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雄臣(江西大成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重點是“管資本”,核心要義是實現國有資本的科學投資、高效運營、保值增值。各地都在加速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深入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布局更優。目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建設還處于初期階段,尚沒有模式化、標準式的范例,如何合理組建和有效運行是各地正在研究、探索和亟需解答的課題。
2013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從中央頂層設計層面指明了方向。
胡鋒、黃速建認為,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置于國務院/省國資委與國有企業(中央/地方)之間,相當于增加了“隔離層”,構建“國務院/省國資委→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的三層監管體系,實現政企分開。王曙光、徐余江認為,為貫徹搞活經濟,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資本結構布局更優和推動產業轉型發展,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必由之路。何小鋼也認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可以從資本運作、資產管理、產業孵化等路徑,服務國家戰略實踐政府政策性,彌補市場失靈。
當前,各地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還在探索之中,相關研究還處于理論層面,關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運行機制、模式,也沒有一致結論。本文著力分析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的運行模式,以期為地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的運行模式高質量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
為積極響應、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2013年12月上海市率先發布國資改革方案,緊隨其后,全國各地陸續出臺了國資國企改革方案。由下表1可知,各地方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模式并不完全一致,都是結合當地經濟狀況、國資實情和資源稟賦等方面因地制宜,使其更好的服務地方政府戰略實施。
當前,地主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主要是“地方國資監管機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國有企業”的三級架構,地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居于承上啟下的關鍵中樞。地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一方面是國有資產的直接出資人代表,另一方面又是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具有雙重委托代理關系,需要有健全、科學、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市場化運作機制。
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基礎應當是產權管理,以產權為依據依法行使股東權利。按此三層架構設置,地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可實現政企分開的目標,充當“隔離墻”的功能,也存在雙重委托代理關系,需要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得代理人的行為能夠與委托人的目標趨于一致,進而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目標。
目前,地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的運營模式主要有混合一體化模式、雙平臺驅動模式和“1+N”組合模式。
為推動地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高質量發展,結合當前運營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改進的措施建議。

表1 地方關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的相關政策

表2 地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的構建模式
(1)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的組建地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各地需要根據本省或市或自治區的實際情況,國資結構,產業及經濟發展水平,堅持因地制宜,不可全面照搬先進省份的做法,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少量試點、逐步推廣。
(2)明確“三級管控”的界面關系
在國資委——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國有企業的三級架構中,各層級應當明確權責邊界、職責定位,真正實現政企分離、管控有效,契合現在企業獨立法人主體的內部治理需求。
(3)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強化黨的領導,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實的地位;另一方面加強董事會建設,充分發揮董事會的決策功能。
(4)提升市場化運作能力
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地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需要全面提升資本運作能力,充分運用資本市場的手段,吸引融通社會資金服務地方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