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有群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從具象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轉變的中年段學生,習作素材較少。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筆者巧用“圖式”主題繪本內容,用情境創設力,結合本單元課文的編排意圖,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整合信息,圍繞習作的目標進行寫作,使習作成為學生自我表達、與他人交流的工具,激發起學生寫作的內在動機,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巧用“圖式”主題繪本,系統解讀教材,精準習作要求
準確把握習作單元的編排意圖,筆者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這條主線開展教學。明確“導語”,理清習作要求,圍繞一個主題,用“遷移課文”的策略,確定需要閱讀的主題,巧用“圖式”繪本進一步感悟,使寫作目標點與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相關聯,讓學生學有所得。部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寫身邊的人,嘗試寫出他的特點?!蓖ㄟ^本次習作,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人,發現身邊人的特點,首先精準習作要求:留心觀察身邊人,并發現特點。“圖式”主題繪本,依主題課本內容進行解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為習作打下鋪墊。如主題“親人”,同類繪本有《量身定做的爸爸》《我媽媽》《外公》《妹妹》;主題“同伴”,同類繪本有《湯姆和傷心的魯魯》《你不知道的三個好朋友》。
二、巧用“圖式”主題繪本,統整課內外素材,突破習作瓶頸
選擇最匹配的主題繪本,有機地結合課本中習作訓練重點,利用繪本的圖文,彼此互相關照中,成為課內習作,適度的拓展和補充、鞏固,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1.遷移“精讀課文”,統整閱讀素材
本單元圍繞“多彩童年”這一主題,編排了4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呈現出了多姿多彩的兒童生活,展現了童年生活的純真和美好。第十八課《童年的水墨畫》以詩歌的形式,呈現了鄉村兒童的自由自在。作者張繼樓以兒童的視角寫著兒童的故事,字里行間流露出孩童間忘我的快樂。教師指導學生運用繪本中的借助插圖、發揮想象,結合生活實際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體會童年生活的樂趣。同類繪本有《爸爸,我要月亮》《我當哥哥啦》《我去外婆家》等。如《剃頭大師》,是來自于國際安徒生提名作家秦文君的作品。作家把童年趣事一一展現在讀者面前,雖是平常人家的小故事,卻向讀者充分地傳達了每個孩子自己的快樂。以大量同類的主題繪本,拓展閱讀,為習作打開各多的思路。
2.巧用“圖式”主題繪本,貫穿習作要點,提升語文素養
第一,圍繞繪本交流,點擊習作人物。一是圍繞主題,直擊人物。圍繞主題說故事的繪本有很多。如繪本《瑪德琳》,一個敢抓老鼠、敢沖老虎伸舌頭、敢伸開胳膊走過橋沿兒、生病了,弄得同學們也鬧著想去住院的女孩。而這一切的事情,都是因為她是個有“樂天派”性格特點的小姑娘;二是秒用詞語,活現形象。在《大家全都不一樣》中,就以常用的動詞“走、飛、跑、游、擋、躲、藏、跳舞、吃看”為軸心,加上各種狀態描述,形成各種有意思的短句。跟著活潑的動詞交朋友,能夠靈活地運用它活化自己的文章;三是側面描寫,捕捉精彩。主題“小書蟲”的相關繪本《愛書的孩子》,從安靜的畫面看到安格斯和露西讀書動態,再靈活運用側面描寫,烘托兩兄妹是個“小書蟲”,無論在車廂上、大樹下都會聚精會神地閱讀;四是轉化生成,曲折過程。如主題“智多星”的相關繪本《愛思考的艾伯特》,在描述事特時,轉變其原有的性質,變成另一種截然不同的事物,并加以形容、敘述的方式,在描寫時要盡量清楚具體;五是奇妙構思,充實內容。如《獅子燙火發》中,狐貍為了幫助獅子,想出來很多新鮮的做法,最后成功了;六是情感表達,感人肺腑。如繪本《多嘴的荷包蛋》,通過細節描寫國王的動作、表情、語言,把情感表達出來,文章自然會感人肺腑。
第二,捕捉繪本例子,豐滿習作羽翼。借助教材中的兩個泡泡提示,可幫助學生習作的思路。如在《媽媽的神奇時間》中,媽媽就像個陀螺一樣,忙個不停。每天早晨,就聽到她喊:寶貝啊,快起床,再不起床上學遲到了!媽媽每天覺得快沒時間了,總是在跑來跑去,就像一陣風,但又能在同一時間做一百件事,還會找到時間陪我們……在教學時,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看看書中媽媽都做了什么。接著朗讀繪本,抓住媽媽的語言特點,觀察媽媽的行為。最后請學生也想想自己媽媽平時是怎樣說話的,共同分享,突顯媽媽特點的生活事例。
第三,模仿繪本書名,習作巧取題目。習作完成了,要加上以人物特點,或人物的品質、性格、興趣愛好等的詞語,巧擬繪本書名,用改一改,換一換的方法,取個好題目。如繪本《跟屁蟲》可巧取題目為《妹妹是個跟屁蟲》,繪本《我家有個外星人》可巧取題目為《外星人來我家》,繪本《膽小鬼威利》可巧取題目為《膽小的樂樂》。
三、巧設“圖式”評改,激發習作樂趣
三年級習作目標要求,定位在“寫清楚”,不要求“寫具體”。習作中,要讓學生休會到,習作是為了與人交流,要清楚表達清楚意思,讓別人能聽明白。鼓勵學生把自己的習作與他人分享。建議學生將習作給他所寫的那個人看看,聽聽他的評價,請他用圈畫出寫得好的地方,做上表揚的記號。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展示交流。
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巧用“圖式”主題繪本做支架,與學生的現有知識建立聯結,使學生在語言表達的基礎上實現了言語思維的訓練。依據“圖式”繪本,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并形成了用語言表達的個性思維,在培養學生習作能力的同時促進核心素養的培育,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譚細龍.中小學課程與教學改革[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3]葉枚舉.繪本教學“閱讀價值”的冷思考[J].小學教學設計(語文),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