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娟娟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創造,是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每個人自我發展的需要。美術教學因其思維方式的獨特性,想象力的豐富性,繪畫手工操作的實踐性等,使它在培養學生創造力能力方面起著其他任何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創造能力
美術課程是一門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課程。美術教學因思維方式的獨特性,想象力的豐富性,繪畫、手工操作的實踐性等決定著它的特殊地位。特別是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方面起著獨特作用,是其他任何學科不能替代的。因此,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創造力培養作為教學重點,多層次多角度促進學生美術發展,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應正確把握這一時期學生創造力的特點,才能對其有恰到好處的學習目標預期和提出恰如其分的學習要求。
一、教師要及時更新思想觀念
素質教育對初中美術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在教育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做好教學研究工作,同時還要盡可能滿足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在充實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凸顯出美術教學的作用,從而實現教育的目標。美術教學被稱為是培養學生創造力最為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現階段的美術教育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無論是從家長還是從社會等角度來說,都對美術教學存在著錯誤的認識,這樣也就影響了教育質量。如在教學中過度注重學生的升學率,這樣也就忽視了美術教育的地位,最終也就影響到了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看法。當學生對美術知識出現認識不足時,自身的積極性也就逐漸降低,學習興趣不斷下降,最終使得美術學習的效果受到了影響。所以針對這一現象,
在教育中,教師要從美術教學的特點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好學生的創新意識,從傳統教育模式中解放出來,正確處理好教育中的不足。為了更好地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摒棄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多采取開放式的課題學習方法組織學習活動。討論法、反問法、合作探究法都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美術教育要注重實踐
日本插畫家真鍋博先生曾說:“我絕對不買成品的玩具給孩子玩,我只給必須自己動手組合的玩具給孩子玩,這對于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大有好處。”這種教育觀其實質就是讓學生多動手。因此,筆者在組織學生活動學習的過程中,十分注意多提供給學生動手的機會,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又照顧了初中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
例如筆者曾經在課堂上開展了一次《制造發明》活動,材料是一張紙、一根鐵絲、一塊泥巴,讓學生各選擇一件物品進行現場操作,看誰構思最奇特,做得最精致。有的同學用一根鐵絲造“8”,有的卻造出了一個衣服架,還有的造出了火箭模型。有的同學用一張紙折疊成一個花籃、一艘小船等,還有的同學充分利用這張紙,在上面畫出了許許多多的新奇的東西……,他們利用了相同的材料,卻運用了不同的方法,使得所做的每件物品都閃爍著他們創造的火花。
三、注重拓展學生課外學習內容
在初中教學中,對美術課的課程安排較少,學生的上課時間短,而對美術認知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短時間內很難取得很好的效果,讓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學習和創作更是一個難上加難的問題。教師應該針對學生自身特點,向學生拓展課堂以外的知識,幫助學生拓寬自身知識面,使學生在依據課堂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和學習,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而將運用發散性思維聯想到的事物應用到具體的美術創作中。
四、美術教育要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
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階段的關鍵時期,是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同時,初中生是一個思想與認識最為活躍的群體,他們個性鮮明,而且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敢于創新、敢于冒險。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因材施教,依據學生獨特的個性及學習方式,進行專門教育,并注重培養個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特立獨行,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環境,引導學生將內心想法以美術的形式傳達出來。
五、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創作
青少年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有時能創作出個性鮮明的美術作品或產生新穎的思路,而有時卻又會產生荒誕甚至荒唐的創意。筆者認為,不管哪種情況教師都要予以鼓勵,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誰都難免犯錯,如果學生在想象和創新過程中稍有錯誤就遭受教師的冷遇和批評,那么在這種狀況下其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必然會受到壓制,從而導致學生對想象和創新的畏懼。這樣是不利于學生成長的。因此當學生有極具創造力的作品和思路時,教師對其要大嘉贊賞,并將其樹立為全班的榜樣,提高其創作熱情;而當學生的作品和思路比較荒唐和離譜時,教師則首先要對其創新精神予以肯定,樹立其信心,并且耐心地對其作品和思路進行分析和總結,從而使其自己能認識到不足之處。
總之,美術教育就是要通過培養與提高學生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想像力、審美的理解力、獨特的創造力來獲得文化素質的全面提高。當然,教無定法,每一位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中都能尋找到更合適的方法,使學生得到不斷提高,從而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