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文婷
摘 要 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的決勝之年。2020年全球經濟發展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未來,勘察設計企業應采取什么策略,拓展出更大的發展空間,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業內企業關注的話題。
關鍵詞 建筑設計;行業;現狀;發展
引言
作為勘察設計行業內企業數量最多、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建筑設計行業,近20年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一路高歌猛進,建筑設計行業雖有起伏波動,但總體還是一路向上,但未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增速下降,加之業內近5000家單位的龐大體量,十四五期間建筑設計行業必然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1建筑設計行業現狀
(1)近年來建筑設計行業經營情況良好,收入和利潤持續增長。經歷了2015年房地產行業調整的低谷后,2016年起建筑設計行業逐漸恢復增長的勢頭,近年來行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屢創佳績,2018年更是達到歷史新高。其中,2015-2018年營業收入平均年增長率為49%,設計收入平均年增長率為22%,凈利潤平均年增長率為37%。
(2)建筑設計行業企業數量多、平均規模小、市場集中度低、競爭激烈。2018年建筑設計行業共實現營業收入1.62萬億元,其中,設計收入1541.9億元,建筑設計行業從業人員(設計人員)數量為31.4萬人。根據以上數據,建筑設計行業平均企業設計收入為3248.8萬元,企業平均設計人員數量為66人,設計人員人均設計收入為49.1萬元,行業呈現出企業數量多、平均規模小、市場集中度低、競爭激烈等特點[1]。
2堅持建筑設計行業發展方向
(1)模式創新。中國建筑設計行業要有為工程建設提供全過程服務的理念愿望,服務要貫穿于工程建設的規劃、策劃、設計、施工、運維、更新、拆除全過程。強化為建設單位提供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的實施實踐。要大力倡導、鼓勵、引導建設單位聘用建筑設計企業承擔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讓建筑師真正擁有代理建設單位發布工程建設指令和認可工程的權力,真正發揮建筑師的主導作用。同時,要大力推行工程總承包。對于工業項目,倡導采用EPC模式,充分發揮工藝工程師的主導作用和全過程工程設計、咨詢、管理能力,實行“交鑰匙”工程。
(2)制度創新。第一,要加快建立完善行業制度體系。明確行業發展定位、發展方向、發展路徑、發展標準、規則等體系內容。第二,加快與國際現有通行規則接軌。尤其是工程建設標準,要加快對標、對比分析及翻譯工作,統一參數、統一原則,盡快實現國際化。第三,增加制度可操作性。如制定建筑師執業規則、建筑師負責實施指南或建筑師法等。
(3)科技創新。第一,要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完善科技創新體系,設立專門機構、人員和投入保障科技研發。第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要制訂政策,減少科技投入把握創新與轉型,努力開拓行業創新發展動能資金相關稅費,保證科技人員經費使用權、處置權。第三,加大基礎領域科技研究。優化篩選對行業發展有制約作用的課題,集中攻關。要建立行業超前領先科技研發項目清單,制訂中、遠期規劃,分期分批加以研究。第四,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優化成果運用,鼓勵多爭取國家級科技進步獎項,積極開展行業科技創新獎評選[2]。
3積極開拓建筑設計行業發展動能
3.1 總承包業務
一是有能力的建筑設計企業或集團,可以依據自身能力承接工程總承包業務,充分發揮設計企業優勢,為建設單位提供全過程產品服務。二是為總承包企業或機構提供設計咨詢服務,協助總承包單位從規劃、策劃開始,做好前期咨詢策劃,提供“造項目”咨詢服務,從源頭承接任務,也可全程協助總承包單位完成設計及設計管理業務。三是為總承包企業提供設計管理業務服務,幫助總承包企業完善設計管理體系。組織好設計交底、配合,深化設計組織等相關業務。四是為總承包企業提供項目管理服務,可以以建筑師負責制模式開展相關設計咨詢管理服務。五是中小型企業(包括總包委托的設計企業)可以為總承包提供深化設計服務,全程負責深化設計管理工作。六是為總承包企業提供各種專項服務,拓展服務空間。
3.2 全過程工程咨詢
一是要樹立為工程建設全過程提供服務的理念,把服務貫穿于工程建設規劃、策劃、設計、施工、運維、更新、拆除七個階段。二是根據不同情形和建設單位委托,可分階段、部分內容提供服務。三是既可以從事規劃、城市設計、策劃、設計、咨詢業務,也可以從事施工合同管理、工程監理、運維管理等服務。四是鼓勵參與城市更新、舊城改造業務。第五,鼓勵創新綠色安全拆除業務。
