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艷霞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圖書館,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200)
我國自古以來就對圖書的收藏與儲存十分重視,不論是皇家藏書修建的文淵閣,還是私家藏書修建的天一閣等等,無不顯示出藏書在我國古代一脈相承的發展歷程。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數字時代,圖書館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藏書場所,而是傳播文化、滿足人們文化需求的集管理、儲藏、交互與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共場館。數字時代的圖書館,承載了居民閱讀與文化汲取的需求,需要在網絡與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引進先進技術與經驗,跟緊時代的腳步。
圖書館作為公共場館,不但要做好本職工作,儲存管理好圖書,更要承擔居民文化需求,服務于社會。傳統圖書館僅能為居民提供各類文化信息,并提供閱讀場所,僅僅是字面意思的“圖書館”。近些年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以及外國圖書館管理理念的傳入與推廣,我國大部分圖書館都已經完成了自動化的更新換代。
所謂自動化的圖書館,就是在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建設中摒棄了原本傳統模式下依靠人力進行檢閱、借閱與歸還登記等等,采用了一些新興技術來解放人力資源,館藏的各類文獻資料主要以實體書本為載體,在原有的傳統模式下加入了解放管理與查閱難度的自動化管理手段,但是圖書館的概念仍然停留在簡單的公共服務場館上,因此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持續快速發展,信息化時代逐漸來臨。未來的圖書館將極大地符合時代特征,呈現出信息化的特點。此時的圖書館已經不僅限于提供線下的圖書借閱與閱讀等服務,還利用現代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如云計算平臺、大數據計算、互聯網交互網絡結構等等,使得圖書館不再是一個單純儲藏圖書、借出圖書的場所,更是一個圖書管理與上載的廣闊線上平臺,人們不僅可以在信息化圖書館高效、快捷地借閱文獻資料,更可以上傳線上資源,在線上進行交流等等。
信息化圖書館除了館藏資料信息化以外,對于圖書館的管理工作也更加智能化,更加注重管理人員的專業性以及業務能力水平,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還對于互聯網信息技術有所掌握,成為綜合性人才。
由于館藏資料的數字化以及管理人員的專業化,使得線上圖書館得到進一步發展,使用手機移動客戶端也可以輕松進行閱讀瀏覽,圖書館的營業時間也不僅限于線下的幾小時,而是轉變為線上的全天候開放。由于交互系統的完善,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加深,也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對于實體書的借還將采取通借通還的模式,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借閱與歸還。數字時代的圖書館將以一種全面、包容、智能的面貌在新的信息時代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目前圖書館的發展已進入了自動化階段,各方面較比傳統單一借還模式下的圖書館有了很大進步,并且有了一定創新,逐漸在發揮出應有的承擔居民文化需求的功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漸進步,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傳統圖書館已經逐漸跟不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數字時代,圖書館在數字時代的發展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在網絡不發達的時代,人們若想查閱文獻資料就必須到圖書館或者閱覽室進行翻閱,然而在數字時代,手機上網功能已經十分完備,而網絡搜索引擎也變得越來越智能,越來越便捷,人們若不是進行專業領域的創作,一般會在查閱資料時直接利用網絡搜索引擎進行搜索,從而導致圖書館的用戶在逐漸流失。
隨著時代的進步,各類信息服務機構如同雨后春筍一般悄然涌現,它們廣泛擁有相當規模的信息技術服務體系,對于信息庫的掌握十分熟練,并且擁有大量的線上資源,從而獲得了大量人群的重視。與此同時書店也在轉變經營理念,由從前的單一出售書籍變為集中出售、閱讀、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共場所,消費者不僅可以購買書籍,還可以享受餐飲服務以及閱讀各類書籍,購買文具等。在數字時代下,相比嚴謹、冰冷的圖書館,人們往往更喜歡到新型書店進行書籍閱讀以及休閑娛樂,信息服務機構和新型書店已經成為圖書館的競爭對手,但是與此同時也為圖書館的發展提供了相當多的成功經驗的借鑒。
雖然圖書館在近幾年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存在的不足之處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數字資源庫的建立不夠完善,沒有考慮到數字時代的受眾需求。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時代,人們的閱讀方式已經由傳統的紙質閱讀逐漸向電子閱讀轉變,因此圖書館對于人們的吸引力才會越來越弱。除此之外,現在的圖書館對于人們的閱讀需求沒有充分考慮,因此也就不能有側重地進行庫存的更新與擴充,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的聯系性不強。總之,沒有搭建起全面的線上交互平臺是圖書館現存的最大不足。
