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連成,程江東,黃學欣,楊艷娟
(黑龍江科技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22)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平穩而又強勁有力,人才資本是繼工業經濟之后出現的知識經濟相對應的新資本形態,大力發展人才資本,辦好高等教育已經列入國家的未來發展戰略。從披露的數據看,“十三五”期間交通投資穩中有升,“十三五”規劃重點推進300余項重大工程,完善廣覆蓋的基礎交通網絡。
隨著我國對交通建設的巨大投資,必定要修建大量的基礎設施工程,急需大量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人才,為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發展帶來難得一遇的機會。然而在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環節相對薄弱[1],存在著教學單一、實踐與理論脫節、實習基地不全面等情況[2-3]。為提高本專業學生質量,許多高校進行了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專業認證培養工作,從畢業設計[4]、本科教學方法[5]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本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成立較晚,在其人才培養模式、辦學理念、辦學經驗等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與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可對工程專業高等教育質量加以控制,保證學生畢業后能達到相應的教育要求。國外的工程教育認證發展已久,而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起步較晚,目前僅在建筑工程類的專業進行了專業評估與認證工作。建設部于1990年批準成立了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1994年批準成立了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自2006年起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試點,初步建立了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在14個專業類開展了認證工作,與美國的認證標準框架實質等效,相互承認。
結合我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特點,按照專業認證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與思考能力、較強的工程設計與實踐能力,有利于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為工作后通過各種執業資格考試打好基礎。因此,抓緊時機進行專業認證培養模式的改革是適時且必要的。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公路、鐵路、城市道路、橋梁及地鐵隧道工程方向的設計、施工、管理及后期的運營和養護工作的人才。根據我國對道路橋梁專業人才的需求的,道橋專業人才的培養大致可以分為3個層次:(1)高層次研究型人才,這種研究型人才主要是指具有碩士研究生學位以上的教育水平,能夠獨立從事相關的科研實踐工作。主要由“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及“雙一流”高校培養;(2)高級設計、施工管理技術型人才,這種技術管理型人才主要擔負工程技術和管理工作,由一般的本科院校培養;(3)生產一線技工型人才,這類人才主要服務于工地一線,主要來自高職高專技術應用型學校。本校根據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2003年設立了土木工程專業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方向,2016年成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并確定了相關培養模式,制定相應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升級和改造,國家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據粗略統計,截至目前,在“十三五”規劃中,共有24個省份明確了交通投資計劃,總計投資規模達9.64萬億元。從數據來看,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有著強有力的經濟動力支撐,道路橋梁與渡河專業前景非常廣闊。
(1)教學形式單一,培養方式過于理論化、機械化。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所涉及的專業課眾多,且理論化程度較高。大多數教師講授時,注重知識點的灌輸,缺乏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很多高校把培養的地點固定在教室,形成了以單一理論基礎為主的理論化機械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但很難達到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目的。學生在這種模式下,只是學習了基礎的、離散的理論知識,不能從整體上來把握所學知識,更不能把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際工程中。
(2)專業課程與實踐教學體系連貫性和整體性不強。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所涉及的專業課眾多,且每一門專業課都有著本質的聯系,這種專業課程與實踐教學體系的連貫性和整體性往往被忽略,在實踐教學體系中,具有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知識較少,導致大部分學生缺乏對專業和實踐的連貫性和整體性應用和把握,在解答問題時,不能從本質上理解相關知識。這個問題還可能導致學生對本課程認識較淺,使其片面地認為所學內容和未來工作沒有多大的關系,甚至產生厭學心理,從而不能正確地認識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3)以教為主,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強。
長期以來,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教學方式是以教師教授為中心,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地聽與學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激發。在課堂上,學生不會主動思考,一味的被動吸收,對整體概況無法形成清晰的脈絡,往往在做課后練習時還是一頭霧水。另外,由于以上問題的出現,學生對于本專業知識無法深刻理解并掌握,這樣一來,更無法進行創新思考。
(4)實習效果不好,缺乏對口的實習基地。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項目地點具有不確定性,這種施工建設特點使學生只能在實習過程中參與工程建設的某一個小段,達不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要求。而且工地施工生產比較緊張,對于學生來說,不能給企業帶來什么實質性的利益,且工地安全隱患比較大,企業還要對學生的安全負責。因此,大部分施工企業不樂意接受實習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實習效果。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薄弱對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具有嚴重的制約作用。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結合本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改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教體系框架
(1)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多媒體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讓學生對知識點也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應從3個方面入手:①利用PPT來進行教學,這可以滿足一般授課的需求,但是涉及復雜的設計及施工時,學生難以真正地理解和掌握。②采用動畫和動圖來展示比較復雜的施工工藝流程。這種方式主要解決圖片難以理解的問題,例如:施工流程、機械操作等。③現場錄制一手資料,這是運用多媒體授課的高級階段。在發揮多媒體作用的同時,教師可以在適當的地方引入經典案列,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2)一題多解和加強課程資源庫建設。
針對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課多且有內在聯系的問題,這需要教師對所講授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還要求教師對相關課程有一定的基礎,教師可用不同的理論來講解同一個問題,讓同學養成多角度思考的習慣。加強課程資源庫建設,收集整理大量的最新實際道路和橋梁圖片、施工現場影像等資料,并將這些施工材料運用到教學內容中。針對橋梁工程中抽象、復雜的施工過程,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把現場的實際資料帶到課堂輔助教學。目前已建成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資源庫,并在教學中輔助應用。
(3)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針對這點,本文提出3點措施:①營造開放式課堂。傳統的課堂把學生束縛在固定的地點開展教育活動,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開放式課堂使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延伸,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②由強調知識轉化為強調能力。把知識變為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要求學生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做一些道路橋梁的模型來鞏固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③改革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方式。目前本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的成績評定方式雖然也注重平時成績,但比例遠遠不夠。為減輕學生考試壓力,考試形式應由閉卷改為開卷,把考核的重點放在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上。
(4)建立流動交叉式實習方式和校內外實習基地。
企業是教育的重要參與者,也是最終受益者,因此企業在高校教育和專業教育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專業應聯合企業共同承擔專業教育的相關教學工作;引進企業項目,引導企業將新進員工的選拔端口移至高校,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和實戰場地;強化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目前已建立16個校外實習基地,為專業教師提供定崗鍛煉,為學生提供實習場地,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聘請工程實踐經驗豐富行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本專業為了提高畢業設計質量,聘請了企業專家作為兼職指導教師參與指導本專業2020屆畢業設計。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的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對目前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現存的問題和方法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究,并提出了解決措施,施行到2016級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本科人才教學中,取得了如下成績:10名學生獲得國家級勵志獎學金,1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在研省級科研立項1項,完成校級科研立項36項,獲得省級競賽各類獎15項,對本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發展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對其他高校此專業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