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強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在生活中的每一角落都留下了它的影子,當今社會是一個沒有了網絡就要面臨癱瘓的社會,網絡已經成為人民大眾的必須品,甚至有很多的人在通過網絡進行工作。然而網絡技術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它的便捷和高效,也有很多的負面影響,這些負面的影響對中學生尤為嚴重。為此學校和家長應該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來保護中學生在網絡的海洋中暢游。
【關鍵詞】網絡技術;網絡影響;保護措施
網絡技術應用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許多人通過網絡來獲取新聞,獲取對外界知識的了解,同時網絡的便捷和承載量大的特點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坐在家中就知道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新聞,領略世界任何地方的風光,這些千姿百態的東西都吸引著好奇心極強的中學生。目前,我國網民低齡化的趨勢正在逐漸的加劇,中學生漸漸成了網絡使用的主力軍。
網民低齡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件好事,因為它足以證明我國近年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程度,然而網絡帶給我們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負面影響,諸如色情和暴力,以及網絡游戲帶來的沉迷等。中學生這個群體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其正是學習知識;人格塑造;價值觀形成的最佳時期,網絡諸多的負面影響對還沒有足夠自控力和判斷力的中學生都是致命的誘惑。近年我國青少年犯罪率直線上升,這其中有很多是因為沉迷網絡所致。有很多學生受當中的暴力因素影響,單純地去模仿而釀成大禍;又有很多是因為沉迷網絡游戲而不能自拔。由于中學生的經濟能力十分有限,而玩游戲又要耗費很多的資費,因此有很多的學生就產生了偷竊和搶劫的念頭,甚至有些還走上了不歸之路。
這些情況的造成不能完全歸咎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家長和學校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中學生的自控能力和判斷力比較薄弱,他們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往往是憑借他們的好奇心,網絡世界的虛擬和浩瀚使得他們沉迷而不自知,這就要家長和學校加強教育,讓學生們在網絡的海洋中能夠更加安全的遨游。
一、控制中學生合理的上網時間、減少其對網絡的依賴性
《南方日報》2007年03月28日報道:化州市某鎮農村信用社的女職員,其剛讀初中的兒子迷戀網吧玩游戲不思歸家,而無心向學,母親尋至機室欲拉其回家,但他不肯,母親便聲言跳河死掉算了。但頑兒無動于衷,還對母親說跳就跳吧,母親絕望之下竟跳河自盡。由此可見,長時間地沉溺于網絡之中會導致中學生變得沉默寡言、自閉,容易造成他們性格上的冷漠、固執、自卑、孤獨、嫉妒和報復等方面的缺陷,改變他們的人際溝通方式。中學生在網絡的海洋中更偏向于在虛擬的世界中尋找傾訴的對象和獲得自身的成功感、滿足感,久而久之就變得無法自拔,甚至有很多的學生為此逃學甚至輟學。這些都是由于學生們長期沉溺于網絡所產生的后果,他們已經適應了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找尋自己的位置,而在現實之中卻變得格格不入,離開了網絡世界他們會感覺到非常的不適。這就要求家長和學校對中學生們上網加強監管力度,合理安排學生們的上網時間。有些人認為應該完全拒絕中學生上網,這樣的做法是有欠妥當的,因為網絡的快速和便捷能夠讓學生廣泛地認識外部世界,能夠有效的拓展自己的眼界和加深閱歷,這些都是被封閉在學校和家長為其鑄造的“象牙塔”里的中學生所欠缺的。因此,單純地拒絕中學生上網也非明智之舉。而最佳的辦法就是有效地利用網絡,讓學生們去看一些積極的正面的消息,幫助其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磨練自己的性格,同時又要有效地限制學生們的上網時間,讓學生們不至于對網絡產生依賴,培養學生們理性使用網絡的能力。例如: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作息規律,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陪子女上網瀏覽,既可以監督孩子,又可以了解子女的愛好興趣,還可以放松自己,一舉多得;學??梢岳玫诙n堂的時間,安排一定的內容、任務,組織學生利用網絡來完成,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增長了學生的見聞,杜絕了放羊式讓學生自由上網漫游產生的影響。
二、加強學生們的思想教育,自覺抵制不良文化的入侵
網絡中存在著很多很多的不良文化因素,這些即便是再加大監管力度也是難以避免的,因此,這就要求家長和學校的老師要加強學生的自控意識教育,提高學生們的思想素質,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果學生自身內在的思想素質不強,就容易被一些負面的影響和消極的思想所腐蝕。例如近期網絡出現的許多惡意的炒作,以及一些非常低俗的網絡節目等等,這些都會對學生們的價值觀念產生一定的影響:某某節目中走出一位“名人”,其借助自身不知廉恥的言行進行炒作,大有嘩眾取寵之意,然而卻有相當多的商家和觀眾去關注、追捧這位“名人”,這就對中學生的價值觀念產生一種錯誤的導向,認為只要達到目的,可以丟棄禮義廉恥,諸如此類給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的現象還有很多。要避開這些負面影響,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提高學生們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們的自控能力和判斷能力,提高學生們的自我保護意識。作為家長和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們去搜尋一些中國古時候的名人軼事,通過網絡來拓展學生們的知識量,也讓學生們學習這些名人的高尚品德,耳濡目染地對他們的價值觀和思想道德產生影響。例如,數學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去搜一搜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的學習事跡;生物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去自主了解達爾文和童第周先生的感人事跡;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去學習課本以外的一些古詩詞和優秀文章等。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們的知識儲備,同時還對學生們的價值觀念成長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
