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梓豪
角球是指從角球區直接踢出,離球門比較近的位置以達到角球進攻戰術的目的,角球發球主要分三類:外弧線、內弧線、直線這三種類型。現代足球比賽最本質的特征是對抗的速度和強度。防守在盯人和逼搶時更加猛烈,隊員之間的保護、補位、協防也迅速而及時,這些防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進攻球員無球活動和有球活動。隨著現代足球運動的快速發展,足球的技戰術已經成為比賽勝利的關鍵,特別是足球強國的足球運動正朝著緊張、激烈、快速的方向發展,進攻與防守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作為定位球進攻戰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角球進攻戰術的地位顯得尤為突出。現代足球比賽非常重視定位球戰術體系的研究與應用,角球作為其中的重要部分受到廣泛的重視,隨著足球比賽攻守平衡的發展,戰術打法日益完善,在破密集防守中,扭轉局面和以弱制強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2018年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能進入前八名階段的隊伍均是世界強隊,其所用的角球發球方法、腳法、球的軌行軌道,球的內弧與外弧或直線,區域的接應和配合,都有不同的方式。對2018年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前八名球隊創造的角球進攻進行分析,能找出世界強隊在角球方面的成功之處,從而為我國的足球作出一些補充,以此來推動我國足球技術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八強隊伍四分之一決賽至決賽階段的16場比賽(八強隊伍包括:烏拉圭、法國、巴西、比利時、瑞典、英格蘭、俄羅斯、克羅地亞)。
1.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等學術平臺上查閱2008年至2018年有關角球方面的學術期刊、報紙、會議文集、碩博士論文以及相關的專著20余篇,如《第18屆世界足球賽角球攻守戰術分析》、《現代足球》等文獻。分析其研究現狀、研究成果和研究缺陷及不足,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較好的啟發和參考。
1.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對2018年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四分之一決賽至決賽階段內的16場比賽中各球隊產生的角球進攻視頻,針對每個角球進攻特征完成統計分析,包括角球次數、發向區域、落點、運行軌跡、門前搶點的方式等。
1.2.3 數理統計法
對2018年第二十一屆世界杯四分之一決賽至決賽決斷的16場比賽實況比賽錄像進行反復的觀摩統計和觀看、歸納和總結,在Windows10系統下,以Excel為本研究的統計軟件對各球隊的進攻方式等信息進行數理統計處理,并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2.1.1 八強球隊進球數與角球進攻數分析

表1 八強球隊角球進攻與進球情況
如表1所示,在統計的2018年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前賽前八名球隊自四分之一決賽開始的16場比賽中角球進攻總數達78次,場均9.75次,其中有4次成功得分。根據統計所得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在2018年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角球進攻總數高達78次在近三屆世界杯足球賽中次數最多,另外,場均角球進攻次數達9.75次,在所有進攻方式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同時,角球進攻戰術也為各球隊帶來了總計4次的成功進球得分。可見在第二十一屆世界杯八強階段的比賽中,角球進攻是一個非常受各大世界強隊青睞且十分有效的進攻手段。
2.1.2 八強球隊角球進攻成功率分析

表2 八強球隊角球進攻成功率分析
從表1得知2018年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四分之一決賽至決賽階段,角球進攻次數共計78次,成功得分共計4次,進球成功率約為5.12%。故可以顯而易見的看出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雖然有著非常高的角球進攻次數,但是在進攻成功率方面卻比較低。根據瀏覽并分析相關的角球進攻錄像可以推斷角球戰術成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個球隊都加強了對角球進攻的防守:在門前爭頂的進攻方球員比防守方球員要少,導致角球的落點大多時候都是被防守方球員占據,這使得防守方球員能快速作出準備以多對少取得優勢,使得進攻方角球進攻失敗。這同時也能充分的體現出在現代足球比賽對抗性越發強烈的今天,眾多強隊都越發重視對角球進攻戰術的演練和對角球防守的布置,不管是進攻方還是防守方,“角球”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2.2.1 角球進攻落點情況分析

