”發布,位于九龍坡區的忽米網成功躋身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百強;
7月9日至11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云端峰會發布“2020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價值潛力100強榜單”,位于兩江新區的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與曠世、商湯、云從科技等人工智能巨頭企業成功入圍。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新基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既是疫情后經濟恢復的“強心劑”,更是未來發展的“儲備糧”。
新基建到底“新”在何處?
不同于“鐵公基”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為何要大力推進新基建?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關系國計民生,連接巨大投資和全新消費,服務生產和生活兩端,是培植新業態、新模式的沃土,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基礎,也是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重要抓手。
當前,經濟數字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而新基建的到來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也給各行各業帶來全新機遇。
搶灘新基建,重慶有何新作為和新部署?
4月3日,重慶2020年首輪28個新基建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約1054億元。其中,新基建重大項目22個,涵蓋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眾多領域,總投資815億元;
6月18日,重慶出臺《重慶市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按照“成熟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原則,重點推進7大板塊、21個專項、375個項目,總投資3983億元,加快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展現大擔當、實現新作為;
6月22日,重慶市發展數字經濟推進大會召開。市委書記陳敏爾在會上強調,要夯實新基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硬支撐”、提升“軟實力”,筑牢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條件。
在新基建熱潮持續高漲的當下,CQDK全媒體特推出本期特別策劃,聚焦重慶新基建七大重點任務,看重慶如何推進新基建,在數字經濟浪潮中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