近些年來已經進入了網絡高速發展的階段,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傳統的筆記本電腦與電子計算機都在不斷地更新換代,對于網絡信息的處理也日益便捷,數字化時代的特點就是迅速、高效、便捷,因此圖書館在思考如何轉型與發展時,必須貼合時代特色進行改革的探索,在圖書館館藏、管理、服務甚至建筑規劃都進行深入地探究與思考。而進行變革的目的不只是為了使讀者數量增加,而是使數字時代的圖書館能更加考慮到人的需求,在引進技術的同時使理念變得更加科學。
圖書館,在普通大眾的認知中,一般象征著不茍言笑、安靜以及嚴謹。因此,要構建線上線下交互式數字化圖書館平臺,就要首先變革對圖書館的定義,改變傳統意義里,圖書館作為一個“安靜看書”的場所的定義。數字時代的圖書館定義應當是更加開放與包容的,更加以人的實際需求作為考慮首位的服務型場所。讀者不再是謹言慎行地在閱覽室閱讀文獻書籍,而是將圖書館作為一個休閑放松的場所,不僅能感受到情操上的陶冶,更能體會到賓至如歸的氛圍。
除了更加注重人文關懷,更加以讀者的需求為先以外,圖書館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線下場館”,而是線上與線下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的交互式一體化平臺,數字時代的圖書館不僅僅指代真實存在的建筑,還包括線上資源庫以及數據庫,使讀者明確圖書館不僅矗立在街道旁,還“安裝”在他們的手機與電腦之上。
在對圖書館進行變革時,首先要從核心硬件開始改變。對于圖書館在服務方面采用的設備要進行及時的更新換代,使其更加符合數字時代移動化、智能化的需求。
例如在圖書館內廣泛采用新型數據追蹤系統,極大地解放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采用紅外線感應系統與射頻識別系統相互配合,實現對每一部書籍的追蹤與遙感,加上大數據技術的配合,不僅能夠減輕管理人員在圖書借還環節的工作壓力,同時還可以追蹤到每本書的借閱動向以及借書者對于各類書的綜合需求,便于圖書館及時地了解人們的文化需求并傾斜管理策略。除了各類感應技術以外,還可以在館藏資料檢索、樓層閱覽室指引以及其他各個方面進行創新,引進先進技術。
在過去,圖書館往往在服務方面考慮欠妥,數字時代下的圖書館更注重讀者的閱讀體驗,在充分引進硬件設備與技術的前提之下,為圖書館服務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前提。首先,圖書館可以廣泛設置聯網資料打印機,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需求先在打印機中進行檢索與選取,再通過付費即時獲取所選文獻資料的片段打印版本,使得讀者不再需要通過大面積檢閱以及預約等等就能夠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料,甚至不用將整本書帶回家就能享受文獻的查看與使用。
其次,圖書館廣泛應用互聯網平臺進行資料上傳,便于讀者進行預覽與閱讀查看,而在線下借閱書籍,則也可以事先通過手機進行查找,鎖定圖書位置,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為讀者節約了時間,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除此之外,在線下還可以通過廣泛使用無人服務,讀者通過輸入個人信息與密碼就能夠進行圖書的借閱,增加讀者的體驗感。
最后,數字時代的圖書館應當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與其他圖書館甚至其他類型的公共場館建立線上聯通體系,便于讀者歸還圖書的便利程度,實現“此地借,家門還”的“通借通還”原則。而對線上圖書館的構建,則進一步分門別類,將古籍影印版、出版論文、各類圖書等都有專門的數據庫便于讀者查找、引用。
1.管理人員的變革
數字時代的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工作不應該是悠閑地坐在辦公室無所事事,而是主動為讀者解決問題,主動與讀者進行交流與分析等。一方面,圖書館的管理人員要加強自身管理專業知識的積累以及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熟練地利用好各類高科技設備與技術,加強自己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圖書館的管理人員還應該善于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并探尋如何推動圖書館的建設發展。這都需要不斷對管理人員進行培養與訓練。
2.管理方式的變革
除了不斷加強管理人員的素質以適應數字時代的需要以外,圖書館還應順應時勢變革管理方式,即圖書館的館藏方式。在數字時代圖書館應該積極學習優秀案例的經驗,及時地引進圖書自動化傳送帶、自動分類機以及自動化管理系統,營造出適合儲存圖書的干濕環境等,應用此類先進設備極大地解放人力,實現對圖書管理的極大數字化。
3.變革圖書館的空間規劃
以往圖書館往往以閱覽室為單位,將圖書館進行空間的切割,使圖書館往往由狹長的走廊、擁擠的閱覽室和昏暗的圖書儲藏室組成。數字時代的圖書館不僅要對室內空間進行科學規劃,還可以對外部建筑進行科學擴充與改造。首先,數字時代的圖書館空間應該呈現出開放、包容、多元的特點。規劃出大量的共享空間便于讀者閱讀,而不僅是將讀者關在閱覽室內。
共享空間應當面積寬廣、同時具備現代化電子計算機以及各類現代化科技設備,同時除了便于閱讀的空間以外,還應當規劃出討論空間,使得讀者改變原來在圖書館“大氣不敢出”的心理,及時地與其他志同道合者在討論空間進行理論與觀點的交互和溝通。在圖書館裝潢選擇上,摒棄原有的老舊樣式,采用更加簡潔舒適的裝修材料與配色。而在家具的選擇方面,則盡可能地考慮到讀者的舒適性與滿意度。總而言之,在數字時代的圖書館空間規劃上,在注重“新”的同時關注到“人”本身,一切圍繞著讀者需求為先。
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數字時代悄然來臨,對于圖書館來說,數字時代的到來既是一種挑戰,同時也是個變革的大好時機。數字時代的圖書館要具備更長遠的目光與更包容的理念,在引進新的技術設備同時,更加注重對讀者的關注,使圖書館在加快向線上發展的過程中,進一步迎合讀者的文化需求,在數字時代的背景下乘風破浪,實現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