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莎莎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甲乳外科 河南洛陽471009)
晚期乳腺癌癌細胞通過直接浸潤、血行轉移與淋巴轉移等轉移至其他組織與器官,此時治療困難且無標準治療方案,往往進行姑息性治療,減輕患者痛苦并提高生存質量[1]。阿帕替尼可競爭性結合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酪氨酸ATP 結合位點,抑制其磷酸化并將信號通路傳導阻斷,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增殖與遷移進而發揮抗腫瘤作用[2]。有研究顯示參白扶正顆粒可提高腫瘤患者免疫功能,緩解化療藥物毒副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討參白扶正顆粒配合阿帕替尼應用于轉移性乳腺癌姑息性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 3 月~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轉移性乳腺癌姑息性治療患者96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8 例,研究組年齡36~65,平均(47.64±8.52)歲;體質量指數19~26 kg/m2,平均(21.55±2.73)kg/m2;轉移部位:骨轉移15 例;肺轉移19 例,淋巴轉移14 例。對照組年齡37~69,平均(49.25±8.79)歲;體質量指數18~26 kg/m2,平均(21.24±2.58)kg/m2,轉移部位:骨轉移16 例,肺轉移18 例,淋巴轉移14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轉移性乳腺癌的診斷標準[4];經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晚期乳腺癌,且出現遠處轉移;生存期>3 個月;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參加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阿帕替尼禁忌證者;存在嚴重免疫系統疾病或糖尿病者;存在嚴重肝、腎、心等臟器功能障礙或其他惡性腫瘤者;存在精神障礙、意識障礙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口服阿帕替尼(國藥準字 H20140103)治療,0.85 g/次,1 次 /d。若治療期間患者出現阿帕替尼相關Ⅲ期或以上不良反應,可適當減少用量。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參白扶正顆粒(院內自制),10 g/次,3 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4 周。
1.4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4 周后評估治療效果。完全緩解:腫瘤消失且臨床癥狀完全緩解,至少維持4周;部分緩解:腫瘤體積減少≥50%且臨床癥狀有所緩解,至少維持4 周;穩定:腫瘤體積減少<50%且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至少維持4 周;進展:腫瘤體積增大甚至出現病灶轉移,臨床癥狀無緩解甚至出現加重[4]。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腫瘤控制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穩定例數)/總例數×100%。
1.5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血清中CD3+、CD4+與CD4+/CD8+水平;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消化道反應、手足綜合征、高血壓、骨髓抑制)。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數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與腫瘤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免疫細胞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CD3+、CD4+與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細胞水平比較()

表2 兩組免疫細胞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組別nCD3+(%)治療前 治療后CD4+(%)治療前 治療后48 48 t P 58.17±2.54 58.43±2.32 0.524 0.602 62.14±2.67*59.62±3.05*4.307 0.000 36.27±4.60 36.42±4.83 0.156 0.876 45.14±6.18*38.72±5.94*5.351 0.000 1.36±0.34 1.34±0.30 0.306 0.761 1.75±0.39*1.50±0.35*4.760 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足綜合征、高血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轉移性乳腺癌在中醫上屬“乳巖”范疇,常由虛、瘀、痰與毒等多種病因交織形成,其病機為發病正虛邪戀、痰瘀互結,誘因為氣滯血瘀,常采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與補腎養肝等法治療[6~7]。參白扶正顆粒中含黨參、白術、當歸、黃芪、茯苓、莬絲子、補骨脂與淫羊藿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補中益氣與填精固本之效,中醫上可用于轉移性乳腺癌的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與腫瘤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參白扶正顆粒配合阿帕替尼配合治療具有良好療效,阿帕替尼可有效抑制VEGFR-2 自磷酸化并競爭性阻斷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與 VEGFR-2 的結合,可對 VEGF 刺激內皮細胞增殖、遷移發揮抑制作用,從而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形成,具有良好抗腫瘤作用。參白扶正顆粒中黨參可益氣養血;當歸可補血活血;黃芪可補氣升陽、益衛固表;莬絲子可補益肝腎;淫羊藿可補腎益氣;補骨脂可補脾健胃、補腎壯陽,諸藥合伍具有補中益氣、活血化瘀與填精固本之效,可改善緩解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癥狀。阿帕替尼與參白扶正顆粒中西醫聯合使用可發揮良好治療效果,治療后研究組CD3+、CD4+與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參白扶正顆粒可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現代藥理學發現,黨參中富含多種多糖物質,可促進非特異性免疫作用與增強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有研究顯示黨參中多糖物質可抑制肝癌增殖作用,具有良好抗腫瘤活性[8]。黃芪與當歸均可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提高病理狀態下免疫細胞的功能。淫羊藿中黃酮類物質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進而改善免疫應答。莬絲子可使體液免疫與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得到增強。參白扶正顆粒可從多途徑增強患者免疫力,有效提高CD3+、CD4+與CD4+/CD8+水平。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消化道反應與骨髓抑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參白扶正顆粒可降低消化道反應與骨髓抑制發生率,其原因在于參白扶正顆粒具有補腎養肝、補中益氣與活血化瘀之效,可提高患者造血功能與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可緩解骨髓抑制并改善胃腸道反應。綜上所述,參白扶正顆粒配合阿帕替尼應用于轉移性乳腺癌姑息性治療具有良好療效,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