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院婦產科 濮陽457000)
先兆流產為常見自然流產,絨毛膜下血腫為其常見病因,多發于孕早期[1]。目前,臨床針對孕早期合并絨毛膜下血腫先兆流產患者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地屈孕酮片雖可改善血腫,緩解臨床癥狀,但無法徹底控制先兆流產,整體效果不理想。中醫學認為該病病機在于腎虛血瘀,治則為活血、補腎健脾。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孕早期合并絨毛膜下血腫先兆流產患者72 例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壽胎丸聯合地屈孕酮片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月收治的孕早期合并絨毛膜下血腫先兆流產患者72 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聯合組與西醫組,各 36 例。聯合組年齡 20~39 歲,平均(29.71±3.50)歲;孕周 6~13 周,平均(9.92±1.03)周;病程2~8 d,平均(5.31±1.02)d;初始血腫面積 2~7 cm2,平均(4.28±0.36)cm2。西醫組年齡 22~39 歲,平均(30.06±3.07)歲;孕周 5~13 周,平均(10.15±1.21)周;病程 2~7 d,平均(5.06±0.91)d;初始血腫面積2~7 cm2,平均(4.37±0.40)cm2。兩組一般資料(年齡、孕周、病程、初始血腫面積)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經B 超檢測確診為宮內妊娠;孕周≤13 周;經血常規、B 超檢查確診為絨毛膜下血腫先兆流產;存在陰道流血、宮腔積血等癥狀;胎膜未破、宮頸口未開可繼續妊娠。(2)排除標準:男女雙方染色體異常者;合并子宮頸息肉者;生殖道畸形者;陰道炎等其他疾病所致陰道出血者。
1.3 治療方法
1.3.1 西醫組 采用地屈孕酮片(注冊證號H20170221)口服,起始劑量為40 mg,之后每8 小時口服10 mg,直至癥狀消失。
1.3.2 聯合組 在西醫組治療基礎上采用壽胎丸口服治療。方藥組成:苧麻根20 g、黃芪20 g、菟絲子20 g、桑寄生15 g、炒白芍15 g、續斷15 g、炒白術15 g、當歸 6 g、升麻 6 g、炙甘草 6 g、杜仲 10 g、仙鶴草30 g、黃芩炭 10 g。每天 1 劑,水煮取汁 250 ml,早晚兩次溫服。兩組均治療2 周。治療期間均每周進行1次B 超檢查,了解血腫面積、胚胎發育情況,使用溫水清潔外陰,若陰道出血量增多、胚胎停止發育或排出組織物,則終止治療。
1.4 觀察指標 (1)療效。治愈:超聲檢查胎兒存活、胚胎發育正常,臨床癥狀消失,宮腔內無積血、無暗區;顯效:超聲提示胚胎發育正常,臨床癥狀減輕,宮腔積血、宮腔暗區面積較治療前減少>60%;有效:超聲提示胚胎發育正常,臨床癥狀有所好轉,宮腔積血、宮腔暗區面積較治療前減少30%~60%。治愈、顯效、有效計入總有效。(2)陰道流血時間和暗區縮小面積。(3)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清INF-γ、IL-10水平。取2 ml 空腹靜脈血,離心,取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干擾素-γ(INF-γ)、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 χ2檢驗。檢驗水準 α=0.05。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67%,高于西醫組的72.22%(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陰道流血時間和暗區縮小面積比較 兩組陰道流血時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聯合組暗區縮小面積較大于西醫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陰道流血時間和暗區縮小面積比較()

表2 兩組陰道流血時間和暗區縮小面積比較()
組別 n 陰道流血時間(d) 暗區縮小面積(cm2)聯合組西醫組36 36 t P 10.46±1.23 9.95±1.08 1.869 0.066 2.74±0.40 1.23±0.36 16.836<0.001
2.3 兩組血清INF-γ、IL-10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 INF-γ、IL-10 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聯合組血清INF-γ 水平較西醫組低,IL-10 水平較西醫組高(P<0.05)。見表3。
表 3 兩組血清 INF-γ、IL-10 水平比較(pg/ml,)

表 3 兩組血清 INF-γ、IL-10 水平比較(pg/ml,)
IL-10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組西醫組組別 n INF-γ治療前 治療后36 36 t P 14.1±1.10 14.3±1.12 0.764 0.450 3.1±0.10 5.7±0.40 37.835<0.001 0.95±0.13 0.94±0.15 0.302 0.763 2.94±0.32 2.41±0.27 7.595<0.001
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先兆流產發病率為15%~20%,大部分患者經積極治療后可繼續妊娠[2]。絨毛膜下血腫為妊娠早期特殊病理狀態,會影響胎盤發育,導致流產。地屈孕酮片為孕激素類藥物,具有高度選擇性,可改善胎盤血液循環,抑制胎兒-母體間抗原應答反應,提供繼續妊娠條件,但單獨應用無法達到臨床預期效果。
絨毛膜下血腫先兆流產屬中醫“胎漏、胎動不安”等范疇,由腎虛胞胎失養,腎氣不足,沖任不固,養胎之血下瀉所致。壽胎丸含有苧麻根、黃芪、菟絲子、桑寄生、續斷、當歸、仙鶴草等中藥成分。其中苧麻根可清熱止血;黃芪可益氣健脾、補血安胎;菟絲子、桑寄生、續斷三者可固沖任、止血虛,補肝益腎,發揮止血安胎、補肝養腎之效;白術、黃芪、黨參具有補血安胎、益氣健脾之效;當歸、仙鶴草可活血止血;甘草可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止血、補腎、安胎之效[3~4]。本研究針對孕早期合并絨毛膜下血腫先兆流產患者采用壽胎丸聯合地屈孕酮片治療,結果顯示,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67%,較西醫組的72.22%高(P<0.05),提示采用該方案治療可提高療效。同時,聯合組暗區縮小面積較西醫組大(P<0.05),提示該方案可縮小宮腔暗區面積。
INF-γ 為細胞因子網絡中心環節,IL-10 為體內主要免疫反應抑制因子,一般情況下,INF-γ 表達較低,IL-10 多呈高表達。但在絨毛膜下血腫先兆流產孕婦中,黃體酮介導免疫調節機制失衡,導致INF-γ表達水平增高,IL-10 表達水平降低,不利于能量代謝、胚胎發育[5~7]。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壽胎丸可抑制Th1 細胞因子分泌,加快Th2 細胞因子分泌,促使Th1/Th2 恢復平衡,降低母胎免疫排斥,提高機體抵抗力,達到調節血清INF-γ、IL-10 水平和全身免疫功能目的[8]。本研究數據顯示,治療后聯合組血清INF-γ 水平較西醫組低,IL-10 水平較西醫組高(P<0.05),提示壽胎丸聯合地屈孕酮可調節孕早期合并絨毛膜下血腫先兆流產患者血清INF-γ、IL-10 水平。綜上所述,采用壽胎丸聯合地屈孕酮片治療孕早期合并絨毛膜下血腫先兆流產患者效果顯著,可調節患者血清INF-γ、IL-10 水平,縮小暗區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