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孚
(河南省欒川縣人民醫院 欒川471500)
支氣管哮喘(BA)是以氣道高反應、氣道炎癥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病因復雜,可由多種因素誘發,患者表現為氣喘、胸悶、咳嗽等癥狀,病程漫長,易反復發作,嚴重干擾患者生活與工作。依據患者臨床表現分為急性發作期、慢性持續期、緩解期,多數患者在急性發作前后病情屬于一種慢性持續狀態,對此階段進行有效控制可防止病情加重,利于BA 患者恢復[1]。目前西醫以激素、β2受體激動藥治療,可緩解患者癥狀,但存在易復發、不良反應多等問題,因此,臨床對BA 的治療逐漸向中西醫聯合方向發展[2]。中醫認為,肺氣虛弱、伏痰滯體是病機,治療應以扶正祛邪、益氣固表為主。本研究旨在探討玉屏風桂枝湯輔助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粉霧劑在肺氣虛證BA 慢性持續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11 月我院肺氣虛型BA 慢性持續期患者83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中西醫組42 例和對照組41 例。中西醫組男 24 例,女 18 例;年齡 26~62 歲,平均(43.50±8.16)歲;病程 2~13 年,平均(7.20±2.52)年。對照組男 25 例,女 16 例;年齡 27~63 歲,平均(44.76±8.71)歲;病程 2~12 年,平均(6.94±2.43)年。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選取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西醫BA 慢性持續期診斷標準[3],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患者每周均有不同頻度及程度的喘息、咳嗽等癥狀,肺功能降低,持續時間1 年以上;中醫辨證為肺氣虛型:主癥(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咳嗽、咳痰),次癥(神疲乏力、畏風寒、自汗、易外感);患者能正常交流,知情同意本研究。(2)排除標準:合并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纖維化、肺心病、心肌梗死等其他心肺疾病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粉霧劑(注冊證號 H20140457)治療,經口吸入,1 吸 /次,早晚各1 次,使用完用清水漱口;連續治療12 周。
1.3.2 中西醫組 予以玉屏風桂枝湯輔助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粉霧劑治療。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粉霧劑使用方法同對照組,玉屏風桂枝湯組方:黃芪30 g、白術 15 g、防風 15 g、桂枝 20 g、芍藥 15 g、茯苓15 g、陳皮10 g、炙麻黃15 g、法半夏15 g、炙遠志10 g、細辛 6 g、杏仁 10 g、紫蘇子 10 g、石菖蒲 10 g、桔梗10 g、甘草10 g、大棗10 g、生姜10 g,水煎服,煎藥機煎30 min/次,每劑處方煎出3 袋湯劑,150 ml/袋,每餐飯后 30 min 溫服,1 袋 /次,3 次 /d;連續治療12 周。
1.4 觀察指標 (1)中醫證候積分。將主癥4 項以輕(2 分)、中(4 分)、重(6 分)計分,次癥 4 項以輕(1分)、中(2 分)、重(3 分)計分,無癥狀則計為 0 分,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積分變化。(2)臨床療效。臨床治愈:治療后癥狀體征消失,中醫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治療后癥狀體征明顯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94%;有效:治療后患者癥狀體征部分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69%;無效:未達上述標準。臨床治愈、顯效與有效計為總有效。(3)肺功能。使用肺功能檢測儀測定治療前、治療12 周后兩組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氣峰值流速(PEF)水平。(4)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及白細胞介素-17(IL-17)。采用電化學法檢測FeNO 水平,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IL-17。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中西醫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中西醫組對照組42 41 t P 22.35±4.02 21.07±3.76 1.497 0.138 5.08±1.24 9.23±2.81 8.740<0.001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中西醫組臨床治愈4 例,顯效20 例,有效14 例,無效4 例;對照組臨床治愈0 例,顯效 13 例,有效 17 例,無效 11 例。中西醫組總有效率為90.48%(38/42),高于對照組的73.17%(30/41)(χ2=4.196,P=0.041)。
