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 張典朋
(陜西省安康市人民醫院 安康725000)
乳腺纖維瘤是臨床常見的一種乳腺良性腫瘤,臨床主要表現為無痛性的腫塊,常在洗澡時發現。乳腺纖維瘤多發于18~38 歲女性,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其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1~3]。手術是治療乳腺纖維瘤的最佳選擇方案。傳統手術多采用以乳頭為中心的放射狀切口,雖操作較簡單,手術視野也比較清晰,能夠將患者腫瘤完全切除,但是術后切口瘢痕較大,不僅影響美觀,還可能對患者哺乳造成影響[4~5]。經乳暈弧形切口創傷較小,且不影響哺乳。本研究旨在進一步探討對比放射狀切口與經乳暈切口在治療乳腺纖維瘤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6 年 5 月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147 例乳腺纖維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74 例和觀察組73 例。對照組年齡24~35歲,平均(28.3±2.5)歲;單發 65 例,多發 9 例;已婚63 例,未婚11 例。觀察組年齡23~34 歲,平均(28.1±2.7)歲;單發 62 例,多發 11 例;已婚 60 例,未婚1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均經體格檢查、B 超及細胞學檢查確診為乳腺纖維瘤;具有較好溝通能力,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者;合并乳腺增生、惡性腫瘤者;精神障礙者。
1.3 手術方法 對照組接受放射狀切口乳腺纖維瘤切除術。患者取仰臥位,嚴格消毒鋪巾后,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將乳頭作為中心做放射狀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順著大乳管的走向將腺體與患者乳房表面皮膚剝離,切除瘤體并取出后徹底止血,縫合,加壓包扎,標本送檢。觀察組接受經乳暈切口乳腺纖維瘤切除術。術前準備、患者體位及麻醉等同對照組。在乳暈色素邊緣交界部位作一弧形切口,長度為3~4 cm,逐層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后,借助甲狀腺拉鉤把切口拉開,并根據大乳管的走向利用組織剪順著乳腺包膜將乳房表皮與腺體分離,確定腫塊的位置、大小及數目,將瘤體切除,電凝止血,逐層縫合,加壓包扎。術中務必將患者乳暈下方的薄層腺體組織保留,防止術后乳頭與乳暈部位變黑。兩組術后均隨訪6 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指標、手術療效、術后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手術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術后恢復情況:切口愈合時間、切口甲級愈合率、瘢痕長度。切口甲級愈合評估標準:切口愈合良好,無炎性反應,無膿腫。手術療效:臨床癥狀與體征完全消失,瘢痕長度<0.2 cm,為顯效;臨床癥狀與體征出現好轉,部分患者瘢痕長度<0.2 cm,為有效;臨床癥狀與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瘢痕長度>0.2 cm,為無效。手術總有效=顯效+有效。并發癥:感染、乳暈障礙、皮下瘀斑等。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SPSS20.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中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指標比較()

表1 兩組術中指標比較()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切口長度(cm)觀察組對照組73 74 t P 21.06±2.72 43.27±3.18 8.254 0.000 17.14±2.06 42.15±7.28 5.632 0.000 2.34±0.33 4.09±0.52 3.472 0.002
2.2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切口愈合時間、瘢痕長度低于對照組,切口甲級愈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表2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瘢痕長度(cm)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切口愈合時間(d)切口甲級愈合[例(%)]73 74 t P 6.52±1.03 9.41±1.28 2.973 0.014 71(97.26)62(83.78)7.745 0.009 0.27±0.02 0.67±0.08 4.526 0.000
2.3 兩組手術療效比較 觀察組手術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療效比較[例(%)]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比較[例(%)]
乳腺纖維瘤是年輕女性常見的一種良性乳腺腫瘤,發病原因與患者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關。乳腺纖維瘤直徑多在1~3 cm,生長緩慢,但在妊娠與哺乳期可快速生長,直徑達8~10 cm,少數存在發生惡變可能[6~8]。手術切除是乳腺纖維瘤治療最佳選擇,傳統方法以乳頭為中心開放射狀切口,治療效果較好,但是術后會給患者留下明顯的傷疤,不僅影響美觀,部分患者還會影響到哺乳[9~10]。乳暈部位皮膚韌性較好,皮膚薄,很少會留下瘢痕,而且皮膚色素對傷疤具有一定的隱蔽作用,術后外形較美觀,且不會影響哺乳[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均低于對照組,提示經乳暈切口乳腺纖維瘤切除術不僅創傷小,患者失血量少,且手術時間較短,這與患者乳暈皮膚較薄、術中切口小等有關。觀察組切口愈合時間、瘢痕長度低于對照組,切口甲級愈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采用放射狀切口乳腺纖維瘤切除術,術后會留下明顯的瘢痕。而乳暈部位皮膚韌性較好,皮膚薄,經乳暈切口乳腺纖維瘤切除術很少會留下瘢痕。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充分顯示了經乳暈乳腺纖維瘤切除的優勢。此外,觀察組手術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也進一步證實經乳暈切口乳腺纖維瘤切除術的療效更佳。
綜上所述,經乳暈切口乳腺纖維瘤切除術,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少,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術后恢復好,治療有效率高。但本研究由于病例數、研究時間、技術平臺等限制,難免存在一定的不足,下一步研究將加大研究樣本量與研究深度,為臨床提供更多可靠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