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納



【摘 要】 2020年2月14日,審計署要求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資金和捐贈款物開展專項審計全覆蓋,公立醫院內部審計如何在突發公共事件應對中發揮更廣泛的作用值得探討。文章以公立醫院捐贈物資跟蹤審計為例,對疫情下公立醫院捐贈物資管理面臨的風險進行分析,對照捐贈物資管理流程提出跟蹤審計的組織實施路徑,通過劃分審計階段,從制度建立及物資募集、接收、分配、撥付、使用、管理等環節開展全方位跟蹤審計,揭示問題、加強管理、完善機制,將審計評價定量指標與定性判斷相結合,切實發揮好審計“經濟體檢”作用,為跟蹤審計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運用提供思路。
【關鍵詞】 疫情; 公立醫院; 捐贈物資; 跟蹤審計
【中圖分類號】 F239.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0)19-0137-06
一、引言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漢市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隨后,我國其他省區市及海外也相繼發現新冠疫情。2020年1月29日,中國31個省區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中國迅速進入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場。2020年2月14日,審計署要求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資金和捐贈款物開展專項審計全覆蓋。跟蹤審計作為一種及早介入、全程持續監督、強力保障應對、預防后續次生問題的審計方式[ 1-3 ],在應對“非典”、流感、地震、冰凍等事件中取得較好的審計成效,將跟蹤審計方式應用于公立醫院開展捐贈物資審計全覆蓋具有很強的契合性和實際可行性。
從風險識別的角度看,疫情期間公立醫院捐贈物資管理面臨應急制度體系構建、籌集接收、分配撥付、管理使用等全流程各方面的風險[ 4 ],跟蹤審計可以更早更快地識別出應對措施與目標預期的偏離苗頭,及時提出調整意見以防患于未然,確保突發性事件的應對處理保持在計劃方案框定和最適合事件發展變化實際的正確軌道上[ 5 ],避免了傳統審計只審“半程”和只審事后的弊端。本文以Z省W高校附屬四家公立醫院捐贈物資跟蹤審計實踐為例,以風險識別、風險應對為主線,從捐贈物資跟蹤審計組織實施路徑、主要內容、評價指標進行經驗總結和不足反思,以期為跟蹤審計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運用提供思路。
二、風險識別
疫情期間,Z省W高校附屬四家公立醫院作為市里具有代表性的醫院,響應學校及上級政策要求,開展捐贈物資跟蹤審計。截至2020年4月27日,Z省W高校附屬四家公立醫院共接收到捐贈物資834項①,計255.05萬余個(件等計量單位),包括醫用口罩、防護服、鞋套、防護眼鏡、醫用手套等防護物資,以及快餐、保健品、果蔬、方便食品、牛奶等食用品。現金捐贈合計1 275.59萬元,由市紅十字會、市慈善總會、區慈善總會、省紅十字會、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等捐贈,以及其他單位、企業和個人直接捐贈。愛心保險服務捐贈保額合計8.18萬元,由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捐贈。
基于風險導向對捐贈物資管理進行風險識別是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客觀需要。
(一)應急制度體系構建風險
由于地區不同、綜合或專科的醫院類別不同、定點或非定點的醫院屬性不同,導致國家政策和指導意見對地方公立醫院的實用性不高。由于缺乏全面、實用、系統的管理系統,造成權責不明確、歸口管理推諉、議事程序不足等風險[ 6-8 ]。
(二)捐贈接收廉政風險
捐贈物資大部分為防疫醫用,醫藥企業成為主要捐贈來源。一些與醫院存在長期利益往來合作關系的醫藥供應商,借“捐贈”附帶設備投放、試劑銷售等條件與醫院采購掛鉤,產生不正當競爭和商業賄賂等廉政風險[ 9-11 ]。
(三)捐贈驗收質量風險
