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12月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使全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面對此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如何科學、有效地保障學生和教職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每一所高校所必須深思的問題。本文分析了高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面臨的挑戰,提出了高校疫情防控的應對措施,以期為疫情的科學防控提供參考。
Abstract: The outbreak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December 2019 has brought the world into a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human life and health. In the face of this sudden epidemic, how to guarantee the life safety and health of students and staffs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is a problem that each university must think twi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challenges of COVID-19 control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is epidemic.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挑戰;應對策略
Key words: COVID-19;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hallenges;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27-0214-02
0? 引言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暴發了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隨后疫情迅速蔓延,擴散至全國各地。為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1]。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速度快、傳播范圍廣、防控難度大,世界衛生組織(WHO)于2020年3月11日宣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全球大流行病。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如今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社會秩序正逐步有序恢復。但與此同時,境外疫情正在加速蔓延,多國相繼進入暴發期,我國疫情防控面臨的境外輸入壓力持續加大。
由于高校校園人員密集、來源廣泛、流動性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為科學指導大專院校有效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進復學復課,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大專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2]。本文對高校疫情防控背景下面臨的挑戰進行了歸納總結,并提出了應對策略,以期為疫情的科學防控提供參考。
1?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高校疫情防控面臨的挑戰
1.1 疫情防控的復雜性
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的復雜性,不能降低對疫情的警惕性。首先,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蔓延,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影響正常生產生活。作為一種傳染性極強的新發傳染病,人類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染來源、流行特征及發病機理的認知尚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并且新冠病毒亦存在不斷變異的可能,給新冠疫情防控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其次,高校所涉及的人群具有來源多樣、集體活動頻繁等特征,而這些特點無疑增加了新冠疫情防控的管理難度。高校師生大多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球各地,在返校途中乘坐多種交通工具,一旦防護措施失效極易遭受新冠病毒感染,從而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難度[3]。此外,在大學校園里,教室、宿舍、食堂、圖書館和辦公室等公共場所大多空間有限,而人員密度卻比較高,因此很難避免集聚現象的產生,這些聚集性活動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復雜程度。
1.2 疫情防控的脆弱性
新型冠狀病毒可感染各年齡段人群,且傳播途徑多樣,研究表明該病毒即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和接觸進行傳播,也有糞-口傳播和空氣傳播可能[4]。在新冠疫苗尚未研制成功之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將是一件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高校不是獨立于社會的孤島,在如此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下,高校疫情防控難以避免地存在脆弱性。隨著返校師生的逐漸增加,高校人員密度急劇增加,很難滿足防疫所需的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特別是無癥狀感染者的出現,增加了疫情反彈的潛在風險。
1.3 疫情防控的時效性
新冠病毒主要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人員聚集往往會增加疫情暴發的風險,然而新冠病毒可在短時間內迅速傳播,對高校疫情防控管理的時效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一方面,由于高校校園人員密集、來源廣泛、流動性較強,一旦疫情防控失效,極有可能導致大面積的群體性感染。另一方面,潛伏期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和無癥狀感染者均具有傳染性,因而新冠病毒的傳播往往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無疑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難度[5]。因此,高校管理人員要依據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學特征在疫情防控中要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等工作,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1.4 疫情防控的長期性
雖然國內疫情防控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是境外疫情仍在加速蔓延,當前我國面臨的疫情境外輸入性風險日趨嚴峻。國內部分地區(北京、哈爾濱、烏魯木齊、大連)甚至出現了疫情反彈的現象,人類何時打贏這場抗疫戰仍然未知。此外,被寄予厚望的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大多仍處于臨床試驗階段,何時能成功研制出疫苗并實現大范圍內接種依然存在著不確定性。高校管理人員必須充分認識疫情防控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常態化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放松,防止疫情死灰復燃。
