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以及現實世界作為教學的重要資源。同時,要進一步改變過于以傳授知識為主,過于以接受學習為主,過于以學科本位為主的傾向。要關心學生的需求和發展差異,關心學生的數學素養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和探究性。數學教育者必須全面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深入分析教育過程和數學學科特點,這樣有利于調動教學中不同方面的積極因素,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對初中數學課堂的管理與教學優化有關內容展開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學習心理;高效教學;課堂管理;高效提問
一、教會學生提問題,讓其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要具有提問題的意識。如果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或者過多地訴諸純理論的分析,這樣就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失去了展現和培育的空間。評價一節課的好壞,絕對不僅僅是看這個教師的表達如何精彩,而要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情況。所以,教師應將學生引導到問題情境之中,使他們遇到矛盾,產生提問題的意識。問題是思想的原動力,在提出問題之前,學生往往會冥思苦想,孜孜以求,不斷探索。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培育學生的問題意識,激起學生的探究,讓他們在討論、研究的過程中,獲得進步。才能使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問題相映成趣,相輔相成,讓課堂充滿情感共鳴、知識分享、思想碰撞、經驗交流和創新產生的和諧愉悅氣氛。
二、加強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對新教材的研究,吃透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密切數學課堂與生活的聯系,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重視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和態度。傳統教材最大的弊端,就是過分注重數學知識的嚴密性、邏輯性,在內容的選擇上,往往忽視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因此,顯得比較枯燥乏味、不生動。而新教材,克服了傳統的不足,注重從學生生活中選擇內容,設計畫面,編寫例題及習題。在課堂教學中也同樣要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學習數學應當使數學具備他們感興趣的實際背景,加強應用性和實踐性,在數學教學中充分貫徹聯系生活和數學實踐的思想,通過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實際問題來教學數學,例如為了計算影劇院的座位來學習等差數列的知識,在探討購買門票的最優化問題中滲透統計思想,可以在游樂場中尋找數學問題,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生活,結合生活實際情況來學習數學。
三、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目前,部分學生對學校里數學內容沒有內在的學習需要。所以教師必須喚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激起他們對學習的內在需要和興趣。如果每一節課學生都能多問幾個為什么,甚至對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提出獨特的看法,這樣才會不斷有新思想涌現,逐漸樹立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首先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這是主動學習的實質性的環節。其次要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這是主動學習的拓展性環節。要給學生留出發揮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空間,要給學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表現自我的多種機會,要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監控、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
四、利用數學培養靈活和創造性思維
思維的敏捷性,它是指智力活動,特別是思維的正確而迅速的特點。有了思維敏捷性,在處理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適應迫切的情況來積極地思維、周密地思考、正確地判斷和迅速地做出結論。在數學教學中,訓練學生以敏捷地感知,迅速地接觸問題的本質,從而解決問題,以培養思維的敏捷性。訓練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能根據條件和問題靈活地轉換思路和方法,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五、在教學評價中正確運用獎勵和懲罰
教師課堂教學語言表達形式是多種多樣,一句生動、幽默、真心的評價語,或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親切的點頭,一次真心的鼓掌……給予學生的是別具匠心的獎賞,也是讓學生從中體會成功的甜蜜。獎勵能夠給學生帶來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尊重感、成就感、自豪感等的心理體驗。但是,教師過多地用分數評價學生的學習,往往使學生難以了解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也難以客觀全面地評價自己,而且對學習差的學生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正確運用獎勵和懲罰。要做到獎勵的公正性、獎勵的多樣化、獎勵的針對性以及懲罰的激勵性。同時也鼓勵學生進行多方位的評價,鼓勵學生從橫向比較中找不足,從縱向比較中看進步,從而客觀地評價自己,增強自己學習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任何學科的教學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于課堂教學是否優化。教師只有大膽改革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意識,變教師講為師生共同學習的雙邊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變成現在的主動參與者。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推動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只有使學生真正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著眼于學生發展需求,綜合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學習的需要來選準運用時機,通過創造性來優化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更高效、學生學習更精彩。
參考文獻:
[1]張建.整合多元方法,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7.
[2]許春麗.初中數學課堂的管理與教學優化分析[J].速讀(中旬).2018.
[3]王子平.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策略[J].文學教育(中).2017.
[4]莫美鋒.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實踐探索[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7.
作者簡介:
黃亞莉(1986.11.2—),性別:女;籍貫:甘肅甘谷;民族:漢;學歷:本科;職稱:中小學二級教師;職務:教師;研究方向:課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