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銘峰(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將區塊鏈智能合作技術應用于保稅物流聯盟信息平臺建設,將智能合約的自治化、可驗證、可共享信息等特點與保稅物流聯盟信息平臺結合,用以提高信息平臺運作效率,提升聯盟的穩定性,也為保稅物流活動的監管提供新的途徑。
智能合約最早尼克·薩博提出。Szabo、楊磊、賀海武等分別從廣義和狹義的層面論述了智能合約的內涵,從狹義上看,智能合約是一組程序代碼,把傳統的協議、文本等進行了程序化處理。從廣義上看,智能合約技術是一種計算機規則,如果出現滿足規則的事件,智能合約中事先設定的操作就會被觸發,具有自治化、可檢驗、可共享等特點。智能合約的生命周期包括合約生產、合約發布、合約執行3個部分[2]。通過智能合約技術,可以將保稅物流資產代碼化,將保稅物流合作程序化,完善保稅物流虛擬網絡共識算法,通過保稅物流事件觸發合約執行,決定保稅物流網絡中保稅物流資產的分配或轉移。智能合約的服務內容可以是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進出口物資、數字化貨幣等。
1.能夠建立保稅物流自動化交易機制
由智能合約的特點可知,保稅物流聯盟信息平臺可以將智能合約應用于區塊鏈分布式賬本中,應用計算機編碼替代合同,實現保稅物流聯盟區塊鏈上支付功能的自動化,提高保稅物流供需雙方自動化交易水平。例如,完成保稅物流倉儲任務,滿足合約觸發條件,倉儲服務提供方可以自動獲得合約金額。
2.提高保稅物流合作效率
智能合約一旦確立,通過預設的自動執行程序代碼引導和約束保稅物流聯盟各參與方的行為,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強數據可追溯程度、提升交易安全性,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和合同執行成本,同時通過對保稅物流資產的加密,可以控制保稅物流資產的運輸、存儲、加工等活動,提升保稅物流合作效率。
3.提高海關保稅物流監管效率
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保稅物流聯盟參與方創建了透明的分布式賬本,信息平臺能記錄保稅物流資產所有權的變化及保稅物流合作交易過程,以利于實施精準、及時和多維度的監管,通過提供安全有效的公共信息,推進透明海關建設,提高保稅物流監管效率。
區塊鏈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將智能合約技術應用于保稅物流聯盟信息平臺建設,在保稅物流聯盟各參與方之間搭建區塊鏈,從性質上看,該鏈屬于聯盟區塊鏈。保稅物流聯盟區塊鏈是一個半中心化的區塊鏈,具有準入機制,只有被授權的節點才能加入聯盟鏈網絡中,能夠實現有效監管和保護用戶隱私之間的動態平衡。
1.保稅物流聯盟信息平臺的構成
本文應用智能合約技術構建保稅物流信息平臺,將信息平臺分為三個部分,保稅物流虛擬網絡、保稅物流聯盟區塊鏈交易系統、保稅物流鏈監管系統,如圖1所示。
保稅物流供需虛擬網絡:構成保稅物流虛擬網絡的主體包括:(1)保稅物流服務的供需雙方,他們在參與保稅物流服務前需要在海關等監管部門得到授權,便于海關掌握交易和賬戶信息;(2)與保稅物流活動有關的金融機構、海關等監管部門。
保稅物流聯盟區塊鏈交易系統:為保稅物流主體提供交互式接口,包括智能合約產生、合約發布到合約執行等模塊。合約產生模塊負責將和以參與方協商確定,明確各方權利與義務的文本程序化,經驗證確認后得到標準區塊;合約發布模塊負責將確定的智能合約發布至P2P網絡的每個節點,通過共識算法對合約形成共識;合作執行模塊負責接受和處理智能合約[2],將滿足觸發條件的合約推送至節點網絡進行驗證,驗證通過的合約經過共識后得到執行,并記錄在區塊鏈中。
保稅物流聯盟區塊鏈鏈監管系統:監管系統的功能主要包括:(1)對參與信息平臺的主體進行授權,獲取數字證書,提供公共查詢服務;(2)處理保稅物流活動中的糾紛;(3)對保稅物流活動進行監管,防范風險。能夠在身份驗證、安全存儲、存證取證、數據共享流通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安全監測。
2.保稅物流合成的共識過程
合約從開始簽訂到最后履約完成,分步生成區塊,區塊按時間戳順序相連形成完整的區塊鏈,履約過程包含以下幾步:
步驟一:甲乙企業簽訂合約后,合約信息在P2P網絡中廣播,信息被節點網絡驗證通過后,將生成新的區塊鏈數據,合約校驗碼保存在區塊中,區塊信息被鏈上其他企業記錄。
步驟二:乙企業請求執行合約,按照要求提供保稅物流服務,將服務信息廣播至網絡中,節點網絡驗證通過后,保稅物流服務信息連同其他信息被保存在區塊中。
步驟三:甲企業收到保稅物流服務后,對照合約條款,當滿足合約支付條件時,自動履行合約支付條款,將可公開的資金信息廣播至網絡中,乙企業收到甲方支付資金并驗證確認后,生成新的區塊,相關信息被記錄在區塊鏈中。
步驟四:交易結束后,供需企業分別確認交易完成信息并將信息廣播至網絡中,生成新的區塊加入到區塊鏈中,至此整個保稅物流任務完成,從而生成完整的區塊鏈。完整的區塊鏈信息被保稅物流虛擬網絡中的各成員的賬本中。
整個4個步驟都有內置于區塊鏈底層智能合約自動完成,公開透明,可追蹤不可逆轉,確保了交易的真實性。在保稅物流聯盟鏈中使用智能合約執行交易,根據不同的保稅物流業務環節、應用場景和監管要求,設計不同的智能合約,在不改變保稅物流聯盟信息平臺結構的基礎上,可以增強保稅物流聯盟區塊鏈的通用性。
共識算法的作用是在半中心化的保稅物流聯盟鏈中,使得各個節點高效地達成共識。目前常見的共識機制包括POW、POS和DPOS等,這些方法各有優劣,能夠適應于區塊鏈技術不同場景的需求。在保稅物流聯盟鏈中需要選擇合適的共識算法,使得保稅物流合作與共識算法耦合,既能滿足聯盟鏈的需求又能適應信息平臺交易特性。
目前,還缺少大量、可靠的實踐數據對保稅物流聯盟區塊鏈進行測試,也缺乏智能合約風險管理手段。通過前文論述可知,在保稅物流聯盟信息平臺上傳輸、存儲的信息對盟員都是共享的,僅對交易的信息進行一定的隱私保護,但對于某些涉及商業機密和利益的保稅物流活動來說,共享數據不符合企業需求,不利于海關監管。
保稅物流聯盟區塊鏈是新生事物,沒有統一的開發模式和開發標準,起草智能合約、監管合約的標準是實際運用中的一個挑戰。一方面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國際標準,另一方面智能合約制定、執行中的法律責任界定仍不明確,一旦智能合約出現漏洞該由誰來負責,難以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