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文化起源于互聯網行業,指的是在企業內部尊重知識、重視人才、鼓勵創新、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文化,是工程師職業品質、職業能力、職業精神的體現,是工程師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程師文化展現出的優勢,越來越引起企業管理人員和研究人員的重視。但工程師文化這一話題興起時間較短,已有的相關研究較少,目前工程師文化如何在國有科研企業尤其是在涉及重大安全的核電行業發揮作用,尚沒有相關系統的探索。
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研究院”)作為國有核電科研企業,是中國廣核集團的核心科技創新平臺,著眼高端核能和新能源技術的研發突破,為我國核電未來發展提供支撐。對于核電科研企業來說,研發領域質量問題往往具有隱蔽性、事發周期長等特點,如果不被及時發現并消除質量問題,可能會產生不可挽回的損失。
研究院肩負多項國家核電技術戰略研發任務,伴隨著“華龍一號”、先進核能等大國重器研發,以“崇尚技術、專注技術、依靠技術”為特征的工程師文化逐漸成形,并不斷引領科技人員成長成才。結合核電科研業務特點及在核安全中的角色,研究院在尊重技術的文化底色上,結合核電領域相關文化建設標準及要求,不斷發掘探索,并逐漸完善核安全文化下工程師文化的特征。
特征一:管理體系對技術的保障
建立技術管理體系,保障研發設計工作系統有序高效運轉。通過明確研發設計、技術決策原則和工作流程,明確反饋機制和過程控制要求,推動員工學習成長,促進問題識別和解決。
工作流程
研發設計管理:制定明確的研發設計管理體系。從人員行為規范、體系建設和過程控制等方面,通過明確研發設計制度、標準、規范及各環節責權。精益研發和流程:構建跨專業、跨部門的矩陣式全專業協同平臺,滿足研發模式綜合化、協同化和全程化需求。技術決策管理:建立科學的技術決策管理體系,確保技術決策規范、有效。
學習成長
人才培養:制定針對技術人員的清晰明確的人才培養計劃。系統培訓:通過系統培訓計劃,全面提升員工的綜合技能。除傳授知識和技能外,還要注重法規標準、管理要求和安全文化的宣傳貫徹。評估改進:定期開展自我評估,適當開展同行評估和第三方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采取恰當的改進措施。經驗反饋:通過內部經驗反饋、外部單位對標來激勵學習,不斷提高知識、技能水平和質量水平。學習氛圍:努力營造繼承發揚、持續完善、戒驕戒躁、不斷創新、追求卓越、自我超越的學習氛圍。
問題識別和解決
獨立監督:設置獨立的監督方,對問題進行監察評價,推動問題的識別和解決。識別/評價/解決:實施問題糾正行動,鼓勵個人在糾正行動要求的范圍內,及時發現問題;對問題進行評估,全方位分析問題的現狀、原因及重要性等因素,根據問題的重要性,采取及時有效的糾正措施來解決問題。問題反饋:實施政策鼓勵員工關注技術,反饋管理及技術問題,不得對提出問題的員工進行騷擾、恐嚇、報復或歧視;設計解決技術問題的流程可獨立于直線管理層的影響,使技術問題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趨勢分析:對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設置定期回頭看的機制,形成閉環。
特征二:管理者對技術的承諾
決策層和管理層要以身作則,充分發揮表率和示范作用,明確技術在決策過程中的優先級,提升“質量為先、技術為本”的意識,建立并嚴格執行管理制度,落實各環節責任,為培育學習型組織營造適宜的工作環境。
領導當責
資源和執行:管理層應確保人員、設備、程序和其他資源可用且足以支持研發設計工作。獎勵和懲罰:各級領導確保激勵獎懲與技術成績相對應,并強化反映出尊重技術的行為和結果。表率和示范:言行一致,表現出與設定標準相符的行為,經常深入一線,進行工作活動的觀察、輔導,強化質量標準和期望,確保背離標準和期望的任何偏差都能得到及時糾正。職責和權限:清楚地定義研發設計人員的角色、責任和授權,責權明確。持續檢查:通過各種方式對公司“崇尚技術、專注技術、依靠技術”的情況進行評估,檢查分析并持續改進。
決策制定
戰略制定:在制定發展戰略和長遠計劃的過程中,體現技術支撐發展的重要性。技術為先:建立技術為先的決策機制,確保技術決策的優先地位,嚴格執行技術決策程序。技術容錯:尊重研發活動的迭代性規律,制定技術容錯制度,規范“試錯”過程。問責制度:明確決策各環節責任,對決策中違反規定的情況進行問責。
工作環境
