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輝
【摘要】老師要有良好的心態,平時多關心學困生、幫助學困生,給他們力量與自信。要捕捉學困生的亮點,讓他們能展示自我。輔導學困生的策略有很多,需要老師不斷去探索,面對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策略。
【關鍵詞】內部原因;外部原因;輔導;策略
什么是學困生?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學習困難、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這類學生基礎比較差,對學習沒信心也不感興趣,學習習慣和方法有明顯缺陷。(1)學困生主要有兩種表現,一種是內向型的學困生,表現膽怯、自卑、孤僻、冷漠。另一種是外向型的學困生,表現為自由散漫、沖動暴力、逆反心理嚴重,他們不但學習成績差,紀律也差,過于活潑,讓老師很是頭痛。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老師要采取怎樣的措施去輔導轉化學困生?
一、學困生形成因素
(一)內部原因
1.惰性心理。對學困生來說,成績比較差,惰性是重要原因。不良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想其他事情、發呆或者做小動作,學困生對教師布置的作業要么不按時完成,要么抱著應付的態度完成。
2.畏難心理。有些稍難一點的需要思考一下的問題,不愿去思考,作業抄襲同學的或胡亂做一下,甚至不做。
3.自卑心理。學習成績一直處于班級的“底層”,內心深處很自卑,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習缺乏自信心。
4.依賴心理。這類學困生學習不自覺,上課依賴老師,作業依賴同學,把學習的希望寄托在老師和同學的身上。不能堅持學習,平時貪玩,經不起誘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學習方法不當。這類學困生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后完成作業了事,遇到探索性問題時,不知所措,分析綜合的能力較差。
(二)外部原因
1.基礎差。知識基礎比一般學生差,這類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
2.社會原因。由于電腦、手機使用普及,電視節目豐富,讀書無用論等對學生會產生不良影響,會造成學生厭學、棄學等。
3.家庭的原因。目前農村有多家長外出務工,將孩子丟給老人帶。 老人要么溺愛,要么不管,要么無力管,要么管而不聽。在外務工的父母因無法照顧孩子而心存內疚,在物質上又過多滿足孩子,導致部分學生好吃懶做,不愛學習。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對孩子的教育是老師的事,學生犯錯后,不主動與教師配合,有時與學校、老師發生沖突,助長了這些學生的不良行為,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導致這部分學生受到冷遇,困難得不到及時解決,隨著問題的積累,成績下降,淪為“學困生”。
二、輔導學困生的策略
不管什么原因,老師要有良好的心態,平時多關注學困生,對學困生要有愛心、耐心、細心。輔導學困生確實有困難,要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筆者認為可以從六方面進行嘗試輔導。
(一)創建學風好的班集體,帶動學困生積極學習
學風好的班集體,紀律嚴格的班集體,可以帶動學困生積極學習。剛接到新班級,安排兩個最得力的班干部,組織和管理班級紀律,每節課上課前,每天早上和中午一到學校,兩個得力的班干部會組織全班同學讀書,一個班干部帶讀,另一個班干部在下面巡視組織紀律。老師事先吩咐指導班干部帶讀的內容和管理方法。不讀書的或不認真讀書搗亂的,要求班干部叫他們站著或者記名字由老師處理。在這樣好的班級里學習,學困生各方面都會有進步。
(二)成立學習小組,開展結對活動
若要老師對班里所有的學困生親自輔導,是沒時間也沒有那么多精力的。把學困生和優秀生搭配起來成立學習小組,開展結對行動,督促和激勵學困生積極學習、快樂學習,這樣既減輕老師的擔子,又輔導了學困生。比如現在我們班有60人,4個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剛好有15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推選一個優等生為小組長。成立學習小組要有制度約束,我們班學習小組采用打分制,在黑板的一個角落畫一個小表格,每天公布每個學習小組的分值。半個月評選一次優秀學習小組,優秀小組都有獎勵。筆者把學困生和優等生編為同桌,要求每個小組長上課的時候要提醒督促學困生認真聽課,每天要輔導檢查學困生的作業。前段時間,筆者班有一個叫小倩的女學生,她在班里的學習成績中下,因為她的作業不認真完成,要重做,老師在班里宣布她的學習小組被扣了2分,她的眼眶馬上就紅了,充滿了眼淚。她意識到她的行為給小組拖后腿了。從那以后,小倩每次的作業都很認真完成,經常為小組爭榮譽,成績明顯提高,成立學習小組可以激勵學困生不斷上進。成立學習小組讓學困生和優秀生親密交往,一起學習一起玩耍那么學困生會受到優秀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
(三)巧用評語,激勵上進