表3 八強隊伍角球進攻落點情況

圖一 角球進攻區域劃分
在足球競賽中進行角球的進攻與防守布置時,一般將角球的罰球區分為七個區域,如圖一所示:1區,指左邊戰術角球區域;2區,指前點區域;3區,指小禁區至球門正面;4區,指點球點附近區域;5區,指后點區域;6區,指右邊戰術角球區域;7區,指弧頂區域。而2018年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八強隊伍在四分之一決賽到決賽階段期間的16場比賽中所發生的所有角球進攻區域統計如表3所示。由此,可以很直觀的看出,角球進攻的主要發球方向集中在角球進攻區域的2區、3區、4區,發球方向最多的區域是2區,在這16場比賽中有21次角球發球落于此區域并有10次成功射門;有7次角球發球發向3區,其中成功射門有2次。有20次被發向4區,其中成功射門8次,故該三個區域是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八強球隊在四分之一決賽到決賽階段的比賽內角球發球發向最多的區域。另一方面,從八強球隊進行角球進攻的實際效果和成功率來看,2區、3區、4區的成功率最高,成功射門有20次,占角球進攻總數的25.6%,在這三個區域內進攻造成的威脅也是最大的。而從高成功率的區域分布則能看出離球門較近的幾個區域是本屆世界杯足球賽八強球隊角球進攻罰向的主要區域,在較近的進攻區域內具備進攻方球員直接攻門的條件,同時進攻方球員短距離內帶球進攻的時間也較短,促使防守方球員和守門員沒有足夠的防守反應時間,進攻得分相對容易。2區和5區是角球進攻的重要陣地,對進攻方球員而言,在2區和5區內進行角球罰出后的頭球爭頂時頂向前點的幾率更大,進攻成功率更高;3區是離球門最近的區域,可供進攻方球員帶球運營的方式較多,傳切配合和射門的方式也較多,且一本情況下角球攻防對壘時該區域內的雙方球員人數也較多,導致了賽場情況往往復雜多樣,對防守方限制較多,同時,較多的球員集中在該區域容易阻擋防守方守門員的視線防守極為被動,相反進攻方則有較大優勢;而4區位于點球罰球區域周圍,處于球門的正前方,是進攻方施以短射勁射的最佳地點,在角球進攻時,進攻方球員進行的進攻選擇較多樣,如可以直接頭球攻門、短射攻門或者將球回傳向7區干擾防守方球員走位以便組織二次進攻等,故進攻方優勢明顯防守方防守壓力較大造成了在該區域內發生的角球進攻得分較多的現象。
2.2.2 角球進攻的發球方式
在角球的進攻中,進攻方角球發球主要分三類:外弧線、內弧線、直線這三種類型。一般而言,直線角球和外弧線角球的成功率低于內弧線角球。第二十一屆世界被八強球隊在四分之一決賽至決賽階段的16場比賽的角球進攻中采用的角球發球方式具體統計如下表:

表4 八強球隊角球發球方式運用情況
由表4可以得出,在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八強球隊中,在四分之一決賽至決賽階段內的16場比賽中出現角球進攻的機會為數不少,且三種角球進攻的發球方式均有涉及。其中,使用內弧線發球共計有27次,共計造成了19次成功射門機會,有3次成功進攻得分;使用外弧線發球共計37次,造成了有23次成功射門機會,其中有一次成功進球得分;而使用直線發球方式的只有2次,只造成了一次成功射門機會且未能成功進球得分。由此可見,在八強球隊比賽的角球進攻中,角球外弧線發球方式的使用率最高,而內弧線發球雖使用率不及外弧線發球,但是其進攻得分的成功率卻遠高于外弧線發球和直線發球。通過觀看相關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八強球隊的角球進攻比賽錄像時也能看出,各球隊在角球進攻時多采用內外弧長傳球,長傳能將球發至離球門的較近的位置,只要進攻方發出的角球位置以及角度合理并配合進攻方其他參與進攻球員的跑位和策應便可以施以有力的進攻,而進攻方主罰角球的球員也可以在角球罰出后迅速跑位參與二次進攻。故由此可見,在世界杯足球賽此類世界最高水平的足球競賽上角球進攻的發球方式仍備受各強隊重視并應用。
2.2.3 角球組織進攻特征

