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鯤
[摘 要] 文章將數據時代的特征和新價值觀下圖書館業務開展相結合,指出高校圖書館所面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大數據給圖書館業務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契機,尤其是在電子資源建設和用戶服務這兩大核心業務上。高校圖書館需要掌握新型科技工具和數據信息的循化生態利用,通過對知識的組織和傳播進一步提升用戶價值,才能使圖書館應對時代的挑戰。
[關鍵詞] 數據化時代;高校圖書館;業務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新科技拓寬了信息利用的渠道,對于數據信息的獲取和保存是圖書館的重要業務能力的體現,因而數據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成為圖書館建設的重點。
一、背景:數據化時代的到來
自1931年印度圖書館先驅阮倪岡贊提出圖書館五定律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驅動著圖書館服務內容的變革與轉型,互聯網出現后海量涌現的電子數據又驅動了社會的全面信息化,這種全面的信息化正是基于用戶的共性需求而產生。圖書館的傳統職能受到挑戰,為了適應服務對象的行為和需求,圖書館服務形式逐步由傳統文本資源向電子數據資源過渡,在未來數據信息將成為圖書館館藏的主要資源,數據化時代已經到來。
二、數據化時代圖書館業務的應對
(一)圖書館用戶行為與需求變化
普通讀者大多以文獻為服務需求,科研部門以情報為服務需求,高校圖書館的業務不僅是文獻存貯和信息提供,還包括學術文獻的獲取與研究,學術數據的集成與應用,信息素養的教育與發展。
(二)學術性圖書館是發展方向
學術圖書館以數據作為核心服務內容。數據化時代知識被解構成各種數據用于傳播,用戶對傳統圖書館以文獻提供和信息傳遞的需求下降,而對知識的發現和應用成為用戶迫切需求的服務內容。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和網絡科技的進步促使圖書館業務進行變革,業界對圖書館未來趨勢的預測雖然是不確定性的,但是如何回應對未來趨勢的預測其實就是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方向。
學術性圖書館要建立便捷和功能性一體的門戶網站,對于如今的圖書館用戶,他們的許多個人活動如網上購物、視頻觀看和新聞閱讀這些生活經歷也會轉移到線上學習的活動中,這增加了他們對圖書館網站的功能以及如何與之交互的期望。這就需要評估一個大學圖書館網站的可用性,并更好地了解用戶如何使用一個網站完成文獻檢索任務。雖然用戶在使用網站的過程中可以完成一些文獻的檢索任務,但他們還需要知道檢索網站的信息架構、類別等,以提高獲取數據的效率。圖書館網站可能會缺乏考慮到用戶如何處理學術型信息問題,但是這也反映了傳統的圖書館業務轉型問題。
越來越多的技術和資源平臺作為獲取信息的手段,給圖書館用戶使用資源的方式帶來了變化,但是對于用戶獲取信息的技能和素養的教育也迫在眉睫,高校圖書館已經嘗試了多種方式來整合信息資源、技術和研究成果。還有一些圖書館重新配置了館內空間和服務模式,采用了信息共享區或提供計算機檢索各種形式的信息資源,并且還有工作人員提供技術援助,以期應對新的挑戰。學術圖書館機構在設計、資源配置及其信息共享方面采取了多種方法,特別是建設廣泛的學術性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高校圖書館要抓住時代機遇,轉型建設學術型圖書館,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圖書館知識服務
圖書館從多種渠道獲取海量的數據和信息,對數據和信息進行深度加工后形成知識,再通過對知識的組織和傳播起到了知識的應用和創新,知識應用和創新的成果以數據方式貯存,形成一個知識服務的循化生態鏈。
三、知識服務的實踐
(一)高校圖書館可以依托館藏文獻資源向用戶提供科技查新和專利檢索、分析等情報服務
在數據時代圖書館的地位是不是會邊緣化,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升自身價值,開展大數據的分析服務成為必要的業務項目。高校圖書館開展的大數據分析業務目前有以下幾種:首先是依據圖書館業務所需的大數據分析。主要是通過圖書館統計的業務數據為分析對象,如讀者的借閱方式、行為愛好等,是一種對現有資源的分析與挖掘;其次是客戶即讀者所需的大數據分析。這類分析業務類似于當今圖書館為企業等客戶群體所做的信息情報參考、競爭情報分析,但也有著很大的區別,如對于分析對象數據的不同、分析手段的不同、分析目的的不同等,這類分析業務所依靠的大量數據可能并非圖書館所擁有,從而成為限制該項業務發展的瓶頸,如何解決此類服務的數據問題是突破該瓶頸的關鍵[1]。
(二)圖書館資源的融合要素