2?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高校疫情防控應對策略
2.1 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組織體系
疫情防控是一項系統性、全方位的工作,要堅決落實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關于疫情防控的各項管理規定,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為加強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各高校應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學校和學院的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集中隔離觀察點防疫工作方案和防控工作應急預案,啟動多部門協作的聯防聯控體系,為高校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提供制度化保障。
2.2 做好返校人員健康排查
提前掌握學生和教職工(包括教師,以及食堂、保潔、保安等后勤服務人員)健康狀況,建立健康狀況臺賬,做好健康觀察。要求返校學生和教職工如實進行健康申報,至少提供14天的自我健康監測和行蹤報告。對有發熱、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瀉等癥狀的人員,應督促其及時就醫,暫緩返校,嚴禁帶病上課、工作。對符合返校條件的,需告知其返校注意事項,加強返校途中自我防護,避免途經疫情持續傳播地區。
2.3 加強返校人員健康監測
加強對返校學生和教職工的每日健康監測,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確保健康監測做到全覆蓋、無遺漏,不瞞報、謊報、緩報、漏報。重點監測返校學生和教職工有無發熱、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瀉等癥狀,對因病缺勤的學生和教職工要密切跟蹤其就診結果和病情進展。返校師生中如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學校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并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密切接觸者的排查管理[2]。
2.4 嚴格校園出入管理
堅持防疫關口前移,實時掌握在校學生和教職工出行動態,嚴控各類人員出入國內外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疫情防控期間對校園實施相對封閉管理,嚴格校園出入登記制度,全體人員進校一律核驗身份和檢測體溫,杜絕校外無關人員出入校園。
2.5 加強對公共場所的日常清潔和消毒工作
加強對教室、學生宿舍、圖書館、實驗室、體育活動場所、餐廳、教師辦公室、洗手間等公共場所的日常清潔和消毒工作并做好記錄。定期對公共場所開展巡查工作,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通報并督促整改落實,為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2.6 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對疫情防控信息進行及時、有效的宣傳,組織學生和教職工學習疫情防控知識,讓學生和教職工掌握相應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做好自我防護。通過校園網、微信公眾號、懸掛橫幅、宣傳展板等多種途徑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提升學生和教職工的自我防護意識和個人防護技能。
2.7 嚴控各類學生聚集性活動
從嚴控制、審核各類涉及學生聚集性的活動,不組織大型集體活動。在封閉、人員密集或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要求學生和教職工佩戴口罩,并保持防疫要求所需的社交距離。學生返校后不召開聚集性會議,可通過錯峰開會、網絡視頻或提前錄制會議材料等方式召開學生會議;鼓勵開展網絡教育課程或線上展示交流活動;確需開展現場活動的,應按規定向學校相關部門申請[2]。
2.8 加強學生和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
疫情防控期間采取的各類防控措施可能會給學生和教職工帶來較多的不適感,進而導致部分學生和教職工產生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甚至會影響到其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學習生活[6]。因此,高校管理人員務必要關注學生和教職工的心理狀況,尤其要關注湖北籍師生以及家庭中出現疑似和確診病例的師生的心理狀況。通過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培訓,開設心理咨詢、公布心理求助熱線等多種方式給予適當心理援助,引導師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復學后的校園學習生活和教育教學工作。對于部分受疫情影響而未能夠及時返校的師生員工,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全力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3? 結束語
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總體持續向好,疫情在全國范圍內已經逐步得到控制,然而全球疫情仍然呈擴散態勢,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今后一段時間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點。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高校疫情防控工作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有巨大的機遇。在這一特殊時期,高校要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努力提高對疫情防控的應變能力,結合實際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并在日常防控工作中落到實處,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擴散風險,確保師生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響應機制流行病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20,41(2):145-151.
[2]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大專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EB/OL].[2020-04-13]. http://www.nhc.gov.cn/jkj/s3577/202004/838c406600d4d38a11f5675c98a2 ecf.shtml.
[3]沈謙.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管理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 時代經貿,2020,8:84-86.
[4]吳尊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癥狀感染者在疫情傳播中的作用與防控策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20,41(6):801-805.
[5]孫皓宸,徐銘達,許小可.基于真實人際接觸數據的新冠肺炎校園傳播與防控[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20,49(3):399-407.
[6]王芳.新冠肺炎疫情下學生復課后的心理調適[J].科技文匯,2000,500:171-172.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健康中國視角下醫學院校大學生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信行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2019SJA0958)。
作者簡介:姜華(1985-),女,陜西白水人,實驗師,碩士,主要從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驗教學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