作業寫上評語實際上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老師批改學困生作業巧用評語,可以調動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樹立其學習的信心,能收到“四兩拔千斤”的效果。
如,表揚作業做得好的可以這樣寫評語:“你真棒!”或者“最近學得真棒!”“這一次做得不錯,再努力些就會更棒!”作業做得不好的可以這樣寫評語:“認真寫了嗎?我喜歡你上次的作業!”或者“別灰心,再來一次好嗎?”對于作業拖拉的,不認真完成的,可以這樣寫評語“老師相信你,今后能按時完成作業的” 或者“你很聰明,如果字再寫得好一點,那就更好了!”或者“不懂的地方,老師歡迎你來問”……
批改學困生作業用上人文性激勵評語,讓學生享受有人情味的陶冶,有利于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捕捉亮點,培養信心
學困生往往會被老師和同學們遺忘。老師要時刻把學困生放在心上,給他們多創造機會,捕捉學困生的亮點,讓他們能展示自我。一點點成功“會給他帶來無可比擬的歡樂、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淺顯的教學環節讓學困生參與,布置一些比較淺顯的作業讓學困生做。讓學困生享受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習信心。比如,用筆標出自然段的序號,這篇課文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筆者會特意指名學困生回答,這樣淺顯的題目一般的學困生都會,這個時候老師給予一定的肯定和評價。或者進行小組朗讀自然段比賽,開火車朗讀生字自然段等,如,筆者班上的小珊,性格內向、孤僻,學習成績中下,平時測驗考四五十分。前段時間,教研室的顧主任來筆者班推門聽課,聽完課之后,顧主任隨堂讓筆者班的學生聽寫7個詞語,7個詞語小珊寫對了5個。課后,筆者專門在班里表揚了小珊,從那以后,小珊學習認真,連續兩個單元語文測驗和期中測試都考及格了,期中測試的第一道題讀拼音寫詞語是全對的。為此,筆者在班里又再一次表揚小珊學習進步,并發了獎狀。現在小珊一見到筆者都很開心,禮貌微笑,與筆者親近。所以,表揚學生的亮點確實能讓他們在取得成功的喜悅中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他們在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們沒有遺忘他們,并且非常重視他們,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自覺形成。久之,他們就會愛學習。
(五)個別輔導,提高成績
教師是一份良知職業,為了學困生的前途,對于有潛力的學困生,老師組織個別輔導是很有必要的。記得筆者的孩子在讀一年級的時候,筆者經常去孩子老師的辦公室,發現孩子的數學老師在辦公室輔導學生做計算題,筆者笑著問:賴老師,你教兩個平行班的數學,任務挺重的,課間時間都不休息。賴老師是這樣回答筆者的:“這個學生輔導一下能進步,就要輔導一下,要不以后升到二年級就跟不上,到高年級就會被丟了。”現在筆者班的數學老師會利用體育課,組織個別學困生在課室里指導補習,最近筆者班數學不及格的學生比以往少了,平均分也有所提高。
(六)積極與家長溝通,提高教育質量
教師可通過家訪、電訪、校訊通等多種形式與家長相互交流,溝通信息,和家長為了學生的成長目標達成共識。現在我們學校的每個班都開通了班級微信群,老師可以在微信群里,可以上傳學生在校表現的圖片,布置作業,還可以個別聯系等功能,很方便。比如,筆者班的小洲,是個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務工,一直由奶奶帶著,小洲書寫很不認真,學習成績很不理想,為了讓他的父母知道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筆者特意拍下小洲的作業書寫上傳給他的家長,并留言道:孩子基礎不好,字也寫得不夠端正,學習成績不理想,家長平時要經常和孩子溝通,輔導孩子的學習。一段時間后,小洲變得比以前愛學習了,這學期中考,小洲雖然不及格,但進步了幾十分。再比如,筆者班的小濤,也是個留守兒童,由奶奶帶著,性格內向、孤僻,整天繃著臉,上學期有一段時間發現他的作業不按時完成,書寫不認真,學習成績退步了。筆者用手機發信息給他媽媽,要求做父母的多關心孩子,經常打電話和孩子溝通,開家長會的時候還特意和他奶奶反映情況。這學期小濤明顯開朗了很多,學習進步很大,現在每次語文測驗都是90分以上,像這樣的學生還有小紅、小斌,筆者在班里專門特意表揚了他們,并發了進步獎狀,拍了照片放到微信群里,家長為自己孩子的進步紛紛點贊、表揚。所以,在班級的微信群里,筆者會經常提醒家長要多關注自己的孩子,多關心孩子的生活,多鼓勵孩子積極向上,爭取進步。
教無定法,輔導學困生的策略有很多,需要老師不斷去探索,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策略,關鍵是老師要肯去做,不要怕麻煩,不要怕辛苦,走下講臺、彎下腰來,親切地關心學困生、幫助學困生,給他們力量與自信,讓這些掉隊的學生盡快追上隊伍,同時,也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家長的大力配合,輔導學困生工作才能夠做得更好的。
總言之,教師的愛是奇妙無窮的東西,教師只有時時處處播撒無微不至的愛,才能夠融化學困生的心。
參考文獻:
[1]李獻林,張淑清.學困生心理特征與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