由于疫情期間返崗復工限制,醫院倉庫管理和驗收人員緊缺與捐贈物資量巨大形成矛盾,造成不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無法提供醫療“三證一照”、假冒國際醫療標準等物資由于質量查驗不嚴進入醫院,對醫護人員尤其是一線醫生造成安全隱患。
(四)信息協同風險
由于未及時建立疫情應急信息系統統一調度和協調[ 12 ],部分捐贈物資的接收、驗收、出入庫采用手工登記,物資信息丟失或難追溯[ 13 ],物資重要信息如生產廠商、名稱目錄、貨物類型、供應數量、運輸路線等信息無法整合,導致供需信息斷鏈風險。
(五)財務管理風險
現行法規制度對捐贈物資是貨幣資產和非貨幣資產、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限定用途和非限定用途的會計核算口徑存在爭議[ 14-15 ]。由于財務人員對捐贈物資財務操作經驗不足,出現記賬科目錯誤、捐贈物資入賬價值難以確定、票據開具不規范、財務報表遺漏披露等問題。
(六)社會輿情風險
疫情發生后,武漢市紅十字會因其低效的分配方式造成流動環節遲滯,引發了高度的社會輿情。自媒體、大數據等技術克服了傳統新聞媒體輿論監督渠道不暢、力度不足、監督滯后的弊端,醫院未及時定期公示受贈信息、披露內容不完整等輿論風險將直接對醫院公信力產生負面影響[ 4 ]。
三、風險應對
(一)跟蹤審計的組織實施路徑
面對疫情突襲,Z省W高校附屬四家公立醫院從五個方面開展捐贈物資跟蹤審計,實現全過程整體覆蓋的跟蹤審計(如圖1所示)。
第一,醫院黨委、主要責任人的直接領導是跟蹤審計的基石。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方案啟動后,跟蹤審計能夠在強有力的指揮系統下,迅速調動醫院各方資源,及時反饋審計信息,對“一把手”負責并報告工作。
第二,完善的組織架構和有效的運行機制是跟蹤審計的保證。在突發性、緊迫性的環境下,按照特事特辦的要求,采取聯合審計、混合編組的方式從醫院各個部門抽調人員整合審計力量,組成不同環節跟蹤審計小組,簡化醫院內部審計程序,細分跟蹤審計關鍵環節。
(三)醫院捐贈物資跟蹤審計評價指標
為全面評價公立醫院在疫情中的捐贈物資管理運行情況,在審計定性判斷、發現問題、提出建議的基礎上,還應將評價指標細化定量[ 16 ],以下是審計組建立的部分量化評價指標。
1.應急制度體系構建的審計評價指標
醫院審計部門結合突發公共事件背景和醫院特點,量化評價醫院應急響應時效、制度落實進度、組織運營現狀、問題跟蹤整改、社會監督滿意度等情況(表2)。
2.募集跟蹤審計的評價指標
根據募集環節的跟蹤審計關鍵點,圍繞捐贈物資募集主體的合法性、捐贈物資收支整體情況、捐贈物資專項賬戶管理等情況進行審計評價(表3)。
3.接收跟蹤審計的評價指標
根據接收環節的跟蹤審計關鍵點,圍繞捐贈物資接收流程合理性、接收渠道暢通性、捐贈物資質量查驗合規合法性等情況進行審計評價(表4)。
4.分配跟蹤審計的評價指標
根據分配環節的跟蹤審計關鍵點,圍繞捐贈物資分配的效率性、分配方案的合理性、分配流程的透明性等情況進行審計評價(表5)。
5.撥付跟蹤審計的評價指標
根據撥付環節的跟蹤審計關鍵點,圍繞捐贈物資精準撥付、撥付手續完整性等情況進行審計評價(表6)。
6.使用跟蹤審計的評價指標
根據使用環節的跟蹤審計關鍵點,圍繞捐贈物資在使用過程中是否存在貪污、浪費、侵吞、挪用、倒賣、截留等違規問題,以及使用效果、使用中浪費情況、使用公示等進行審計評價(表7)。
四、思考與不足
本次跟蹤審計開創了Z省W高校附屬四家公立醫院建院以來突發公共事件跟蹤審計的先例。從審計實踐來看,醫院審計部門在吸收以往國家審計應對“非典”、流感、地震、冰凍等突發公共事件跟蹤審計經驗的基礎上[ 17-18 ],堅決貫徹醫院黨組的最高指揮部署。在組織方法上,采取聯合審計、混合編組的方式整合審計力量,從事件發展的全過程識別關鍵風險點,形成7個關鍵環節審計組。在審計程序上,開通“綠色通道”,簡化常規審計程序,縮短審計建議和審計評價反饋時間,搶占時間節點。在審計內容上,運用風險導向梳理關鍵環節及關鍵風險點,突出重點內容,增強審計監督效果。同時緊密聯系捐贈物資管理工作進程,順著捐贈物資流向,全過程監督、全方位覆蓋。在審計評價上,依托醫院信息系統協同審計,將審計數據轉化為審計評價量化指標。在審計報告上,建立實時報告機制,通過日報、周報、快報、轉報、線上會議等形式,確保審計情況及時反饋,一方面增強跟蹤審計的透明度,另一方面為審計工作提供決策依據與幫助。
