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楠楠 陳忠鋒 張偉峰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風濕免疫科 河南鄭州450007)
類風濕關節炎為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為對稱性、侵蝕性多關節炎性病變,受累關節主要為小關節,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臨床目前無根治方案,治療原則為延緩疾病進展、改善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疼痛[1~2]。本研究以100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艾拉莫德與雷公藤多苷片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差異,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優化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月收治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100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明確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年齡≥40 歲;存在骨破壞風險;為類風濕關節炎活動期;對研究用藥無相關禁忌證。排除標準:伴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其他風濕免疫性疾病者;合并肝腎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心腦血管疾病者;已出現嚴重關節畸形者;仍有生育需求者;合并精神障礙者;關節功能障礙達Ⅳ級及以上者。將100 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 例。對照組男13 例,女37例;年齡 42~67 歲,平均(53.62±2.45)歲;病程 2~6年,平均(4.17±1.22)年。觀察組男 11 例,女 39 例;年齡 41~68 歲,平均(53.73±2.78)歲;病程 2~6 年,平均(4.20±1.41)年。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用藥不規律,依從性差者按脫落處理。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雷公藤多苷片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雷公藤多苷片(國藥準字Z33020778)餐后口服,1~1.5 mg/(kg·d),分3 次服用;甲氨蝶呤片(國藥準字H19983205)餐后口服,7.5 mg/次,1次 /周;每周增加 2.5 mg,最終以 15 mg/次,1 次 /周維持。患者關節疼痛明顯時給予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國藥準字H10980297)75 mg 口服,于餐后服用,疼痛緩解后暫停服用。觀察組給予艾拉莫德聯合甲氨蝶呤治療,艾拉莫德(國藥準字H20110084)餐后口服,25 mg/次,2 次/d;甲氨蝶呤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給藥方法同對照組。兩組治療12 周后觀察療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關節疼痛數、壓痛數、腫脹數改善情況,包括2 個肩關節、2 個肘關節、2 個腕關節、2 個膝關節、2 個拇指指間關節、10個掌指關節、8 個近端指間關節;比較兩組急性時相反應物紅細胞沉降率(ESR)、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水平,急性時相ESR 采用Westergren 法測定,hs-CRP 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關節疼痛數、壓痛數、腫脹數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關節疼痛數、壓痛數、腫脹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關節疼痛數、壓痛數、腫脹數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關節疼痛數、壓痛數、腫脹數改善情況比較(個,)

表1 兩組關節疼痛數、壓痛數、腫脹數改善情況比較(個,)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腫脹數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關節疼痛數治療前 治療后壓痛數治療前 治療后50 50 15.89±2.71 15.72±2.64 8.27±1.75*#11.85±1.30*12.27±2.51 12.19±2.62 4.96±1.64*#7.03±1.59*10.77±2.10 10.69±2.13 4.82±1.55*#6.47±1.70*
2.2 兩組 ESR、hs-CRP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ESR、hs-CRP 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ESR、hs-CRP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ESR、hs-CRP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ESR、hs-CRP 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hs-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ESR(mm/h)治療前 治療后50 50 53.49±8.77 53.26±8.41 19.15±6.44*#27.20±6.51* 15.38±1.31 15.24±1.52 1.47±0.85*#2.02±0.72*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以滑膜炎為主要病理改變,可累及韌帶、肌腱、關節軟骨等,對關節軟骨、骨及關節囊等造成破壞。該病早期主要為適應性免疫功能異常,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畸形,導致不同程度的關節功能障礙甚至關節功能喪失[3]。
現代藥理研究[4]表明,雷公藤多苷片可有效抑制促炎癥介質,促進血清循環免疫復合物水平降低,具有顯著的免疫調節作用,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用藥物。但有研究[5]認為,雷公藤多苷片長期服用不良反應多,甚至可造成不育。艾拉莫德為新型小分子化學藥物,可選擇性抑制緩激肽、COX-2 及炎癥介質表達,可顯著調節免疫,抑制機體炎癥反應,且有研究發現,艾拉莫德可有效改善免疫性疾病的骨破壞[6~7]。由表1 數據可以看出,觀察組治療后關節疼痛、壓痛、腫脹等癥狀體征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說明艾拉莫德在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上可發揮顯著的臨床效果,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改善。
紅細胞沉降率為炎性標志物,超敏C 反應蛋白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對類風濕關節炎炎性程度、病情進展及預后判斷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有研究認為,ESR、hs-CRP 與類風濕關節炎活動度呈明顯正相關[8~9]。由表2 數據可以看出,觀察組治療后血清ESR、hs-CRP 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艾拉莫德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可有效抑制關節炎癥反應,延緩疾病進展。綜上所述,采用艾拉莫德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可有效抑制患者病情進展,改善臨床癥狀,臨床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