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卓
(河南省商丘市長征人民醫院內科 商丘476002)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以胃黏膜上皮和固有腺體出現萎縮現象為主要病理特征,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臨床常表現為食欲降低、胃脘脹痛、噯氣等,若未能接受有效治療,可發生癌變,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莫沙必利片是臨床治療常用藥物,其可有效改善胃腸動力情況。而中醫學在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上,實施辨證論治,其臨床效果較為理想[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70 例,旨在分析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采用胃復春片結合莫沙必利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70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 例。對照組男23例,女12 例;年齡33~65 歲,平均年齡(47.69±3.81)歲;病程 1~12 年,平均病程(6.17±1.26)年。觀察組男 24 例,女 11 例;年齡 31~67 歲,平均年齡(48.03±3.49)歲;病程 1~11 年,平均病程(5.87±1.4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審核批準。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西醫符合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會編制的《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相關診斷標準[3],且經胃鏡檢查確診。中醫符合張聲生等編制的《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診療共識意見》中關于脾胃虛弱證標準[4],主癥,胃脘脹滿、胃部喜按壓或喜暖;次癥,大便稀溏、食少納呆、乏力疲倦、懶言、氣短、食后脘悶;舌脈,舌質淡,脈細弱。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肝腎功能異常者;免疫、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抑酸、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對照組予以枸櫞酸莫沙必利片(國藥準字H19990317)口服,5 mg/次,3 次 /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胃復春片(國藥準字Z20040003)口服,4 片/次,3 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 治療前1 d、治療14 d 后評估炎癥介質水平、胃腸激素水平、中醫證候積分。炎癥介質:取患者3 ml 空腹靜脈血,予以離心處理,獲取血清,采用 ELISA 法測定抗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血清白細胞介素-1β(IL-1β)含量。胃腸激素:采用免疫放射法檢測胃泌素(GAS)、胃動素(MTL)含量。中醫證候積分[5]:將口苦口干、胃中嘈雜、噯氣泛酸、胃脘脹痛按照其嚴重程度賦予分值,0 分:無癥狀;1分:輕度;2 分:中度;3 分:重度。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 胃腸激素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 TNF-α、IL-1β、GAS、MTL 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 TNF-α、IL-1β、GAS、MTL 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MTL(ng/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TNF-α(pg/ml)治療前 治療后IL-1β(pg/ml)治療前 治療后GAS(ng/L)治療前 治療后35 35 t P 28.84±2.57 27.81±2.62 1.660 0.101 6.79±1.71 4.20±1.43 6.874 0.000 40.87±3.12 39.42±3.95 1.704 0.093 14.69±4.23 6.46±3.16 9.221 0.000 135.25±11.36 134.07±12.27 0.418 0.678 92.37±6.74 83.75±7.69 4.987 0.000 345.69±12.93 347.84±11.68 0.730 0.468 214.23±14.94 152.27±15.34 17.119 0.000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證候各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胃脘脹痛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口苦口干治療前 治療后胃中嘈雜治療前 治療后噯氣泛酸治療前 治療后35 35 t P 2.14±0.56 2.23±0.47 0.728 0.469 1.63±0.79 0.82±0.62 4.772 0.000 2.21±0.43 2.19±0.64 0.154 0.879 1.72±0.61 0.91±0.53 5.930 0.000 2.32±0.41 2.28±0.47 0.379 0.706 1.53±0.64 0.85±0.49 4.991 0.000 2.26±0.61 2.24±0.69 0.129 0.898 1.72±0.53 0.74±0.51 7.883 0.000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其發病機制臨床上尚未有明確表述,遺傳、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烈酒、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因素均可導致該病的發生,當胃黏膜受到一定損傷,從而導致機體GAS水平上升,反饋抑制作用減弱,MTL 水平增加,加重機體的炎癥反應[6]。莫沙必利屬于選擇性5-羥色胺4(5-HT4)受體激動劑,其可提高胃腸道膽堿能中間神經元與肌間神經叢的5-羥色胺4 受體的興奮性,促進乙酰膽堿分泌,促進胃腸道功能,但單一使用治療效果不佳[7]。
中醫學將該病歸屬于“胃痞”等范疇,其認為瘀、毒、虛三者相互作用,導致疾病發生,而情志、飲食不節是引發該病的主要因素[8]。胃復春片主要由紅參、香茶菜、枳殼藥物組成,可起到活血、解毒、健脾益氣等效果,其中紅參可益氣健脾、助運化、調升降;香茶菜可理氣、活血、清熱解毒;而枳殼具有消痰止咳之效[9~10]。諸藥合用,可優化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減輕炎癥反應,利于胃黏膜再生。本研究將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可充分發揮藥物相互作用、取長補短利于患者康復,觀察組治療后 TNF-α、IL-1β、GAS、MTL、中醫證候積分較對照組低,表明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口服莫沙必利治療的同時,施以胃復春片,可有效降低炎癥介質與胃腸激素水平,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綜上所述,胃復春片結合莫沙必利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癥介質水平,調節胃腸激素含量,緩解臨床癥狀,促進其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