雖然Z省W高校附屬四家公立醫院在突發重大事件跟蹤審計中獲得了一些成功經驗,但由于初次探索嘗試,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反思。(1)從跟蹤審計風險看,跟蹤審計介入管理全過程加大了審計越位、錯位的可能性,審計獨立性受到挑戰[ 19 ]。(2)為提高審計效率而簡化審計程序,如縮短或未開展審前調研導致風險評估不夠全面[ 20 ],打破常規的審計結果反饋方式導致審計評價和審計報告失去法定地位,審計規范性受到挑戰。(3)特殊時期的物資需求激增、社會供應商的利益爭奪、個人舞弊機會和動機的增加等使審計環境復雜化,審計人員的道德風險較其他審計方式更加突出。
【參考文獻】
[1] 鄭小榮,吳睿.疫情防控跟蹤審計研究[J].審計文摘,2020(6):3.
[2] 黎仁華,李齊輝,何海霞.跟蹤審計的機理與方法研究[J].審計研究,2011(6):21-25.
[3] 柴嚴.中國審計學會跟蹤審計理論與實務研討會綜述[J].審計研究,2009(6):13-16.
[4] 張利.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下醫院接收捐贈的風險管理和應對[J].衛生經濟研究,2020(3):20-22.
[5] 姚成.基于重大突發性公共事項的跟蹤審計改進研究[J].財會研究,2018(4):66-69.
[6] 談在祥,吳松婷,韓曉平.美國、日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體系的借鑒及啟示:兼論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對[J].衛生經濟研究,2020(3):11-16.
[7] 王淑云.基層央行重大政策貫徹落實跟蹤審計的探討[N].中國審計報,2020-01-15.
[8] 沈思,李沁宇,蘇新寧.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情報體系案例解析:以公共衛生事件為例[J].科技情報研究,2020(2):86-93.
[9] 杜君,鄭虹,王彬.公立醫院接收捐贈的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醫院,2018(22):75-77.
[10] 何鐵芳.醫院內控管理如何規范醫療“捐贈”行為[J].中國總會計師,2018(5):142-143.
[11] 李薇.公立醫院接收捐贈的態勢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療管理科學,2019(9):10-16.
[12] 李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供應鏈協同管理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20(4):7-9.
[13] 胡卿漢,何娟,董青.區塊鏈架構下醫用防疫緊急物資供應信息管理研究:以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物資定向捐贈為例[J].衛生經濟研究,2020(4):10-14.
[14] 徐艷霞,鄭大喜.醫院接受捐贈業務會計處理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J].中國衛生經濟,2017(36):94-96.
[15] 鄭大喜.公立醫院接收捐贈內部控制、財務處理與信息披露[J].現代醫院管理,2018(16):69-73.
[16] 張穎.基于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應急物資跟蹤審計的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17] 譚志武.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若干問題的認識:基于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跟蹤審計的實踐[J].審計研究,2012(6):19-23.
[18] 趙玥.重大突發性公共事項跟蹤審計研究:以汶川地震為例[D].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碩士學位論文,2016.
[19] 王中信.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全過程跟蹤審計方式探討[J].審計研究,2009(6):3-7.
[20] 梁晶.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跟蹤審計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