盡管信息資源獲取渠道增加,但由于知識產權和數據保護的原因,多數用戶需要付費或者獲得授權后才能從資源服務平臺獲取文獻信息。而且大多數資源服務平臺之間不能實現跨平臺的統一檢索,這就使得用戶需要獲得多個資源服務平臺的授權后重復性檢索才能得到想要的信息資源。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資源的融合主要包括數據和平臺以及服務三個要素,以這三個為主的要素為依托,構建起以資源高度共享與利用為宗旨的交互平臺。具體而言,資源融合的基礎為數據融合,關鍵技術環節為平臺融合,最終目標則是不同圖書館的服務融合。數據融合能實現海量異構數據在同一平臺上的融合,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起圖書館的業務與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信息服務,提升自身的競爭力[2]。
所以,高校圖書館利用高校聯合認證的優勢為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檢索和資源推薦服務。跨平臺資源檢索也促使圖書館界準備按照新的參考框架重新定義書目單元。因為對于書目不同的解釋同時表達可能會導致互操作問題,以后可能會使用關鍵詞語義之間的邏輯關系建立起一個相互關聯的語義檢索網絡,圖書館需要根據新的數據語言框架的要求重新明確數據定義。但是將大量數據集成到語義網中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四、知識型館員的培養
圖書館業務的開展需要館員的支撐,館員業務能力是培養圖書館建設的基礎保障。知識型館員需要具備基本的圖書館業務能力和專業的情報分析能力,運用專業知識和工具對文獻數據進行綜合的檢索、分析,進而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整合。對于圖書館工作人員來說,幫助服務用戶解決他們提出的一系列的問題和關注是基本的業務要求,但高校也應重視對信息素養的教育,使得用戶成為信息素養教育的有力參與者,以提高用戶獲得信息的質量。
目前我們在信息素養方面的教育和研究還很薄弱。一些在信息素養教育方面發展較快的大學或圖書館,已嘗試開設諸如SPSS數據分析軟件的課程或使用項目結題講座,將其作為科學研究的輔助手段和工具向學生推廣。但是大多數學校對數據素養這方面的意識還不夠強或還沒有意識[3]。
圖書館也需要負責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實際工作加強實踐指導,建設潛在的充滿活力的未來圖書館。學術性圖書館員要不斷地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讓大數據下的圖書館成為大學生的社會和學術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利用這些研究結果、有說服力的分析和對數字圖書館清晰的解釋,及時了解熱門技術并告知學生如何使用這些技術。
在未來,對館員的專業培訓可以使圖書館工作人員以專業的身份為用戶服務,將圖書館服務與正規的社會服務提供者聯系起來,這也催生了數據化時代高校圖書館更多的服務項目。
五、結語
數據化時代下的高校圖書館是一個復雜的機構,有著多重的角色和一系列相關的業務運作與服務。然而,他們的根本目的仍然是相同的:提供可信賴的權威性知識。傳統運作模式下的高校圖書館在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數據化新時代的沖擊。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階段,當學生需要可靠的信息時,他們往往轉向大學圖書館。然而今天,很多大學圖書館正放棄其作為首要查詢來源的地位。高校圖書館在履行這一基本職能方面失去優勢的原因,恰恰是由于數字技術的影響。隨著數字技術滲透到文明的方方面面,它在組織存儲和傳輸記錄的知識方面掀起了一場革命。隨著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校圖書館必須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不斷提升自身的圖書館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范家巧.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的融合與轉化[J].圖書館論壇,2020,40(5):38-44.
[2]韓翠峰.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服務創新與發展[J].圖書館,2013(1):121-122.
[3]張靜波.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素養教育[J].科學(上海),2013,65(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