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起
摘? 要:科技服務業運用現代科技知識、現代技術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經驗、信息等要素,為社會提供智力服務,在許多發達國家已成為支柱產業。我國的科技服務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文章通過解讀北京科技服務業的現狀,分析了我國科技服務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運用好第三方平臺資源,重視用政府及市場等多種力量和方式整合創新資源,突破“金融科技”難題,建設多元化金融體系等建議,闡明了發展科技服務業對中國創新的重要性。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已席卷全球,科技創新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戰略利器。隨著科技經濟時代的來臨,全球產業結構由“工業經濟”主導向“服務經濟”主導轉變,科技創新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以運用現代科技知識、現代技術和分析研究方法及經驗、信息等要素向社會提供智力服務為主要特征的科技服務業,成為每個國家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風向標,是“服務型經濟”快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科技服務業在許多發達國家已成為支柱產業。在經濟、科技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美國、德國、日本為主的發達國家十分重視科技服務業發展,加速推進創新全球化。可以清晰地發現,新型科技服務業能夠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同時也在自由的市場化環境驅動下催生新的服務模式和差異化發展路徑。發達國家和地區擁有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技術進步和變革促進了各創新要素的重組和對接。加之政府對科技服務業給予充分的支持與引導,使得科技服務業更容易產生新的服務業態和模式。
美國科技服務業的突出特點是組織機構強大,除提供技術轉化、技術咨詢、技術服務、人才培養和資金支持等服務外,還參與服務對象的技術創新過程。德國在科技服務業發展模式上,除了在政策上全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還在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方面聚集了多方面力量,包括各企業自主研發機構、社會公共科研機構以及政府政策行政系統等,形成政企聯合的科技服務體系。日本科技服務業主要模式有大型科技服務咨詢機構、非營利性政府委托中介機構、民間中介機構及科技孵化器。其中,大型科技服務咨詢機構擁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完善的咨詢服務體系,直接參與國防和尖端技術的研發工作。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科技服務業發展上仍需發力。國外的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科技服務業越發達,科技服務體系越完善,其科技實力與經濟實力也會越強大。作為知識技術密集、增值高、消耗少的新型高端服務業態,科技服務業已成為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主導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和國內外環境的變化,我國經濟增長的模式正在由“工業+投資”向“服務+消費”轉變,經濟結構正在形成“內外雙循環”的新模式,經濟增長的動力正在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服務業發展和創新驅動轉變。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轉變推動行業轉化,各地都開始重點發展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科學技術普及等專業科技服務和綜合科技服務。但我國的科技服務產業仍舊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諸多待解決的難點,在科技服務業的發展上還需持續發力。
以北京為例,科技服務業屬于北京規劃的十大高精尖產業之一,也是北京打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環境、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一環。近年來,北京科技服務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根據北京市統計局年鑒顯示,2017年科技服務業收入僅為8513億元,預計到2020年全市科技服務業收入將達到1.5萬億元。但從全市范圍看,成規模的科技服務代表企業只有中科院創新孵化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啟迪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及北京紫光科技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三家科技服務代表企業均在各自領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整體業務覆蓋范圍有限,缺乏為特定細分領域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的能力及產業組織的能力。從產業垂直領域來看,北京市科研院所受體制機制限制,科技創新能力難以轉化為實際服務能力。
通過解讀北京科技服務業的現狀,可以看到目前我國很多地區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問題與北京如出一轍,地區科創服務資源處于“小、散、亂”的狀態,缺乏統一的支撐和管理,沒有形成合力,難以在專業服務領域進行深度服務。在科創服務行業發展中,普遍面臨著四大矛盾,即專業化分工與集成化服務需求的矛盾,本地資源與跨區域發展的矛盾,人力成本與專業化服務的矛盾,行政化體制和市場化需求之間的矛盾,科技服務業專業服務機構支撐不足。中國的科創發展亟須突破這幾大矛盾,也需要形成世界先進的科技服務業。
因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全國范圍內要運用好類似“中關村”這樣的第三方平臺資源,高度重視打造科創服務產業生態
科技服務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可以充分發揮這種第三方平臺的重要載體作用,對內整合“科技服務基礎設施及產業服務平臺”,對外賦能合作伙伴。通過“開放合作、廣泛鏈接”整合科技服務資源,形成生態圈層,形成平臺化、共享型、生態型、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的科技服務新模式,為我國建設世界一流的科技服務業提供重要支撐。
同時,打造各地區科技服務產業新動能,要特別重視支持第三方平臺服務商成為創新要素之間的全向導通“連接器”;要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統籌地區內外服務資源,徹底改變傳統的科技服務產業模式,成為科技服務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轉換器”;要形成科技服務聯盟新態勢,增強全域服務能力,成為科技服務產業增長的“放大器”。
二、重視“政府+市場”,用多種力量和方式整合創新資源
建設整合創新資源的市場化平臺,既需要政府高度重視,在政策支持和協同配合上為平臺創造生存和發展條件,與相關委辦局和各級政府形成良好的合作溝通機制,為人才引進、專家服務、配套資源等方面提供政策優惠和直接支持,又需要運用市場手段,通過混合所有制等合作方式培養支持更多科創服務類企業,通過放大政府資源,實現企業價值,完成政府使命。
要構建政府機關、科研院所、科創企業、應用市場、金融機構、第三方服務商等要素之間全向導通。同時,以市場為服務載體,為需求方與供給方提供精準對接與數據匹配服務,形成信息共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加速器”;要驅動政策、數據、資源、資金的流通整合,以符合國家利益發展要求為框架、以順應市場需求為導向,催生科技服務產業模式的革新,成為科技服務產業整合的“融通器”;要深化服務理念,驅動業務交叉賦能和業務協同,打造全新的地區科技服務業務新定位,助推地區產業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構建科技服務產業的“助推器”。
三、突破“科技金融”難題,建設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科創類企業普遍具有投入大、成功率低、回報周期長的特點,需要多種渠道提供融資支持,需要更多資本長期輸血。因此,發展科創服務業可以先從金融領域入手,為企業提供最急需的金融服務,可以通過整合放大國有資本,探索投貸聯動、無實物抵押微貸、純知識產權質押等科技金融特色產品,面向科技創新,構建涵蓋股權基金、科技擔保、科技租賃、科技信貸、創業金融,覆蓋科技企業成長全過程和產業發展全鏈條的科技金融生態體系。
要加強地區性金融支持統籌,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科技服務領域,形成中央財政指方向+地方財政抓落實+民間資本搞市場的多重金融保障,成為區域科技服務業穩步前進的“穩定器”;要以促進科技創新為重要指導目標,引導現有金融機構針對科技服務企業“量體裁衣”,多角度、多維度為科技服務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成為科技服務產業的“穩壓器”。
總體來說,雖然我國科技服務產業還處于艱難爬坡階段,但整體發展的基本面向好。隨著“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化,經濟結構的“雙循環”推進,我國的科技服務業將迎來歷史性的機遇。在不遠的將來,完善的科技服務業將成為助推中國創新的新動力,中國創新也將需要更多世界級的科技服務業新業態。
(作者: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