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葛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南陽473012)
慢性腎小球腎炎指受多因素影響造成腎小球發生病變,臨床也將其稱為慢性腎炎,是臨床常見的腎臟疾病,主要表現為水腫、血尿、蛋白尿、腎功能損害等[1]。因疾病病機復雜、病程時間長、發病緩慢,病情遷延不愈,若不及時診治,易轉變為慢性腎功能衰竭,直接威脅患者生命。西醫主要治療原則為降低蛋白尿、改善癥狀、保護腎功能等,若長時間給藥,因受副作用等多種因素干擾,療效欠佳。近年不少學者均主張遵循活血化瘀、益氣補腎的中醫治療原則,已有報告表明[2],加味參芪地黃湯聯合西藥治療氣陰兩虛型慢性腎小球腎炎疾病,效果更理想。但此方面報告較少,現納入60 例氣陰兩虛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分組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 年2~12 月我院收治的氣陰兩虛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60 例臨床資料,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病程 2~38 個月,平均(21.2±1.3)個月;年齡 35~68 歲,平均(45.2±1.2)歲;女 12 例,男 18例。觀察組病程 2~39 個月,平均(21.6±1.2)個月;年齡 34~68 歲,平均(45.8±1.1)歲;女 11 例,男 19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納入標準:滿足《慢性腎小球腎炎診療指南》[3]中慢性腎小球腎炎疾病判定標準;符合中醫氣陰兩虛型慢性腎小球腎炎診斷標準;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合并其他腎臟疾病者;哺乳或妊娠女性;精神、智力異常者;惡性腫瘤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腎小球濾過率(GFR)<30 ml/(min·1.73 m2)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接受西藥治療。常規調節水電解質平衡、調脂、降壓等,指導食用優質蛋白、低鹽等飲食??诜蜇惿程蛊▏帨首諬20000513),1片/ 次,1 次/d。若其腎功能輕微受損,24 h 尿蛋白≥2 g,可小劑量服用來氟米特和糖皮質激素,并根據實際狀況確定用量。觀察組接受西藥聯合加味參芪地黃湯治療。西藥用法用量與對照組一致,加味參芪地黃湯藥方:黃芪30 g、太子參30 g、生地20 g、山藥15 g、杜仲10 g、旱蓮草10 g、女貞子10 g、山茱萸 9 g、牡丹皮 9 g、茯苓 9 g,加水煎熬,1 劑 /d,取藥汁300 ml,分早晚口服。兩組均持續治療2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依據《慢性腎小球腎炎診療指南》[3]中疾病判定標準評估療效,顯效:患者體征、癥狀均消失,腎功能正常,24 h 尿蛋白定量<0.4 g;有效:體征、癥狀有明顯改善,24 h 尿蛋白定量降低≥50%;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2)治療前后抽取靜脈血3 ml,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其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紅細胞沉降率(ESR)、超敏 C 反應蛋白(hs-CRP);24 h 尿蛋白用磷鎢酸法進行檢測。根據公式:GFR=175×(標準化 SCr)-1.154×(年齡)-0.203×0.742(女性),計算 GFR 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腎功能指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GFR 高于對照組,尿蛋白、SCr、BUN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GFR(ml/min.1.73 m2) 尿蛋白(g/24 h) SCr(μmol/L) BUN(mmol/L)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治療前GFR(ml/min.1.73 m2) 尿蛋白(g/24 h) SCr(μmol/L) BUN(mmol/L)30 30 t P 78.99±10.25 78.97±10.24 0.021 5 0.875 4 0.76±0.26 0.77±0.25 0.151 8 0.879 8 110.25±25.32 110.24±25.31 1.531 4 0.131 1 7.87±1.96 7.88±1.95 0.019 8 0.984 3 102.58±16.54 87.65±16.55 3.121 5 0.000 1 0.41±0.16 0.53±0.18 2.729 1 0.008 4 94.65±16.25 106.35±16.24 2.789 4 0.007 1 4.02±0.68 5.65±0.69 9.215 7 0.000 1
2.3 兩組hs-CRP、ESR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hs-CRP、ESR 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hs-CRP、ESR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 3 兩組 hs-CRP、ESR 水平比較()

表 3 兩組 hs-CRP、ESR 水平比較()
治療后hs-CRP(mg/L) ESR(mm/h)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治療前hs-CRP(mg/L) ESR(mm/h)30 30 t P 12.11±3.25 12.12±3.24 0.215 1 0.685 9 31.20±1.32 31.22±1.33 0.058 4 0.953 6 1.45±0.65 3.12±1.21 6.659 4 0.000 1 15.35±1.25 19.68±1.26 13.362 4 0.000 1
慢性腎小球腎炎是泌尿系統疾病中的常見病,此病病情隱匿、遷延難愈。病因包括非免疫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包含免疫分子、炎癥介質、細菌等形成的復合物[4~5],并積聚在腎小球,損傷腎組織;非免疫系統因素則為代謝產物和毒素積聚而導致的炎癥反應。疾病進展會不同程度的損傷腎功能,發生蛋白尿增多,而大量蛋白尿生成,對腎小球濾過膜造成損傷、沖擊[6~7]?,F常用治療方式有控制飲食、抗凝、利尿、降血壓等方式。本研究中采用的厄貝沙坦片可消除因利尿劑導致的代償機制,加強降壓功效,且對AT1 亞型受體有選擇性阻斷作用,進而降壓[8~9]。此外,厄貝沙坦片可降低氫氯噻嗪造成的血鉀降低和血清尿酸增高,進而緩解水腫等癥狀。但近年發現,單一給予西藥治療,其效果不及聯合中藥治療。
王文榮等[10]學者曾報告,對氣陰兩虛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130 例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療效為84.6%,高于對照組72.31%,尿蛋白水平、SCr、BUN 優于對照組,表明加味黃芪地黃湯聯合西藥治療,其療效確比單一接受西醫的對照組更理想。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70%,且腎功能指標、hs-CRP、ESR 均優于對照組,P<0.05,同時證實王文榮等學者的觀點。究其原因,中醫將慢性腎小球腎炎疾病劃分到“腰痛、水腫”范圍,發病機制為外感毒熱、水濕、風邪等,脾腎功能降低,進而發生尿濁。按照病機病因,可將其分氣陰兩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肺腎氣虛等證型,最為常見的則為氣陰兩虛型。本研究中采用的加味參芪地黃湯具有養陰益氣、健脾滋腎的作用,藥方中君藥為生地、黃芪、太子參,太子參可養陰、益氣,黃芪可補氣,生地可補而兼清;杜仲、山藥可強壯脛骨、補益肝脾腎;茯苓可滲濕利水,消腫健脾;牡丹皮可退虛熱、涼血清熱;旱蓮草、女貞子、山茱萸可補腎滋陰,諸藥合用,有養陰益氣、健脾補腎的作用。綜上所述,臨床治療氣陰兩虛型慢性腎小球腎炎疾病時,可在西藥治療基礎上聯合加味參芪地黃湯,可改善患者腎功能、hs-CRP、ESR 等指標,療效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