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成韜(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提供人類生存必需品的物質生產部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為適應社會需要和市場需要,黨和國家對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不斷進行探索,對農村產業結構不斷進行調整,“公司+農戶”“公司+專業協會+農戶”等形式農業產業化經營在全國日益興起。農業產業化經營可以通過延伸產業鏈,創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產品競爭力,是農業實現創收的有效途徑之一。農業產業鏈上的縱向延伸,是農業產業縱向一體化的發展。“全產業鏈”經營模式是一種農業產業化創新經營模式,其運作關鍵就是農產品體系的縱向一體化。
肉羊產業是巴彥淖爾市的優勢產業,為實現農牧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巴彥淖爾市積極進行肉羊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不斷縱向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將肉羊產業打造成為巴彥淖爾市特色產業的同時,也實現了巴彥淖爾肉羊產業全產業鏈運作模式。對于農業產業化經營中起關鍵作用的龍頭企業來講,在如今千變萬化的市場環境以及十分緊缺的資源條件下,如何把握企業在縱向一體化過程中自身產業鏈延伸程度,是否要運用“全產業鏈”經營模式,成為企業面臨的重要抉擇。
“全產業鏈”的概念是在市場實踐中產生并發展的,主要由中糧集團在2009年提出并賦予實踐,即通過實施“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將農產品領域的源頭和終端納入企業自身,構建一條從種植養殖到加工、物流再到貿易、研發直至銷售的完成產業鏈條(姜金涵,2019)。“全產業鏈”經營模式是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種創新與延伸,其運行關鍵就在于縱向一體化,對產業價值鏈進行有效整合,將原料供應、生產和產品銷售等各環節納入同一企業組織內部的經濟行為(李韜,2013)。
根據交易費用理論,企業之所以進行縱向一體化,是為了避免信息不對稱情況下交易中的機會主義行為,降低市場交易費用和交易成本。同時將資產專用性作為交易成本的起源,資產專用性會產生準租金,機會主義者會對準租金進行激烈的搶奪,由此必然產生大量的交易費用。通過產業鏈整合,將資產內部化,則可以將外部效應內部化,節約或避免這類由對準租金進行爭奪而產生的交易費用。同時,由于契約雙方的有限理性以及交易的復雜性或不確定性都會促使契約產生不完全性。產業鏈整合,可以實現組織對市場的替代,從而降低契約成本(姜金涵,2019)。
目前,中國經濟處于轉型時期,市場機制不健全,市場交易成本較高。對于資產專用性和不確定性較強的肉羊產業龍頭企業而言,縱向一體化模式將肉羊養殖環節納入龍頭企業經營活動邊界,用組織代替市場,無論是企業自己進行肉羊養殖,還是通過與養殖戶簽訂合同建立契約關系,相較于原先的買賣交易,有利于減少農戶機會主義行為以及避免買賣過程中所需支付的信息搜尋等費用,從而降低市場交易費用。
縱向一體化經營模式具有協同作用,協同作用是指企業在進行資源配置時所取得的“1+1>2”的效果。可以說,很多企業為了追求產業價值鏈中的各環節的協同作用,都積極采取縱向一體化經營模式。對于養殖業企業來說,將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料進行處理生產出有機肥,再將有機肥用于飼草種植,同時種植的飼草可以供給養殖的牛羊,達到循環經濟的效果,并且可以降低由于交易談判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原料供給和成本的不確定性。
當前巴彥淖爾市肉羊屠宰加工市場達到飽和,屠宰加工企業數量眾多,出現了過度競爭的問題。企業通過縱向一體化進行嚴格標準化生產,保證產品品質,爭取實現“4個高”(高產羔率、高出肉率、高品質肉、高肉料比)。核心目標都是希望通過縱向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抓好肉羊產業鏈的肉羊養殖、屠宰加工、運輸倉儲、分銷銷售等環節的工作,打造獨特品牌,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實現品牌效應獲得品牌溢價,進而提高企業在當前飽和市場中的競爭力。
企業可以帶動周邊零散養殖戶向集中化養殖發展,集中化養殖向規模化養殖發展,形成適度規模的集約化經營,產生規模經濟效益,降低總成本獲得利潤。不僅有利于實現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加強對飼料種植、肉羊養殖、肉羊屠宰加工、冷藏運輸等環節的監督力度、穩定和提高產品質量;還有利于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對于企業自身,集約化經營可以加大企業的技術投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對于農戶來講,縱向一體化將最初的零散農戶聯合并將原先龍頭企業與普通農戶不穩定的買賣關系轉化為穩定的內部關系,形成集約化經營,有利于實現規模效益。
