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甲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 商丘476003)
創傷性胸腰椎骨折是因外力作用對胸腰椎骨造成連續性破壞而形成的骨折,屬于骨科危險性較高骨折類型之一[1]。骨折發生后,除劇烈疼痛外,患者常合并神經功能損傷,嚴重者甚至可能發生休克及呼吸困難等癥狀,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方式對患者生命健康至關重要,本研究將我院收治的創傷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探討微創脊柱內固定術治療與傳統后路椎弓根內固定治療對創傷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影響?,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創傷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 例。對照組男 28 例,女 12 例;年齡 22~65 歲,平均年齡(38.80±12.22)歲;致傷原因:重物壓傷 10 例,高處墜落12 例,交通事故18 例;骨折類型:骨折錯位12例,壓縮損傷19 例,爆裂性損傷9 例;骨折部位:L15例;L26 例;T102 例;T1111 例;T1216 例。觀察組男 27例,女13 例;年齡21~66 歲,平均年齡(39.13±11.49)歲;致傷原因:重物壓傷12 例,高處墜落11例,交通事故17 例;骨折類型:骨折錯位13 例,壓縮損傷 19 例,爆裂性損傷 8 例;骨折部位:L14 例;L27例;T104 例;T1110 例;T1215 例。兩組性別、年齡、致傷原因、骨折類型及骨折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新鮮骨折;經X 線、MRI 及CT 檢查后確診;滿足手術需求;患者及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腦等器官嚴重損傷者;合并嚴重精神疾病者;本次創傷前即存在神經功能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后路椎弓根內固定治療,全身麻醉起效并經檢查確認患者肌肉處于完全松弛狀態后行常規插管,選擇俯臥位,使腹部懸空,定位傷椎后作縱向切口,貼合骨膜對椎旁肌進行有序剝離,直至小關節外側為止,使傷椎充分暴露,鉆孔并置入椎弓根螺釘及鈦合棒,旋緊固定,透視觀察復位及矯正效果,達到滿意效果后逐層縫合并消毒。觀察組給予微創脊柱內固定術治療,麻醉及體位同對照組,對傷椎處及相鄰椎體中心標記,在各標記點作1~2 cm 橫向切口,使用開路錐沿椎弓根推進5~10 mm,在透視觀察后確認進針點并通過導絲引導操作以建立工作通道,擰入中空椎弓根螺釘并將連接桿與螺釘連接,對骨折處使用撐開復位法完成復位,并保障螺帽固定狀態是否穩定,達到滿意效果后完成固定并給予神經營養及抗感染藥物治療。
1.4 觀察指標 (1)手術指標,記錄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數據,包括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總時間。(2)復位指標,通過影像學檢查測定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 個月的Cobb's 角度及傷椎椎體高度比變化情況。(3)并發癥發生情況,通過電話或上門隨訪方式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感染、畸形愈合、腰酸背痛。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總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住院總時間(d)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術后下床活動時間(d)40 40 t P 244.61±50.06 66.59±18.80 21.055 0.000 90.94±7.01 86.20±12.14 2.139 0.036 15.58±2.64 4.41±1.26 24.150 0.000 21.00±7.02 15.94±6.00 3.465 0.001
2.2 兩組復位指標比較 術后3 個月,觀察組Cobb's 角度水平低于對照組,傷椎椎體高度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復位指標水平比較()

表2 兩組復位指標水平比較()
傷椎椎體高度比(%)術前 術后3 個月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Cobb's 角度(°)術前 術后3 個月40 40 t P 31.88±8.46 33.67±8.03 0.971 0.335 10.95±2.34 8.14±1.65 6.207 0.000 44.26±10.17 43.97±11.20 0.121 0.904 81.74±15.58 93.59±17.71 3.177 0.00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20.00%(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創傷性胸腰椎骨折是骨科較嚴重的傷病之一,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對患者生命安全存在極大威脅[3]。目前,臨床中以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作為治療創傷性胸腰椎骨折的主要治療手段,能夠對骨折處進行有效復位,可以防止愈合畸形等不良事件發生[4]。但因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臥床時間較長,且手術創口較大等因素影響,導致患者術后出現腰背疼痛及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較高,進而提升患者用藥量,增加病痛,不利于預后改善[5~6]。且術中對肌肉及其他組織的剝離、切斷可直接影響其功能完整性,情況嚴重時甚至會發生肌肉萎縮,增加遠期風險性[7~8]。對此,本研究采用微創脊柱內固定術對創傷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總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術后3個月,觀察組術Cobb's 角度水平及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傷椎椎體高度比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使用微創脊柱內固定術治療創傷性胸腰椎骨折,能夠顯著縮短手術時間及治療、恢復的時間,對術后患者傷椎恢復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微創脊柱內固定術主要通過使用中空頭椎弓根螺釘、連接桿插入器、螺釘擴張器等器械起到加壓、撐隆作用,以此恢復脊柱生理彎度達到正常水平,并促使嵌入椎管骨折塊在后韌帶張力影響下發生前移,從而減輕椎管內壓力,且作為微創術式,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術中出血量少等典型優勢[9~10]。綜上所述,使用微創脊柱內固定術治療創傷性胸腰椎骨折,能夠有效縮短治療及術后恢復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對傷椎恢復具有促進作用,利于預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