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徐辰 強曉軍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總醫院骨一科 濮陽457001)
髕骨是人體內最大的籽骨,髕骨骨折一般因患者膝部受到外力碰撞導致,如車禍、滑雪運動、對抗性高的體育運動及自身骨質疏松等[1]?;颊吖钦酆?,活動會受到較大影響,伸膝較為困難。為恢復患者膝關節功能,減少患者骨折后出現的創傷性骨關節炎、骨刺等并發癥,一般采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2]。保守治療包括使用石膏等下肢支具,輔以布洛芬緩釋膠囊、阿司匹林等藥物來減輕炎癥反應,緩解關節疼痛;手術包括張力帶、空心釘、切除髕骨等。治療后,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當關節鍛煉以加快關節功能的恢復。本研究分析髕骨骨折患者使用空心釘鈦纜內固定與經皮穿刺張力帶固定術的臨床療效,以及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62 例髕骨骨折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意愿分為觀察組30 例與對照組32 例。觀察組男16 例,女14例;年齡25~57 歲,平均年齡(42.1±3.64)歲;Rockwood 分型[3]:Ⅱ型 14 例,Ⅲ型 13 例,Ⅳ型 2例,Ⅴ型 1 例。對照組男 17 例,女 15 例;年齡 24~57歲,平均年齡(42.4±3.71)歲;Rockwood 分型:Ⅱ型15 例,Ⅲ型 14 例,Ⅳ型 2 例,Ⅴ型 1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符合髕骨骨折診斷標準;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無重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愿意配合后續康復治療。排除標準:神志不清;合并髕骨骨折引發的并發癥;Rockwood 分型為Ⅰ、Ⅵ、Ⅶ型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行空心釘鈦纜內固定與經皮穿刺張力帶固定治療,對照組患者行皮穿刺張力帶固定。所有患者取仰臥位,手術時均行硬膜外腔阻滯麻醉。于患者骨折處切開10 cm 左右切口并逐層切開筋膜,顯露髕骨,仔細清除患者關節內血塊,盡量保持筋膜完整。對照組從髕骨近端置入2 枚導針,選擇髕骨底部水平面1/3 處為導針穿入點,并作5 mm 切口,于導針線路置入2.6 mm 環鋸,并分別將2 枚2 mm 克氏針置于環鋸內打入,引入單股20號鋼絲,將鋼絲沿導針方向在髕骨表面繞成“8”字型形成張力帶,使髕骨基本復位。觀察組患者自骨折面逆方向置入2 枚2 mm 克氏針,克氏針于股四頭肌腱處穿出,保證2 枚導針側位處于髕骨中央,使用復位鉗對克氏針進行固定,將克氏針從髕腱兩側穿出,使用空心螺釘沿克氏針方向擰入,將克氏針拔出。將線纜從放置在患者髕骨上端外側的線纜鎖扣穿入,再從另一枚空心釘同一端穿出,使線纜呈“8”字,并最后穿出線纜鎖扣,進行收緊,將余下線纜剪去。兩組術后對患者傷口均進行逐層縫合處理,可于患者膝下置枕,以保持鈦制線纜張力。1~2 d 后,進行股四頭肌收縮鍛煉,7 d 后可配置下肢支具進行行走。術后3 d 均服用抗生素,對患者在術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進行隨訪檢查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并進行影像學檢查。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2)術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對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進行隨訪,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判斷指標:膝關節可屈膝130°,伸膝15°為痊愈;膝關節可屈膝120°,伸膝30°為顯效;膝關節可屈膝90°,伸膝40°為有效;其余患者為無效。膝關節功能恢復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使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未出現相關并發癥,對照組出現1 例鋼絲斷裂導致內固定失敗,但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如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手術出血量(ml)并發癥[例(%)]術后感染 內固定失敗 總發生觀察組對照組χ2/t P 30 32 39.56±5.62 46.35±6.36 4.447 0.000 19.67±3.87 25.80±4.12 6.029 0.000 0(0.00)0(0.00)0(0.00)1(3.13)0(0.00)1(3.13)3.180 0.075
2.2 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在術后1 個月、3 個月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略優于對照組,術后6 個月兩組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均100%恢復,但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觀察組患者病例圖片(見圖1),從左往右依次為患者進行手術前、手術1 月后及手術3 月后關節情況。

圖1 觀察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影像圖

表2 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例(%)]
髕骨骨折患者除髕骨未移位外,都需進行髕骨骨折手術。如果骨折情況不嚴重,患者一般采取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使用粗絲線或不銹鋼絲對髕骨周圍進行縫合固定。若患者為粉碎性骨折,一般采取髕骨全切除術,同時對患者損傷的韌帶、肌腱等組織進行修復[4]。髕骨骨折患者手術后,一般靜養一月左右,然后聽從醫生指導采取一些適當的鍛煉。髕骨骨折雖易治愈,但每年我國發病率仍呈上升趨勢[5]。學者李虹[6]指出,由于髕骨骨折一般由髕骨受到外力損傷所致,所以在運動時要充分科學熱身、控制體重避免肥胖、適時停止運動,且要多注意預防骨質疏松。
髕骨骨折手術臨床上多使用經皮穿刺張力帶鋼絲或空心釘鈦纜內固定,有利于關節愈合及恢復患者關節功能,但存在一定局限性。經皮穿刺張力帶鋼絲由于關節襯墊有髕韌帶、股四頭肌等軟組織,鋼絲無法完全貼附于髕骨,術后患者進行運動時,髕骨需反復受力,鋼絲易松動而失去固定效果[7]??招尼斺伬|內固定應用范圍較廣,空心釘可對骨折塊間起到加壓作用,不會產生鋼絲松動現象,還可以精確測量髕骨所需的空心釘長度,選擇合適的空心釘,術中將空心釘埋在髕骨兩側韌帶內,避免張力帶鋼絲易松動的缺陷。但空心釘體積一般較大,會對髕骨骨質產生一定破壞,且對嚴重粉碎性骨折治療有局限性。同時,由于鈦纜系統價格昂貴,推廣有一定困難??招尼斺伬|內固定聯合經皮穿刺張力帶固定術對髕骨骨折患者進行手術,固定強度更高,且髕骨內股四頭肌肌腱、髕腱均不易受到壓迫,也不會發生鋼絲滑移、再骨折、膝關節無力等并發癥。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行空心釘鈦纜內固定聯合經皮穿刺張力帶固定術治療,手術時間較對照組短、手術出血量較對照組少(P<0.05),且未出現并發癥。觀察組在術后1 個月、3 個月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略優于對照組,術后6 個月兩組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均100%恢復,但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與周維山[8]對26 例髕骨骨折患者采用空心釘鈦纜聯合張力帶內固定治療方式研究結果基本相符。綜上所述,髕骨骨折患者在進行手術時,可選擇空心釘鈦纜內固定及經皮穿刺張力帶聯合治療,應用面較廣,可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且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但此類手術價格較為昂貴,手術時可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