2.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水平比較 治療后,中西醫組FVC、PEF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水平比較()
PEF(L/min)治療前 治療后中西醫組對照組組別 n FVC(L)治療前 治療后42 41 t P 2.85±0.31 2.81±0.30 0.597 0.552 3.38±0.37 3.12±0.35 3.287 0.002 380.02±6.88 378.57±7.65 0.908 0.366 427.63±8.02 411.29±7.25 9.730<0.001
2.4 兩組治療前后FeNO 及IL-17 水平比較 治療后,中西醫組FeNO 及血清IL-17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FeNO 及IL-17 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FeNO 及IL-17 水平比較()
IL-17(ng/L)治療前 治療后中西醫組對照組組別 n FeNO(ppb)治療前 治療后42 41 t P 125.53±15.33 123.04±16.05 0.723 0.472 43.57±10.21 70.35±11.25 11.362<0.001 38.52±7.64 37.03±8.15 0.860 0.393 11.78±5.74 19.25±8.95 4.537<0.001
氣道慢性炎癥等誘因是BA 發作的始動因素,臨床治療以激素聯合β2受體激動藥規律吸入治療,以抑制氣道炎癥、擴張支氣管平滑肌,而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粉霧劑由具有抗炎作用的布地奈德與選擇性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福莫特羅組成,是BA 治療的常用藥物,效果肯定[4~6]。
BA 屬中醫學“哮證”范疇,病位在肺,與脾、腎等密切相關,肺主氣司呼吸,脾主運化,脾病生痰,上干于肺,致氣機逆亂,肺失宣降,發喘咳,BA 慢性持續期日久傷肺氣,而導致肺虛之證,治療應標本兼顧、扶正祛邪。玉屏風桂枝湯源自玉屏風散與桂枝湯合方施用,包括黃芪、白術、防風、桂枝、芍藥、茯苓、陳皮、炙麻黃、法半夏、炙遠志、細辛、杏仁、紫蘇子、石菖蒲、桔梗、甘草、大棗、生姜。其中黃芪為君,性微溫、味甘,歸脾經、肺經,入表實衛,補氣固表;白術為臣,性溫,味甘苦,歸脾經,健脾益氣;佐以防風散風寒,合黃芪、白術,內有所據,外有所衛,益氣祛邪,黃芪得防風固表不留邪,防風得黃芪祛邪不傷正;桂枝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外感風邪,芍藥益陰斂營,相合作用,調和營衛;炙麻黃宣肺平喘,杏仁祛痰止咳,兩藥配伍升降合宜,宣通肺氣;生姜可助桂枝解肌發表,大棗可助白芍和營,補脾和胃,益氣補中;細辛宣泄郁滯,旁達百骸,疏通百節;甘草益氣和中,合芍藥以益陰,調和諸藥等,共奏益氣固表、宣肺平喘的效用[7]?,F代藥理發現,玉屏風桂枝湯內中藥有效成分可調節免疫功能,抗應激,麻黃、杏仁等可緩解喘息,促進肺功能恢復,且桂枝等有明顯的抗炎作用等[8]。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中西醫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FVC、PEF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玉屏風桂枝湯輔助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粉霧劑可提高肺氣虛型BA 慢性持續期患者治療效果,減輕癥狀,提高肺功能,與玉屏風桂枝湯多靶點、多途徑的整體調節有關。
呼吸道NO 屬于氣道炎癥主要指標,FeNO 是目前唯一可直接測定氣道炎癥的指標,敏感性高,其水平越高,哮喘控制越差;IL-17 水平與氣道病理變化呈正相關,可誘導中性粒細胞聚集,損害氣道上皮組織。本研究還發現,治療后中西醫組FeNO 及血清IL-17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兩者聯合還可明顯減輕機體炎癥反應,促進恢復。
綜上所述,玉屏風桂枝湯輔助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粉霧劑應用于肺氣虛型BA 慢性持續期患者,可提高治療效果,緩解臨床癥狀,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癥介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