表5 角球組織配合特征
在足球比賽的角球進攻中,一次成功有效的進攻至關重要,如果說角球的發球成功發出并傳接到位是角球進攻成功的一半,那另一半則是角球發出后進攻方球員的組織配合和跑位打門了,而長傳配合和短傳配合是一次角球進攻組織配合中的兩個基本表現形式。表5是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八強球隊在四分之一決賽至決賽階段的十六場比賽采用角球進攻的進攻特征統計,從上表可以很明確的看出,在這十六場比賽的角球進攻組織配合中,長傳配合占主導地位有61次并造成了42次成功的射門且其中有4次成功進球得分。而短傳配合只有7次,從攻門的形式上來看,短傳配合的實效性相對來說比較差,由于直接攻門對進攻方球員的技術要求非常高,故角球進攻的短傳配合主要是以間接攻門為主要攻門手段,其傳切多樣性會能創造出更多的進攻打門的機會,同時短傳配合進攻也能拉開進攻角度創造更廣的攻門范圍,而且拉開的進攻空間也便于組織發動二次進攻。另一方面,從配合形式來看,如上表所示,在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八強球隊經歷的十六場比賽中,他們進行的角球進攻以長傳角球戰術配合為主占78.4%,其效果也明顯好于短傳配合,短距離角球戰術主要是在角球區域人數占優的情況下進行,規則規定防守人至少離球10米,所以很容易造成區域內以多攻少的優勢,從而將球傳到離球門更近的危險區域和制造更大的射門角度。接應角球的隊員當球踢出后應快速跑回到危險性比較大的區域。一般情況下,短距離角球配合并不是創造射門機會的主要手段,除非進攻方在有球區域人數占優的情況,否則不可能從短距離角球配合中獲得利益缺乏多變性、創造性、實效性。故從2018年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八強球隊從四分之一決賽到決賽階段十六場比賽發生的全部角球進攻中長傳配合是最有效也是使用率最高的角球進攻戰術配合特征。
通過上述對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八強球隊在四分之一決賽至決賽階段進行的十六場比賽中產生的角球進攻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頭球攻門是八強隊伍在角球進攻中最重要的得分手段之一,占的比重很大。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四分之一決賽至決賽階段的十六場比賽中共產生78個角球,有4個得分球都是頭球攻門;(2)八強球隊在上半場產生的角球進攻次數比下半場多,而戰術角球基本上都出現在下半場,這與球員的情緒波動、體能的變化、比賽時間、比賽比分的變化等綜合原因有關;(3)八強球隊在角球進攻時發球落點在前點區、球門前區、點球點周圍區域成功率幾率較大,而前點區、球門前區、點球點周圍區域的成功率分別為47.6%、28.5%、40%,從而可以看出前點區和點球點周圍區域有很大威脅性;(4)八強球隊進行的角球進攻的組織戰術配合和特征是以外弧線發球的長傳配合為主。
當前中國足球的競技發展相較于世界杯八強球隊還有不小的差距,對此我們應當積極分析學習世界杯各大強隊先進的角球進攻技戰術,故在上述基于對第二十一屆世界杯足球賽八強球隊的部分角球進攻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我國足球的角球進攻技術發展上提出了以下幾個建議:(1)應加強對各個區域第一落點的控制和門前補射意識,從而達到高效率的角球戰術配合;(2)應該重視長傳角球戰術的多變性,增加角球戰術的運用率,創造出其不意的角球配合才是今后足球技戰術中角球發展的趨勢;(3)在訓練中應加強對角球進攻的訓練,培養出角球大師和搶點王,使球隊在今后的比賽中罰出的角球更具有威脅性,提高角球戰術的成功率;(4)在角球進攻的訓練時多聯系頭球直接攻門的技術,減少進攻的空間和時間,提高角球進攻得分的成功率。
由此,在當今國際國內足球競賽對抗性越來越強的今天,我們應當充分學習國外強隊的進攻組織配合技術和科學訓練方式,這樣才能在未來推動中國足球不斷進步提高并努力回到世界杯的舞臺上,實現中國足球偉大復興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