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紅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思想觀念的不斷變化,單親家庭日益增多,單親家庭對孩子教育存在的欠缺、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造成的傷害不容忽視。如何解決和應對這一現實問題需要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師反思。
【關鍵詞】單親家庭;消極影響;對策;心理疏導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變化,單親家庭日益增多,單親家庭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堪憂。據相關研究表明,單親家庭造成了孩子成長環境的改變,從而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性格、心理、人際關系、學習成績等諸多方面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一、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傷害
單親家庭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凸顯的?!皼]媽的孩子像根草”,用這句話形容單親家庭的孩子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個缺少父愛或者母愛的孩子,他們總感覺自己比同齡人缺少家庭的溫暖。
1.對孩子身體健康的影響。夫妻離婚后,經濟收入減少,生活水平隨之降低。父親(或母親)要忙于工作;勢必在孩子的營養搭配、起居生活方面較以往有所下降。這些必然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
2.對孩子心理的影響。單親家庭的孩子大多數在父母離婚前目睹過父母長期的矛盾沖突,而父母無休止的爭吵打架無疑對孩子的內心造成了嚴重傷害,產生心理陰影。父母離婚后雖不再爭吵了,但家庭的氛圍卻變得異常冷清、壓抑。
3.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單親家庭的孩子生活中失去了爸爸(或媽媽)的陪伴和關愛,總覺得矮人一頭,怕被別人嘲笑,從而在內心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性格也過于敏感,失去應有的自信心。表現出不愿參加集體活動,不愿與人交往,把自己封閉起來,以此保護自己脆弱的心靈,容易形成孤僻、偏執的性格,不利于其健康成長。
4.對孩子學習的影響。單親家庭由于經歷了家庭生活的變遷,一起生活的單方家長生活壓力大,大多數時間忙于生計,忽視了孩子的教育,對其學習沒有給予應有的指導,使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講,課下不認真完成作業,久而久之導致學習成績不佳。
二、單親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教育功能不全”是單親家庭教育的現實問題。對子女的教育是父母雙方的責任,缺少一方,有些作用是難以替代的。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更高的安全感和情感滿足,對于單親家庭也是難以達到的。
1.家長對孩子要求過于嚴格。夫妻離婚后,一方家長與孩子相依為命,成為自己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把自己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對孩子的要求過于嚴格,從而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2.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單身父親(或母親)因孩子失去母親(或父親)心存愧疚。總想給予彌補,對孩子過分溺愛、嬌慣。而不能正常管教。孩子犯了錯,總因大人覺得虧欠孩子而放任不管。對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也總想方設法滿足他,家長的遷就、放縱、使孩子容易形成以自己為中心、自私、自利的不良思想品德。
3.家長對孩子監管不力。部分家長缺乏責任心。各自重組家庭后,忽視對孩子的關心和教育,甚至害怕孩子會影響自己的新家庭而把孩子推給爺爺奶奶照看,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還有的家庭經濟條件差,為了生活,家長被迫外出打工,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導致孩子的監管不力,使孩子不能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4.家校對孩子的社交缺乏引導。家長寄希望于孩子一身,每天都為孩子安排一大堆的任務,畫畫、練琴等,孩子沒有時間玩耍,更沒有時間與其他小朋友交往。還有的家長怕孩子受別人的欺負,很少讓孩子出門,減少了孩子與外人交流相處的機會,致使孩子缺少社會交往的能力。
三、單親家庭對孩子教育的紓困之策
對于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我們既要正確認識他們面臨的教育現狀和出現的問題。還要有愛心和耐心,注意恰當的教育方法,進行積極的探索與實踐。
1.重視對孩子的關愛和教育。單親家庭的父母比較忙,但也要盡自己所能關注孩子,對孩子要有責任心,家長先要排除自己的生活壓力,杜絕和控制對孩子發脾氣,更不能把孩子送到爺爺或奶奶身邊,脫離管教。不要把孩子當成包袱,要加大對孩子的關愛;有些家長會組建新的家庭,當遇到孩子心情不好時,要進行溝通,撫慰,要讓孩子感到爸爸(或媽媽)依然很愛自己。
2.從孩子實際出發,正確引導教育。家長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期望激勵,不要過高,否則給孩子施加的壓力就會加大。事與愿違時家長心里就會不平衡,抱怨孩子不聽話,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應遵從自己的家庭及孩子的實際,不要期望過高。給自己一點空間,給孩子一點自由。
3.加強家校聯系,進行心理疏導。學校端正辦學思想,明確學校工作是為了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教師要通過家校聯系等方式多與家長溝通交流,告訴他們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這樣一方面取得了家長的信任,加強了學校與家長的聯系,另一方面也利于班主任更好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周彰波,朱玉偉.離異家庭對子女成長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