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英
“變”,是每天的主旋律。今天的學生擁有了新時代的特質,我們不能用陳舊落后的教育理念去傳道解惑。今天的體育課堂是建立在學生資助的基礎之上的,學生在玩中學,我們不能束縛學生的思想,以至使課堂變得平淡繼而失去價值。這就需要教師借助體育課程改革的東風,在實踐和探索中尋找路徑。
一、提高專業素養——輕松駕馭課堂
課程改革的實施對自身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教師自身專業水平的高度,更需要在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熟悉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寬度,尤其是駕馭課堂結構的整體性能力。
傳統教學過程以“教”為中心,只圍繞教師為中心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課改以后,教師對新課標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認識,堅持做到以“健康第一”和“學生主體”為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和健康學習。由此教師素質的提高顯得尤其重要,因為教師是引領學生在求職道路上的指路人。
二、積極更新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求發展
花香是花朵的靈魂,教學理念是課程的靈魂。只要抓住核心理念,順應隔開的要求,在更多條件的前提下,才能有不斷的變化與驚喜的創新。
1.改教學情境——變有趣課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一些單調無味的教材與情境、游戲相結合,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產生運動的需要,達成自主參與的心理趨向,體驗運動的滿足感。教學前,教師首先要明白低年級段學生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比如說童話、動物、神話等,因此,教師在設計情境教學時,可以從這些內容入手,如:在教學跳的內容時,可以用“鯉魚跳龍門”“小馬過河”“小青蛙跳荷葉”“模仿動物跳”等等這類的情境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在教師預設的情境中快樂地學習,身心得到了鍛煉,既陶治了情操,又培養了興趣,實現了能力培養和創造力開發的目的。
2.改教學手段——變生動課堂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搞“一刀切”,不顧學生的個體差異,習慣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施教、強迫灌輸,結果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參與學習的主動性都比較差,這不但阻礙了興趣的激發,還使得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和抵抗行為。所以教師要按學生水平的差異分好層次,再因人而異的制定學習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達成目標,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會學能力。為學生能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為終身體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再投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高低分為男、女不同的若干小組。練習中,標志物根據各小組學生層次的不同放置距離也不同。標志物遠的,對學生嚴格要求,提出動作重點;標志物較遠的,改進動作,爭取升級;標志物適中的,鞏固動作;標識物放置較近的降低要求,激勵信心,達到基本掌握動作。這樣,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各自的目標,獲得成功的喜悅,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3.改合作方式——變和諧交流合作
學習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協調發展,并被廣泛地應用于各科教學中,在體育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更讓學生產生學習需要與同伴相互作用的心理需求。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從改變教學的分組方式入手,通過學習小組的重新組合,來滿足學生好奇心和學習的實際需要,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具體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1)指定式分組
教師根據學生列隊情況按照列隊分為四人一組,分別設定為1至4號。再根據當時學生上課表現情況,叫號設定組長,組長負責收發器材和組織練習,組長有權通過各種方法表揚激勵組內成員。這一分組形勢,比較適合不完全能做出正確選擇的低年級學生,它既能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激勵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表現欲。
(2)互幫互學式的分組
在教學中,當教師把動作要領、注意事項講授完后,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優劣情況和對體育動作、技能掌握的程度,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有4-6名學生組成,一般小組內安排一名各方面能力較好的優生,充當小老師,爭做學生榜樣,幫助其他學生提高學習技能和興趣。教師隨時調節各小組成員的組合,使得各小組間優等生與后進生比例相等,通過這樣的安排縮短各個小組的水平差距,以達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從而體現競爭的合理與公平,一直是合作學習的氛圍更融洽。
(3)分層教學的分組形式
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小組。依據因材施教和從實際出發的教學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相應的學習目標,有利于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好的學生能得到足夠的訓練,弱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提高,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在各自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4.改學習方式——變自主學習
新課改提倡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性,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運用,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形式多樣的練習方式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特別是游戲教學,教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嘗試自編游戲內容,比如在老鷹捉小雞游戲中教師讓學生嘗試更換游戲名稱,學生興趣濃厚,“喜洋洋和灰太狼”“獵人和狐貍”等 名字五花八門,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在游戲活動中,教師發揮“導演”的角色,充分讓學生自行活動,培養學生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師只要不斷堅持追求新的課改理念,不斷地實踐與探索,課改再也不是套在教師身上的枷鎖,而是孕育生動課堂和塑造教師魅力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