工作安排和設施保障: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和勞動強度,配備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硬件條件,以保證工作效率和辦公環境。激勵與晉升:建立技術線公正公開的激勵和晉升機制,并賦予獨立的職權,表達對科研人員的尊重。平等的溝通交流:不同層級之間可進行平等的技術交流,鼓勵個人根據自己關注的問題提出建議和解決辦法,不同的意見得到尊重,各級員工都能感受到彼此的高度信任。解決矛盾:遇到沖突矛盾時,要以客觀公正專業的方式解決,并總結經驗。
特征三:員工對技術的承諾
全員正確理解和認識各自的安全質量責任,踐行“崇尚技術、專注技術、依靠技術”的行為要求,致力依靠核心能力,形成過硬技術,打造過硬質量,踐行核安全文化,形成品質追求和文化自覺。
責任意識
主人翁精神:承認核能的特殊性和獨特性,所有人都要對核安全承擔責任,具有支持研發設計質量的行為和保障工作質量的責任心。工程師精神:崇尚技術,堅信科技可以改變企業,也可以改變世界;專注技術,熱愛自己的專業,執著于技術的創造和實踐;依靠技術解決問題,依靠技術謀求發展。團隊精神:個人間與個人之間、各工作組間主動溝通和協調工作,以保證質量和技術的有效性和嚴肅性。
規范和嚴謹的作風
規范盡責:理解和遵守國家規定的各項質量法規、企業流程制度和標準;理解流程中各環節的責任,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嚴謹務實:尊重客觀事實,不唯上,只唯實,杜絕形式主義;尊重科研規律,堅持嚴謹作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質疑和創新的態度
敢于質疑:敢于直面問題,敢于質疑權威,敢于挑戰常規;如果面臨不確定的情況時,個人應立即停止工作,在工作進行前先進行風險評估;即使在成功可能性較大的情況下,個人也應預判到錯誤、隱患以及內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并盡快制定應對計劃;持續創新:具有勇于探索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對新事物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敏感性;自我驅動,能夠遠離舒適區,持續學習;永不滿足,總有可以改進、優化和完善的地方。
溝通
注重與整個組織間的相關工作人員及監督、監察和監管機構等進行全方位溝通交流,并使之成為項目組織與運營決策的重要依據;樂于分享,在思想碰撞中尋求突破,在傳承中創新。
工程師文化的意義及成效
在核安全的基礎上,在核電科研領域探索和推廣工程師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是致力以科技文化引領科技發展。以工程師文化引領核電科技,應對實體清單限制,聚焦關鍵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助力科技強國。
二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對科研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力、科技創新動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提出要求,需要優秀的文化指引方向、凝聚人心。
三是守護核安全和質量的重要選擇。工程師文化適應研發設計工作特點,針對管理體系、管理者和員工提出安全質量要求,提升干部員工的質量意識和產品質量水平。
在工程師文化的引領下,研究院潛心“華龍一號”、先進核能等大國重器的研發,先后承擔100余項國家及省市級重點科研項目,培養了一支包含國家和地方級領軍人才、掌握先進核電技術的生力軍;推動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出口英國,成為“國家名片”;由規則與標準的執行者轉變為制定者,對世界能源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研究院在持續運用系統策略,強化全過程管理的實踐中,通過思想引領、技術培養、技術提升等系列工作,探索出以工程師文化引導企業發展和員工成長的實施路徑,并提供可復制推廣的經驗,提升科研人員對科技創新和研發質量目標的認同,強化科研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擔當,將有力促進核電企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