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暉
【摘要】逆反教學法是指跟傳統教學方法的思維方式與表現方式相反或不一樣的一種教學方法,50米跑起跑運用逆反教學法,能讓學生動作更協調、精神更加集中、起跑更有力、起跑更冷靜。
【關鍵詞】50米跑起跑;逆反教學法;教學效果
50米跑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必測項目之一,是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重點內容。在過去的50米跑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雖有一定的優點,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法創新度不高,容易心理疲勞,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難以提高學生的技術和運動成績。
一、小學生50米跑練習的難點
在小學階段,尤其低齡兒童,在50米跑練習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難點和不足。
(一)學生對發令信號的響應能力影響起跑質量
在課堂練習或測試中, 學生對發令信號的關注包括哨聲的響起、發令旗的擺動等信息。這當中涉及到聽覺和視覺的信息傳遞,再到信息匯總到腦部的判斷。這個過程形成學生對起跑的響應能力,對小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我們知道聲音的傳遞速度會受運動場上風的方向干擾,造成聽覺和視覺的不同步。另外,發令旗從上舉位置到下擺位置存在位移。學生觀察是,發令旗落下速度太慢時,學生會不知道是發令旗開始動時起跑還是到下擺位置起跑;太快時,又意味著位移時間很短,需要學生專注觀察,注意力高度集中。
(二)小學生肢體運動的客觀情況和自我感覺不同步
50米跑分別經過起跑、加速、途中跑、沖刺等階段。各個階段的運動要求不同,需要把握的重點不同,尤其低齡兒童,往往記不住其中的要求。例如,起跑階段的高步頻、途中跑階段步長的加大等,這些理論知識是無法通過講解灌輸給小學生的,往往通過感性認識來帶動學生的學習,然后形成肌肉記憶。體育運動無法像舞蹈練習那樣照著鏡子進行自我糾正,肢體運動的客觀情況和自我感覺不同步。測試出來的數據成績更無法給小學生形成感性認識,練習和反饋信息的不對稱給練習的提高帶來困難。
(三)單調的練習方式容易給學生帶來心理疲勞
單調的重復練習容易形成肌肉記憶,但肌肉記憶會存在一個舒適區,多次練習后就會習慣在一定的強度區間停留,使人覺得自己“沒有進步”,從而忽略了對練習的重視。由于運動的加強造成生理上的運動懈怠,包括身體各系統代謝能力高負荷運轉帶來的效率衰退。單調的練習方式往往提不起學生的興趣,這在生理上無法激發相關激素的生成,在心理上也容易給學生帶來心理疲勞,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為了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和成績,克服以上困難,可以嘗試融入逆反教學法。它是體育教學方式的一種創新,通過適當運用逆反教學法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50米跑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樂趣,使學生迅速投入積極運動狀態,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逆反教學法”在50米跑起跑階段教學中的嘗試
(一)起跑姿勢的逆反運用,讓動作更協調
在傳統的起跑教學中,我們都是采用蹲踞式、站立式起跑動作或相近的姿勢進行起跑教學,而且是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方法基本是一成不變,這很容易使學生產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疲勞感,學習效果不好,這時,如果運用逆反教學法教學,將起跑姿勢變成或坐、或躺、或背向、或側向等特殊的姿勢,通過這些變化,不但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理,一下子就將他們的注意力與興趣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因為起跑姿勢的變化,也一定程度地練習了學生不同的發力部位,發展了學生的身體協調性。
(二)起跑信號的逆反運用,讓精神更加集中
在起跑教學中,起跑信號基本上是槍聲“嘣”、喊聲“跑”、哨聲“嘀”等,這些都是運用聽覺的功能進行起跑反應練習。在教學實踐中,還可以運用視覺的功能進行訓練,比如既可以高舉色牌練習起跑(預先確定起跑的色彩,其他顏色則按兵不動),也可以出示石頭剪刀布等進行起跑練習(預先確定一種手勢起跑,其他姿勢按兵不動),通過以上逆反教法運用,學生會動靜有致,更加有效控制自己的肢體響應,從起跑信號的單一性變為多樣性,使起跑興奮度更高,精神更加集中,反應速度更快。
(三)起跑動力的逆反加阻,讓起跑更有力
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發力起跑,在起跑時可以適當給學生一點阻力,比如用橡皮筋系住腰部,或一人雙手頂住練習者肩部,進行二人結對加阻起跑練習,也可以讓學生持球加阻一段距離后再加速等練習,讓學生在合作中、在適度的加阻練習中發展力量,提高起跑的力量。
(四)起跑方向的逆反運用,讓起跑更冷靜
逆向而行,殊途同歸。運用逆反方向進行起跑教學,同樣可以發展學生的起跑能力。比如,運用游戲《黃河、長江》《南轅北撤》進行起跑練習,但是運用逆反方向起跑進行教學,要嚴密組織,讓學生之間拉開足夠的距離與間隔,避免發生沖撞事故。讓學生往相反方向起跑,這樣會令他們更加興奮、活躍。同時,正常方向和逆反方向交叉輪流練習,讓學生明白,要做到起跑方向正確,有效反應,必須集中精神、頭腦冷靜、快速反應,才能保證起跑效果更好。
“逆反教學法”是指跟傳統教學方法的思維方式與表現方式相反或不一樣的一種教學方法,合理運用可以有效解決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在小學體育50米跑起跑教學中適當嘗試逆反教學法,不僅能激發學生參加運動的熱情,而且能夠提高50米跑教學的質量,有助于學生養成長期鍛煉的習慣,使學生的整體體質也會得到增強。
【本文系懷集縣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項目2019年度立項課題,課題編號為:2019HJJYKYKT32】
【參考文獻】
[1]陳小蓉.淺談體育運動中的逆反思維與逆向創新法[J].四川體育科學,1994(9):4-5.
[2]沈均毅,劉志民.論競技運動中的逆反心理[J].體育學刊,1999(6):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