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坤榮
【摘要】校本教研,是備課組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將影響著學校管理的深化以及辦學水平的提升。如何讓校本教研務實管理,具有實在的生命力?文章認為,在相關領導骨干引領保障的基礎上,要讓校本教研指向學科質量提升,形式要求實求活,要助推教師發展,這樣才能使校本教研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關鍵詞】校本教研;深入;有效
案例:一所農村薄弱學校,教學質量一直排在全縣的末尾。自從王校長到這所學校任職后,一些學科卻異軍突起,尤其是初三數學學科。王校長自己任教數學,經常和初三數學老師一起研討交流。數學備課組陳組長,是教學能手,三十出頭,熱情高漲。在王校長的示意下,初三數學老師一起外出聽課,一起分析磨課,一起單元練習,一起專項研修。一個學期后,數學成績進步到全縣中游。王校長又適時鼓勵,要求第二學期成績再進步一點。于是,王校長和陳組長召集大家一起進行備課研討,由一人主備(輪流進行),其他人提出1~2個修改建議;每三周舉行一次同題異構課開課活動,課后說經驗,評不足。王校長又發動大家關注學生,研究學生,在自修課和課后輔導時,分層要求輔導,分工督促學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這樣做,一大批中等生、后進生被拉上了努力學習的“公交車”。說來也怪,6月份中考結束了,該校初三數學成績進入了全縣前10名,獲得了區教學成果優良證書;一位平時默默無聞的老師參加了縣教學基本功比賽,榜上有名。這個結果,使得大家刮目相看,連區教研員也默默稱贊。
這則案例告訴我們,教研組、備課組的建設關系到學校的質量提升;而校本教研是備課組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校本教研的定位、校本教研的引領、校本教研的作用發揮,將對學校管理的深化、辦學水平的提升,起著重要的關聯作用。如何深化校本教研,如何讓校本教研走向深入有效,筆者揣摩上述案例,在管理實踐中有幾點思考。
一、校本教研的價值:學科質量提升
教研工作是學校管理中的突出工作。教研工作,直接聯系著老師的教學研究,直接關系到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樣的學生,有些學科成績突出,有些學科成績落在后面。這固然和千差萬別的老師有關系,但更重要的是學科組備課組的教學研究氛圍。例如,期末考試前,學科備課組長就召開討論會,協作研究如何復習如何準備資料,于是,組內有人負責古詩文默寫的出卷,有人負責語言基礎知識題目的設計,有人負責精選閱讀題的訓練安排,這樣的校本研討,就為全組質量提升奠定了基礎。相互協作,積極研討,認真共享,努力補充,就能發揮出1+1>2的效果,也使得本備課組的教學獲得有效的提升。而有的組,各人單打獨斗,資料自己獨用,從不與組內老師交流,缺乏團體意識,以致學科組質量受到影響。
事實上,校本教研的濃厚性與否,直接關聯著學科教學;校本教研的針對性把握,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上述案例中,數學組在組長的部署下,狠抓教師的備課設計研討,提升課堂業務水平;狠抓學生的分工輔導,對準中等生、后進生,因材施教,督促過關。可以說,教研提升著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師的教學業務,又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這就是校本教研的價值所在。
二、校本教研的關鍵:教研求實求活
一些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往往是教研組長根據學校計劃,簡單編排一個學期教研計劃,規定哪些教師要承擔研討課、這一學期需要參加哪些相關活動等等。這類教研缺乏專題策劃,教師被動參加,效果收益不大。事實上,如果對教研活動精心規劃,每學期圍繞某個專題集中研討,活動就會有吸引力和號召力,教研就會迸發出蓬勃的生機。如語文學科可舉行名著閱讀的專題研討活動,圍繞“怎樣上名著閱讀課”這個主題,相互探討交流。可以外請專家來指導講學,可以讓教師試上指導課,大家評議指點交流,可以舉行名著閱讀的論壇活動等。在校本教研活動中,要聯系教學實際,確立研究的課題或方向議題。以課題的方式,來串聯半個學期或一個學期的校本活動,使得同組老師圍繞課題來研究來分析來交流,使得校本研討有靈魂有主題,使得活動研討更加深入。在校本活動中,還要聯系學生實際來研究來落實。上述案例中,備課組關注學生,研究學生,督促學生,有的放矢地分層輔導,使得教研抓在了要害處。通過這樣的校本活動,教學的實效性就能得到體現。