網絡的海洋不僅僅有波光粼粼的景色,也有波濤洶涌的暗流,中學生就是置身其中的一只小船,很容易隨“波”擺動。作為保駕護航的家長和學校教師,我們要經常與學生們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們的思想狀況,經常與學生們進行一些實事的探討,多聽聽學生們的見解。這首先是培養學生們的表達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避免學生們沉溺于網絡中而造成的人際交往的缺失,其次是我們能夠通過學生的這些自主表達來判斷學生們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的成長歷程,讓我們能夠及時地掌握學生們的思想動態和心理波動,便于我們對學生的成長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
三、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緊密合作的德育模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健康成長需要一個好的環境,而學校、家庭、社會環境對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網絡時代,學校的德育成效受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日益增大。因此,應該優化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德育環境,落實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德育責任,建立起三位一體的德育模式,共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1.學校是中學生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的地方,應該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在物質文化方面,要加強學校的基本建設,如德育活動室、團隊活動室、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室、圖書室、閱覽室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營造一種德育氛圍。要充分利用走廊等公共場所懸掛或張貼名人畫像、格言、警句,并設立閱覽櫥窗、宣傳欄等。這樣,通過凈化育人環境,使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此外,每一所學校都應該具有能夠體現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使教師、學生的精神境界在這樣的文化中得到升華。只有師生的目標一致、追求一致,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并成為學生成長的精神支柱。要經常開展健康有趣的文體活動,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抗干擾能力和免疫力,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力。
2.家庭是中學生成長過程中啟蒙老師的所在,是中學生學習生存技能的地方,家長應為學生創設一個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家庭環境,使他們從小就能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家長良好的品德和文明的行為習慣,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品德發展水平。同時,家長要密切關心學生的成長,因為中學生的心理具有不穩定的特征,需要別人的了解和關愛,作為家長應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使他們敢于并樂于向家長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釋放緊張和壓抑的心情。特別是對于經常上網的學生,家長也應該不斷學習網絡技術方面的知識,既提高了自己的網絡知識水平,又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言傳身教,從而使孩子正確地利用網絡。
3.社會是中學生參與具體實踐活動的地方,我們應該大力改善我們的社會環境,引導學生樹立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從國際環境看,我們應該積極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的網絡德育的經驗,為我所用。從國內環境看,我們應著力于社會環境的整治。特別是文化管理部門加強對網絡的立法和管理工作,抓好“青少年安全放心網吧”建設,堅決取締那些無證經營、違法經營,侵害廣大中學生身心健康的非法網吧,為中學德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總而言之,在網絡不斷發展的新時代,讓中學生拒絕網絡顯然是不現實的,也是非常不人性化的。因此我們讓學生在網絡世界遨游的同時就要考慮到網絡世界所帶來的負面的影響,趨利避害,從學生的內在素質入手,加強教育,努力提高學生對網絡世界的認知、判斷能力和自控能力,讓其自主地抵制不良消息帶來的影響,而不是我們一味地去限制學生接觸網絡,應該堵與疏結合,吸收其精華。這種判斷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會為學生們今后的人生路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樹民.中學生網絡游戲成癮及應對方式[J].素質教育大參考,2011(7).
[2]王巧兒.加強網絡道德教育 引導學生綠色上網[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0(8).
[3]陳金娣.淺談網絡對中學生思想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教育創新,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