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靜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重癥監護室 商丘476100)
重癥監護室(ICU)中收治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患者主要是指存在呼吸衰竭患者實施2 d 機械通氣或者是插管2 d 以后發生的肺炎,屬于醫院獲得性肺炎[1]。患者一旦出現VAP,不僅會增加經濟壓力,同時還會延長住院時間,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據相關研究統計發現,ICU 收治的患者中VAP 的發病率為6.0%~55.8%,且呈持續上升的趨勢,越來越受到了國內外研究人員的重視[2~3]。隨著臨床護理路徑的推行,根據循證醫學制定的綜合性護理計劃得到了一致好評,其可降低VAP 的發病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對ICU 室出現VAP 的患者具有重要的價值[4]。基于此,本研究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急診重癥監護室呼吸機支持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2 月~2020 年2月急診ICU 收治的使用呼吸機支持治療的患者180例,按照實施干預方式不同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90 例。參照組男 50 例,女 40 例;年齡 21~83 歲,平均年齡(56.38±12.64)歲;重癥胰腺炎12 例,全身多發傷23 例,腦血管意外30 例,顱腦外傷25 例。實驗組男 61 例,女 29 例;年齡 21~82 歲,平均年齡(56.29±12.59)歲;重癥胰腺炎15 例,全身多發傷20 例,腦血管意外28 例,顱腦外傷27 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納入標準:行氣管插管前,患者未出現呼吸系統感染;無嚴重精神疾病以及器質性疾病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在3d 內死亡或放棄治療者;存在呼吸系統手術史者。
1.2 護理方法
1.2.1 參照組 給予急診ICU 相關治療,監測生命體征、機械通氣監測、日常基礎護理。
1.2.2 實驗組 (1)制定綜合護理干預路徑表。由科室主管護士、護士長和科室主任一起為患者制定首次綜合護理表,隨后按照該表對患者實施干預。針對實施過程發現的不足之處,由專家進行整改并確定最終臨床護理路徑表。(2)環境干預。每日對患者所處病房實施消毒處理,保持室內良好的通風性。把非感染者和感染者進行區分并安置在相應的區域,若患者屬于多重耐藥菌感染者單獨安置并隔離;針對免疫功能低下者實施單間隔離并保護。醫護人員自身須嚴格遵守衛生制度,穿戴無菌隔離衣,佩戴帽子與口罩。(3)口腔護理。病危患者經口腔插管后唾液內的IgA 水平發生改變,人工氣道促使口腔局部黏膜以及自凈作用下降,造成口腔內大量細菌繁殖,引起口腔內細菌感染,形成口臭,嚴重情況下發展為呼吸道感染。所以護理人員需增強患者口腔護理,預防口腔黏膜干燥。可采用復方氯己定進行口腔護理,每6 小時1 次,擦拭時需謹慎,防止管道脫落或位移。(4)呼吸機管理護理。作為細菌繁殖的常見部位,呼吸機管道和患者直接接觸,易導致患者發生VAP。護理人員需采用一次性氣管導管,每周更換1次濕化器與呼吸機管道,每日清潔1 次濕化器,若管道內出現血液或者分泌物,立即更換,盡可能降低感染率。(5)飲食護理。增強患者營養支持治療,包括腸內營養以及全胃腸外營養,糾正酸堿平衡與水電解質,糾正低蛋白血癥。單純腸內營養者,鼻飼前查看胃內是否存在內容物潴留,鼻飼后半小時嚴禁吸痰、翻身和拍背,指導患者保持半臥位,防止誤吸。(6)中藥霧化。實施每天2 次的中藥超聲霧化吸入治療,藥物組成:赤芍、紅花、當歸、丹參各10 g,川芎12 g。(7)穴位貼敷。藥材選擇吳茱萸、白芥子0.5 份,蘇子2 份,甘遂1 份,細辛1 份,研制成沫與姜汁和蜂蜜混勻搓成1g 圓柱狀,分別貼敷在肺俞穴和風門穴等,4~6 h/d,單側耳肺穴埋豆,3 d 更換 1 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VAP 發生情況、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及感染、腹脹、痰液堵塞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4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VAP 發生情況、 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護理后與實驗組對比,參照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偏長,VAP 發病率偏高,(P<0.05)。見表 1。
表1 兩組VAP 發生情況、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d,)

表1 兩組VAP 發生情況、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d,)
組別 n 機械通氣時間(d) 住院時間(d) VAP 發生情況[例(%)]參照組實驗組χ2/t P 90 90 12.19±2.97 8.26±2.72 9.258 0.000 20.14±8.51 12.24±9.15 5.998 0.000 25(27.78)2(2.22)23.050 0.000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護理后與實驗組對比,參照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偏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例(%)]
隨著人們思想的改變,以往常規護理措施已經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伴隨著醫學領域的持續發展,形成了一種新型護理模式--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和常規的護理模式相比較,該護理模式更具主動性[5]。綜合護理干預讓護理更具有針對性,從而針對呼吸機支持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起到預防效果[6]。同時,對針對患者實施全方位的護理干預,從指定專門的護理表、環境干預、口腔護理、呼吸機管理護理、飲食護理以及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工作等方面著手,讓患者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進行治療,并感受到全面的護理服務。
通過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嚴格監測患者每日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定期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確保機械通氣安全以及呼吸道的暢通;查看患者尿液、胃液,根據患者實際狀況制定專門護理模式。在西醫護理的基礎之上加入中醫護理,促使患者能夠享受到優質服務,降低肺部感染概率,促使患者能夠早日康復[7]。VAP 歸屬中醫學中“咳嗽”范疇,因為造成患者發生VAP 主要原因是長時間使用呼吸機,損傷患者的氣道黏膜,對患者的排痰功能以及咳嗽反射造成影響,嚴重者喪失功能[8]。通過實施針灸護理,可增強患者胃黏膜的血流量,起到扶正、健脾、化食等功效。而實施穴位貼敷可促使藥力循經絡直接到達患者的臟腑,從而起到祛痰的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與實驗組相比,參照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偏長,VAP 發病率偏高,并發癥總發生率偏高,(P<0.05)。綜上所述,對于臨床ICU 中接診的呼吸機支持患者相關性肺炎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降低患者VAP 發病率,還能縮短住院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