在校本活動中,還要創新求活。可以先組內研討教學設計,再請一位老師上示范課;可以讓老師摸著石頭過河地先上課,而后大家磨課,最后是這位老師再上課;可以是同課同構式教研、同課異構式教研和師徒結隊式教研。同課同構方式,即商討確定一節課的教學設計,由兩位不同層次的教師用同一份教案和課件,分別展示這節課。在兩名教師的授課方式比較中,年輕教師自然能領悟課堂教學的魅力與藝術。同課異構式教研,則是就同一個教學內容,由兩名成員教師分別研討備課,分別展示各有千秋的課堂教學成果。師徒結對式研討,則是以組內某位名師或骨干為研討對象,由他和徒弟合作展示的方式,完成一次教研活動。一成不變的教研活動,變成了一次次充滿期待的有新鮮感的教研旅程。組內教師不再是被動參加的旁觀者,而是積極參與的培訓者。
三、校本教研的意義:助推教師發展
有人說,搞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抓教學質量;還有人說,自己拼命加班加點,對學生狂轟濫炸,讓學生在題海苦練中掙扎,這也是校本教研。這就把校本教研狹窄化了。抓質量,是教研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校本教研不單單是抓成績。校本化的研討,能夠很好地促進教師發展;校本教研,是助推教師專業發展的訓練營。
盡管外面有這樣那樣的研討活動,但教師在學校工作中承擔著具體的教學工作,不可能經常性地外出研修活動;況且,外來的教研經驗,可能在本校“水土不服”。這樣,聯系學校實際的校本教研,就是教師發展的動力源。在學校這個集體中,恰當有效地開展活動,形式多樣地交流研討,能夠使組內教師有平臺可踏穩,有問題可請教,有對象可協作,有任務可共同擔當。對學校來說,青年教師的成長,優秀教師的冒尖,都需要依托教研組備課組這個專業發展的大本營。上述案例中,在學生成績提升的同時,教師也信心滿滿,嚴格自勵,業務得到了發展。例如,某校初三語文備課組,濃厚的校本研討氛圍使組內既緊張又活潑,既有動力又有壓力,三年之內,人人都有專業論文發表,三分之二的老師獲得基本功和優質課獎勵。
事實上,凡是教研氛圍濃厚的教研組備課組,組內老師往往團結協作、教學基本功比較扎實,業務進步快,勢頭猛。這樣一來,教師對教研組備課組更有依賴感和歸屬感,校本教研無形之中提升了位置和分量。
四、校本教研的保障:引領蹲點協調
校本教研在學校應該有它特定的地位。一些教研組,往往學期初搞得有規有模,但一個月之后卻逐漸偃旗息鼓。為什么會這樣呢?如何使它長盛不衰呢?主要是缺乏靈魂人物。一個教研組,組長是能手、帶頭人或名師,組內有熱心熱情的好老師,那么教研組備課組就能充分發揮名師引領作用,扎扎實實地開展校本教研。這些骨干會安排示范課,會組織研討會,會布置教學常規工作,會提醒青年教師注意課堂教學中的關鍵點疏漏點。這樣,順著學校教研的要求,骨干的引領很好地促進了教研的深入有效。上述案例中,陳組長作為能手,工作積極,充滿熱情,起到了突出的引領作用
同時,為加強教學管理,學校也可以安排行政人員蹲點教研組備課組。行政人員擔任什么學科,就確定為那門學科的行政聯系人。行政領導配合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催促提醒有關教研活動,協調校本教研中的人和物,最大限度地保障教研活動的順利進行。案例中,參與其中的王校長,既是活動的參與者,也是活動的協調者,更是活動的督促者。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發揮著號召力的作用。
實踐證明,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校本教研可以提升教學質量,也可以促進教師成長;校本教研能夠夯實課堂教學,也能夠引導研究深入。只要培養好教研引領人,落實好教研制度要求,安排好貼近實際和靈活多樣的活動,那么,校本教研就能夠開創出“秀而繁陰”的美好前景,能夠帶動其他學科乃至整個學校教學管理的進步,繼而為提升辦學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