3.3 建筑師負責制
首先,利用推行建筑師負責制,設計企業可以參與工程全過程設計咨詢管理服務,受建設單位委托可以代表建設單位對項目全過程咨詢管理發布指令、進行監管并有認可工程的權力,從根本上改變建筑師的地位。其次,建筑師可以代替監理對工程建設施工進行監管,代替業主進行招投標、合同管理、報批及驗收工程,服務范圍擴展近倍,服務收費也將大大提高。再次,實施建筑師負責制,可以將工程設計與深化設計分開實施,使設計師有更多精力關注設計品質價值,更好地促進建筑產品精細化與完美度。具有建筑師負責制能力的設計企業,可以為建設單位提供全過程設計咨詢管理服務,也可為總承包單位提供設計咨詢服務,還可以為總承包單位提供單獨項目管理服務[3]。
4努力引領行業科技進步升級
4.1 營造科技創新氛圍環境
一是要提高對科技創新工作的認識。二是要制定中長期規劃,明確目標,清晰路徑。三是要營造有利科技創新的制度體系,制定激勵措施。四是要建立科技創新容錯機制。五是要充分保障科技創新資源配置和科技投入。六是從政策上進一步減免企業科技創新各項稅費,給予個人所得稅優惠。
4.2 關注數字智慧新興技術
(1)網絡技術。中國建筑設計行業應在傳統信息化建設基礎上,更加關注移動網絡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積極打造企業互聯網、物聯網應用平臺。利用平臺充分結合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BIM技術等應用,打破人、機、物以及服務間的邊界,努力促進建筑產品全生命期的數字化、模型化、虛擬化與數字孿生,以數據為驅動,實現企業高效運轉和運營,促進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2)數字技術。首先,利用大數據,可以為建筑設計開展規劃、策劃、設計、咨詢、管理提供很好的數據支撐,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大數據可以使項目信息得到共享,促進項目更好協同,減少協作成本,防止工程建設腐敗的發生。再次,大數據的應用可以減少大量重復勞動,使設計師有更多精力關注建筑品質價值。
(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將使建筑設計發生質的變化。一方面,設計師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使設計更主動、更方便、更快捷,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中的虛擬、增強技術使設計更直觀、更美觀、更易于與使用者溝通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使建筑更具“靈感”、更具可控性,促進建筑設計的綠色化、健康化。
(4)區塊鏈技術。利用區塊鏈技術,大家在一個平臺共同工作,數據資源共建共享,可以減少數據收集所用時間及收集成本,使數據公開透明,防止工程建設腐敗、提高投資效益。
(5)建筑機器人技術。隨著5G技術的成熟,未來,建筑工地頻繁使用的建筑機器人,會給建筑設計師提出新的設計要求,需要設計師在平面設計、空間設計、裝飾設計,乃至設備結構設計等方面給予考慮。
4.3 重視傳統建筑技術升級
(1)建筑工業化技術。要大力促進建筑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應用水平,強調工程設計、深化設計統一協同,重點須關注裝配式建筑技術推廣應用。
(2)綠色建筑技術。要將綠色建筑與使用功能改善提高、健康建筑功能需要結合起來,既要綠色,又要舒適度。
(3)BIM技術。擴展研究BIM技術應用水平范圍,打通設計、施工BIM模型共享共用通道,充分利用BIM虛擬技術,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為建筑精細化提供保障。
(4)建筑更新改造技術。未來,城市建筑更新改造業務會日益增多,全行業要提早準備,要掌握建筑三維掃描、建筑加固、建筑修繕、建筑拆舊如舊等技術,讓舊建筑煥發新貌[4]。
5結束語
十四五期間對于中國來講將是至關重要的一個階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期,對于建筑設計行業亦是如此。面向未來,建筑設計行業所面臨的多方面趨勢性變化,正是轉型發展這一階段特點的具體體現。因此,建筑設計企業應大力加強行業創新,引領行業升級,從而推動建筑設計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偉.十四五建筑設計行業發展瞭望[J].建筑設計管理,2020(4):51-52.
[2] 張世杰.建筑設計行業未來發展展望[J].中國勘察設計,2020(4):20-23.
[3] 郭剛.從上市公司看2019年設計行業的發展[J].中國勘察設計,2020(6):56-59.
[4] 王秀娟.建筑設計行業成本分析與控制[J].財會學習,2020(12):157-158.
作者簡介
李倩(1982-),女,湖南長沙人;學歷:本科,職稱:工程師,現就職單位: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方向: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