肉羊產業龍頭企業在進行縱向一體化發展時,盡管可以獲得產業鏈延伸所帶來的價值增殖,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嚴峻的問題。
“全產業鏈”經營模式涉及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每一個環節以及環節之間的相互連接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對企業自身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若企業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全產業鏈”經營模式,訂單種植、飼料加工、種畜繁育、牛羊谷飼、屠宰加工、有機肥生產所有環節同時進行,這些環節的廠房、設施設備等也同時安置,這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當建成的各類廠房開始運行時,各個環節的組織成本和管理成本相當高,并且由于各個環節彼此關聯,一旦某個環節出現財務危機,很容易產生連鎖反應,風險會迅速放大并傳遞到各個環節中,這對企業的融資能力和應對風險能力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
“全產業鏈”經營模式之所以可以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實現價值增值,是在于各個環節彼此連接相互配合。肉羊產業具有較長的生產周期,從牛羊繁育環節到屠宰加工環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企業在成立之初以“自育自繁自養”為目標,處于第一批牛羊養殖階段時,所建成的屠宰加工廠只能處于閑置,不僅不能為企業帶來收益,而且還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此外,“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實質上是企業通過內部的管理協調代替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調節的方式,所以實施“全產業鏈”經營模式的企業業務跨度非常大,如果集團公司管理措施不到位,很可能出現各個環節的部門只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視集團利益、信息在各個環節傳達過程中失真等情況。當產業鏈中間有環節出現脫節的時候,“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就會“斷鏈”,無法為公司帶來收益。
“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包括了從田園到餐桌的整個過程,在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具備專業技術的人才才能保證該環節的順利進行,進而更好地實現價值增值。“全產業鏈”經營模式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更緊迫,首先在各個環節中都要擁有具有此環節專業知識的人才;其次還需要各個環節中的人才相互合作、協同發展,這樣才能使企業的產出達到更高效、品質更有保障的水平。
通過對巴彥淖爾肉羊產業實施縱向一體化經營模式的龍頭企業進行調研分析,得到了以下啟示,可以為其他企業參與縱向一體化經營決策提供借鑒。
若公司經營之初就實行了“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其還未形成自身獨特優勢,更沒有形成強勢的品牌,同樣缺少專業團隊和成熟的銷售渠道,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其實設立了很多障礙。公司在進行縱向一體化前應具備經營較為完善的環節,并在延伸產業鏈后仍將其作為核心業務突出發展,不僅可以為公司帶來主要的盈利,同時也可以為縱向一體化的資金周轉提供保障。所以,縱向一體化,特別是“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必須以一個盈利的點作為前提條件和基礎,這樣才可以保證企業未來后續的發展動力。
農業企業的發展要重視與農戶利益連接機制的探索和實踐。企業可以通過簽訂“保護價”,不讓農戶承擔市場價格浮動的風險,保護養殖戶的利益的同時,提高養殖戶的積極性。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有多種方式,企業要探索找到最適合的方式,將企業目標與農戶利益緊緊捆綁在一起,增加農企雙方彼此的信任,促進雙方同時獲益。
自從中糧集團提出“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后,很多企業只是從理論上看到了縱向一體化的優勢,并沒有結合自身情況審時度勢地做出科學理性分析,經常發生企業管理者“拍腦門”決策。企業在看到“全產業鏈”經營模式的合理性的同時,也要清醒地意識到這種經營模式運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類問題,權衡之后再做出決策。不僅如此,公司在做出每一個經營決策都要經過理性判斷,切忌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