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冰

第一次發現孩子作業的潤滑劑功能,是幾年前了。那時兒子小洋才上小學一年級,但給他輔導作業已常讓我疲憊不堪,他爸屬于擺設型,從小在強勢的母愛環境里長大,自然認為輔導作業是媽媽的獨家義務。
那個周末我臨時加班,兒子的手工作業遲遲沒進展,班主任老師在家長群鄭重提醒:這是學校組織的手工比賽,請家長們重視!我從小動手能力就差,加上那幾天跟老公鬧矛盾,更沒心情想什么手工。兒子急得哭起來,我憤憤地也當一次甩手掌柜,洗了個澡就睡了,心想實在不行明早隨意做個什么交差算了,迷迷糊糊中好像聽到父子倆在策劃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兒子興奮地給我看他的手工作業:好大一只生日蛋糕,兒子按一下按鈕,再往兩邊一掰,竟還是可以拖動的儲物車,是拆了我們家那兩輛廢棄破兒童車做的,表面噴上泡沫膠形成厚厚的奶油層,上面畫水果、巧克力粉等,既是一只誘人的巨型蛋糕,又是一個小推車,我目瞪口呆!兒子指著爸爸,自豪地說:“爸爸和我一起做的!”平日里的油膩男竟這么有創意,我崇拜和驚喜的眼神怎么也藏不住,多久沒這么看老公了呀!
這個手工作品拿了一等獎,夫妻倆在朋友圈嘚瑟了好一波,我當然是在制造套路,把油膩男套到孩子寫作業的桌邊來,一來給自己分擔重任,二來我發現這是增進夫妻感情的好渠道。從此,只要遇到難一點的題目,我就會喊孩子爸:“你快來看看,這個問題我不會?!边@時的問題當然不能太難,因為得穩住他的虛榮心,再加上一番贊美,他開始自告奮勇輔導作業。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老公的邏輯思維很強,后來在生活和工作中有類似問題,我會提醒他:“你輔導作業時邏輯思維特強,工作中怎么不用起來呢?”他開心地發現還真是。還有,我輔導作業時容易生氣,但他情緒穩,真是令我佩服,他說他發現每當我脾氣越大,孩子越笨,這么一想就穩住了,“你又向我展示了一個優點,魅力分又加了呀?!彼敌Γ⒆右残Α?/p>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一起面對的難題越來越多,于是根據自己的長處分工合作,比如他數學和英語口語好,我的語文好,依次對應輔導。有時遇上很難的問題,全家人一起想,解答出來后家中像是過節一般喜慶。為了完成一道作文題,我們會一起出去踏青、旅游,嘗試給彼此寫信;為了查清楚一個文言詞語,我們會一起查閱相關文言資料,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內容;為了練英語口語和聽力,我們互相糾正、相互學習……仿佛又回到青春年少,仿佛成為同窗,這種感覺特別美妙。
慢慢地,我也嘗試讓公公婆婆發揮他們的優勢和孩子一起做作業,比如作文中的美食描寫婆婆可以幫忙、數學里面的軸對稱公公很熟悉。能幫助孫子解決作業問題,老人非常開心,發揮各自優勢,皆大歡喜。
后來,我還學會借助孩子作業增加親戚、朋友、同事之間的感情。我有個客戶的孩子奧數特別厲害,已經參加過亞洲區比賽且成績很好,我偶爾會找合適機會向他請教奧數問題,交流增多,工作也順暢很多。我弟妹曾跟我鬧過點不愉快,我向她請教孩子作業中的利率問題,因為她在銀行工作,發現她其實很細心體貼,她也發現我其實并無惡意,我們冰釋前嫌,現在她還經常幫我輔導孩子數學作業。
是的,作業不止是麻煩,它還有諸多神奇的功能。它能讓很多人展示自己的閃光點,也能令大部分人與你感同身受而產生共鳴,巧妙而恰當地用各種方式“一起做作業”,你會發現這個“老大難”問題原來是很好的幸福生活潤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