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傳

【摘 要】目的:分析消化性潰瘍治療中應用膠體果膠鉍膠囊的價值。方法:分析對象選擇于2019.2~2020.2期間在我院就診的8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抽簽方法實施分組分析,44例開展常規治療方案的患者納入對照組,44例開展常規+膠體果膠鉍膠囊治療方案的患者納入實驗組,對2種治療方案的實施效果進行對比和分析。結果:相對比于對照組,實驗組獲得更為明顯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相對比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總治療有效率提升明顯,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縮短,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明顯,2組對比數據差異性明顯(P<0.05)。結論:消化性潰瘍治療中應用膠體果膠鉍膠囊可促進療效提升,且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建議推廣。
【關鍵詞】消化性潰瘍;膠體果膠鉍膠囊;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969.4? ? ?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121-01
消化性潰瘍在臨床上作為一種消化科疾病類型極為常見,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必須保證治療及時、有效。在臨床上消化性潰瘍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其中常規治療方法為抗生素三聯用藥,然而卻有很多影響因素,無法獲得滿意的療效。我院在治療實踐中發現膠體果膠鉍膠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促進療效提升,同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協同作用較好,本次研究對其應用價值進行進一步分析,分析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分析對象選擇于2019.2~2020.2期間在我院就診的8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抽簽方法實施分組分析,44例開展常規治療方案的患者納入對照組,該組患者男女例數分別為24/20(例),平均年齡為(45.25±3.28)歲(28~70歲),平均病程為(3.78±1.15)年(0.4~6年);44例開展常規膠體果膠鉍膠囊治療方案的患者納入實驗組,該組患者男女例數分別為24/20(例),平均年齡為(46.28±3.16)歲(27~69歲),平均病程為(3.80±1.20)年(0.5~6年),統計學處理2組患者基本臨床信息,對比數據差異性并不明顯(P>0.05),顯著提升本次研究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方案為常規治療方案,抗生素三聯療法,口服阿莫西林,1000mg/次,2次/d;口服克拉霉素,500mg/次,2次/d;口服泮托拉唑,40mg/次,2次/d,前兩種藥物均在餐后口服,而后一種藥物在餐前口服,同時,前兩者藥物10d持續治療后,以患者實際的情況為依據要停藥,而泮托拉唑要進行4周的持續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同時,應用膠體果膠鉍膠囊,餐前口服治療,3粒/次,3次/d,共進行為期4周的持續治療。
1.3評價指標
本次研究的評價指標為臨床療效,評價標準為:經過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經上消化道鋇餐X線檢查顯示,潰瘍面已經愈合,不存在炎性反應評價為痊愈;經過治療,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明顯,經上消化道鋇餐X線檢查顯示,潰瘍面基本愈合,炎性反應輕微評價為顯效;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經上消化道鋇餐X線檢查顯示,潰瘍面縮小50%左右評價為有效;與患者治療前相比,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和潰瘍面無變化或惡化評價為無效;對2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發生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記錄和對比[1]。
1.4統計學分析
2組對比數據處理和分析均選擇版本為SPSS21.0的軟件包,驗證計量數據和計數數據分別以t和X2為方式,統計學意義判定以P<0.05為標準,表明對比數據差異性明顯。
2 結果
2.1對比2種治療方案的開展效果
相對比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總治療有效率提升明顯,對比數據差異性明顯(P<0.05),詳情如下表1所示。
2.2對比2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實驗組、對照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分別為(4.85±2.28)d、(9.58±3.35)d,相對比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縮短明顯,對比數據差異性明顯(t=7.7426,P<0.05)。
2.3對比2種治療方案開展后發生不良反應情況
實驗組患者有4例發生不良反應,分別為頭暈、腹脹、口苦、乏力,總發生率為9.09%;對照組患者有11例發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與實驗組相同,例數分別為2例、3例、3例、3例,總發生率為25.00%,相對比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總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明顯,對比數據差異性明顯(X2=3.9379,P<0.05)。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必須保證及時治療,否則或導致各種嚴重并發癥被引發,比如出血、穿孔等,甚至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消化性潰瘍的致病原因較為復雜,勞累過度、飲食不規律、過量飲酒等均會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生,另外還與感染幽門螺桿菌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同時,胃酸分泌異常,在酸性環境下十二指腸、胃長期存在過長持續時間,會降低黏膜保護作用,滋生幽門螺桿菌,惡性循環形成,使得該病治愈時間長,且治愈困難,因此,對該疾病治療重點為對胃酸進行有效抑制。在臨床上消化性潰瘍主要應用抗生素,而大量應用會增加耐藥菌株,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2]。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三聯療法,抗菌藥物與質子泵抑制劑聯合應用,雖然可獲得肯定的療效,但是也會增多耐藥菌株,使得治療難度增加。膠體果膠鉍膠囊作為一種產物,果膠復合鉍,經口服治療,在胃腸道中發揮作用,保護薄膜會形成,可促進上皮細胞形成,對黏液分泌進行促進,以此修復受損細胞,同時可將幽門螺桿菌有效殺滅,與常規治療方案聯合應用,可對炎性反應進行緩解[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此治療方案效果確切。
綜上所述,消化性潰瘍治療中應用膠體果膠鉍膠囊可促進療效提升,且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 麥日耶木姑麗·艾山,陳志芬.致康膠囊聯合PPI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9,27(10):764-767+771.
[2] 蔣財有.膠體果膠鉍膠囊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20):37-38.
[3] 葉建樑.雷貝拉唑、阿莫西林聯合膠體果膠鉍治療Hp陽性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研究[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8,30(02):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