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發展改革委
穩預期既是當前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盏穆淠_點,也是穩定社會大局、提振發展信心的重要手段。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宏觀形勢,重慶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把“穩預期”工作作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聚焦“廣大群眾、從業者、經營者、投資者”所急所需所盼所愿,千方百計紓困解難提振信心,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上半年全市經濟增長由負轉正,高質量發展勢頭持續向上,市場預期不斷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一、兜住基本民生底線,讓廣大群眾吃上“定心丸”
堅持人民至上,切實回應民生關切,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有效穩住民心,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一是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突出抓好醫療救治、交通流動、社會面排查、輿論輿情“四個基本面”和人財物、組織指揮“兩大保障”,經濟社會秩序有力有序恢復,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已經連續150多天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二是扎實做好醫療物資和生活必需品供應,肉蛋奶、糧食、蔬菜等重點商品量足價穩,物價指數漲幅由年初的5.8%回落至6月份的2.4%。三是扎實做好困難群眾兜底保障,24.3萬困難群眾納入低保保障,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發放價格補貼惠及困難群眾770萬人次。四是扎實做好各類風險隱患排查,狠抓社會治安、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工作,上半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3.2%、21.8%。
二、錨定穩崗就業基本盤,為從業者注入“安心劑”
把保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作來抓,著力擴容量、調結構、強培訓、兜底線,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讓從業者心安,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2.1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64.2%。一是及時有序組織農民工返崗,創新實施農民工返崗務工分組編隊、行前提醒、準備物資等“六步工作法”,建立“點對點”服務保障機制,目前全市605.8萬春節返鄉農民工已外出592萬,返崗出行率達到99.8%。二是多渠道引導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出臺擴大國企招募、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聘)等“六個擴大”措施,建立“人社+教育+其他市級部門+高校+區縣”五方聯動機制,全市應屆畢業生簽約率達到72%,居全國第5位。三是著力幫扶就業困難群體,擴大失業保險范圍,向9.1萬失業人員發放保險金5.2億元;開展就業扶貧專項行動,開發公益性崗位就近安置貧困人口,幫助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72萬人、就業率達到100%,沒有因疫情造成新的致貧和返貧。四是加強新職業能力開發,啟動線上職業培訓新模式,將29個新職業納入職業培訓補貼范圍,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7.9萬人次。同時通過“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等線上活動,發布就業崗位76.4萬個,拓寬了就業渠道。
三、精準施策幫扶企業,對經營者打下“強心針”
研究出臺一系列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并適時評估調整,更加突出因時因勢動態調整、分類分級精準施策,積極對沖疫情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有力提振企業恢復發展的信心。一是成立全市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組建工作專班,進一步提高經濟運行監測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及時充實政策工具箱,一些政策建議被中央采納。二是及時出臺“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20條”“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生產經營40條”等專項政策,最近又新出臺《進一步助力市場主體健康發展政策措施》,從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6方面提出了45條措施,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幫扶企業加快發展。上半年,累計為企業減負超過300億元,獲取專項再貸款115億元。據中小企業監測數據顯示,目前有83.7%的中小企業生產能力恢復到正常水平,有90.3%的中小企業有新增投資或保持原定投資計劃的意愿。三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圍繞“減環節、減時間、減成本”出臺總體優化方案10個、配套政策措施107個,加快打通政策落地堵點,進一步增強企業獲得感。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的《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中重慶市位列第五,僅次于北上廣深。上半年全市累計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22.6萬戶,增長12.6%;其中民營市場主體22.4萬戶,增長13.1%。
四、謀劃未來美好藍圖,凝聚投資者發展“向心力”
抓住用好習總書記和中央賦予重慶的重大戰略機遇,精心謀劃中長期規劃,努力增添發展新優勢,凝聚起對全市發展前景的強大信心和最強向心力。一是用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召開全市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動員大會、市委五屆八次全會,出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充分調動了全市上下一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創造性。舉行川渝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形成兩省市四級合作機制,強化川渝毗鄰地區融合發展,與四川共簽訂合作協議153份,啟動實施31個、投資額5563億元重大項目建設。二是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分片區召開座談會并制定具體行動方案,著力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努力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全市上下進一步凝聚了共識、統一了思想,對未來發展更有信心、更有底氣。三是搶抓中央密集出臺政策機遇,推動一批重大改革試點、重大項目和事項落地,獲批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成渝中線高鐵、渝西高鐵、渝西水資源配置、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引領性、帶動性和標志性的重大項目得到國家支持。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資好于預期,新簽約項目981個、正式合同額6176億元,其中工業項目510個、簽約合同額3183億元,分別增長24%、22%,表明重慶市發展前景更加美好,對投資者更加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