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鈺佳
◆摘 ?要:莫里斯·貝雅(Maurice Bejart)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舞蹈編導大師之一,此生對舞蹈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作品哲理性強,對社會和人生有著深層次的思考與探索。這個為后世所感嘆的大藝術家,以卓越的藝術造詣和生生不息的藝術創造力,影響力感染了一代代的舞者。他始終如一地將舞蹈作為心中最神圣儀式,因此他的舞蹈也得到了世人的崇敬。本次論文主要研析莫里斯·貝雅的舞蹈創作思想,從他對舞蹈發展的貢獻入手,分析其舞蹈風格與創作思想。
◆關鍵詞:莫里斯·貝雅;舞蹈風格;創作思想;宗教;哲學;博愛精神
一、莫里斯·貝雅的舞蹈風格
一個作品的呈現,人們的態度呼聲是不同的,對他的作品和藝術思想,人們褒貶不一,毀譽參半。在《春之祭》首次展現在世人面前時引起的騷亂在舞蹈史上是空前絕后的,吐口水辱罵、憤怒離場和留下來鼓掌喝彩的都不乏有人。但是,每一位不帶偏見的評論家都會承認,莫里斯 貝雅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編導大師之一。他的舞蹈創作風格可以說是多元化,沒有固定的風格,框架。在他的舞蹈中,可以表現出人與自然,人類繁衍生息的頑強生命力,也表現出藝術抽象的美感。他能通過夸張放大、扭曲變形、交叉重疊、錯位換位等各種方式將芭蕾與現代巧妙的融合到一起。其中在春之祭中他的舞蹈表現出了那種在部落少數民族,狂放,火爆,灑脫,野性的風格,而在孤獨者交響樂中他的作品形象的表現了人與社會的沖突和人自身的內心矛盾。他的作品不只是單純的舞蹈,其本質是更深層次的升華了舞蹈本身的含義。
(一)沖破古典框架,塑造抽象的表現形式
在當時,西方古典芭蕾處于輝煌的階段,莫里斯·貝雅的作品(春之祭)是對十九世紀歐洲文化傳統的挑戰。在藝術史中,畢竟是需要不斷進步、前進、創新的,不然,所謂的“傳統”就會被僵死。莫里斯·貝雅他突破了古典芭蕾的束縛,省去了很多框架式的約束,也可以完全拋棄原有的情節框框,作出他的獨特處理。并且他所編排的舞蹈創作、編排了許多屬于他自己風格的舞蹈,他在春之祭中編排了許多原始抽象的舞蹈動作,極力表現原始生活的簡單質樸,粗獷狂野,自由灑脫用充滿野性的抽象概念表現出人性深處的本能沖動。
(二)莫里斯·貝雅的舞蹈作品富有宗教色彩
貝雅十分強調舞蹈與宗教的關系,他對宗教的關注和在東方佛教、神秘主義道路上的探索給他的創作帶來了別具一格的風采。如《火鳥》《春之祭》《現代彌撒》《獻給未來的彌撒》等宗教題材的作品,都涉及了基督教的神秘主義、伊斯蘭教所倡導的感情學說和東方神秘主義佛學。在《春之祭》中原始部落每年都要有一位少女獻祭,奉獻給神靈。人類在大自然與神的面前是那么的弱小無助,她們只能去妥協,去服從她們所信的自然法規和宗教儀式。在宗教的風靡下透漏著人性的無助與恐懼同時又夾雜著為宗教獻身的狂喜,因此也反襯出現實世界的無情與殘酷。這部作品可以理解為是對現實世界的一個比喻,現實世界也一直在無情地促進祭獻品尤其是女性祭獻品的犧牲。貝雅多次指出,“舞蹈是一種宗教的儀式”“舞蹈首先是宗教的。……一旦變成娛樂,舞蹈就不再存在”。不僅是跳舞而跳舞,貝雅決心用舞蹈這種特殊的“宗教儀式”,去喚起人類的博愛精神。
二、莫里斯·貝雅的創作思想
莫里斯·貝雅的創作理念也與以往的編導有所不同,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格。在舞劇編排上有所創新,敢于突破。他的創作思想圍繞著人與命運“生與死”的基本主題。《春之祭》《波萊羅》都是以精心的編排,變幻無窮的手勢、姿態淋漓盡致的表達和歌頌了生命的活力。通過“自我選擇”來造就自己的本質,激發某種情感,從而觸及人性問題。用舞蹈的形式來詮釋當代社會的問題于矛盾所在。同時達到以這種藝術形式凈化人們的心靈,觸動人們感情的心弦,引人深思。
(一)哲理性強,深化舞蹈作品的思想內涵
哲學作為眾學之學,其認知方式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和根本性,從而影響于其精神生活,并且將其滲透于文學、藝術、學術等領域當中。貝雅的創作有深度,哲理性較強,這離不開他父親對他在哲學上的熏陶,使他酷愛哲學,在哲學方面有所探究。后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學說、尼采的悲劇理論以及東方佛教神秘主義和《易經》都對他有過影響,而以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哲學,更是深深地進入年輕貝雅的心靈,成了他藝術思想的主要哲學基礎。在他所創作的《生命之舞》中充滿了對人生的哲學思考。他在世界舞蹈的殿堂中,率先將生命的尊嚴和平等的觀念融入到人性關懷的明媚陽光中,并將這明媚的陽光照耀到那個一直被世人所厭惡、所遺棄、所冷漠、所恐懼的艾滋病患者的角落里,體現出偉大的博愛精神。因此讓人們更好地去反思其深層含義。升華了舞蹈的內涵,也使其舞蹈的社會功能高于審美功能。也作為他在藝術上畢生的追求。
(二)創作舞劇多元化
在演員的挑選與舞劇的編排中,貝雅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在《生命之舞》中他將三十四位男女舞者同臺演繹,有著強烈的視覺感官沖擊,他們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膚色,因此,發色、體型、線條、輪廓、氣質都反差極大,具有鮮明的國際性。但他們在舞臺上演出的過程中一點也沒有突兀的感覺,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有較強的技術能力和舞臺感覺,使畫面有著和諧的美感。貝雅繼承了他父親的這種對人類博愛的關懷,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種族、文化都要團結起來,要的是凝聚,而不是疏遠,排斥。為了體現自己的構思,他廣采博收,從歐洲、非洲民間舞蹈、印度瑜伽和日本能劇中吸取有益的養料,與經過他發展的古典芭蕾融合一體,創造出獨特的舞蹈藝術形式。同時也為后世的舞蹈創作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三、結語
貝雅給他所處的時代留下深深的印記,就像歷史上的諾維爾一樣,由于他的出現,西方舞蹈得以恢復生機更加輝煌。無論人們對他的評論是褒還是貶,他都欣然接受,只要他活著,就要創作,并將他的一生毫無保留的投入到藝術中。他的作品脫離了從前膚淺的娛樂,找到了社會意義的所在。其主旨也更深刻的呈現出上文反復強調的“人類博愛精神”。貝雅的思想值得我們學習也值得我們更深入的探究,使我們受益一生。
參考文獻
[1]朱立人.《漫話芭蕾藝術》——朱立人舞蹈文集[C].上海音樂出版社、發行,2013(0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