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萌
摘要:目的:研究體育家庭作業對促進小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作用,探討體育家庭作業對于小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影響。方法:采用實驗法,挑選無顯著性差異的兩個班級分別設定為實驗班與對照班。結果:實驗班身體素質變化有顯著性差異;與對照班相比身體素質發展也具有顯著性差異。結論:在相同體育教學條件下,體育家庭作業增加了小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頻率,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小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還能引導小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關鍵詞:體育家庭作業;小學生;身體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8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6-0222-01
引言
近年來小學生身體素質的不斷下降,學校體育課堂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體育家庭作業的開展顯得越發重要,它不僅能促進學生課后體育鍛煉,豐富小學生課余生活,還能不斷的影響著對家庭體育鍛煉的認知,體顯了體育家庭作業的重要價值。
1.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選取三年級身體素質無明顯差異的兩個班級分別設定為實驗班與對照班。
1.2 方法:
1.2.1 體格檢查、身體素質測試。
體格檢查:測量小學生身高、體重。
身體素質測試:測試內容和測試標準都是根據測試《江蘇省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測試標準》選取了:肺活量、50米、一分鐘跳繩、一分鐘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測試項目直接反應小學生的心肺功能、速度、力量、耐力、協調性、柔韌性。
1.2.2 調查問卷。問卷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學生日常生活習慣如作息時間、運動情況、睡眠情況、飲食情況等;第二部分關于小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實施情況調查表。
1.2.3 文獻資料法。通過在網上查找相關文獻,為本實驗研究提供理論指導,為論文的撰寫積累資料。在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上進行分析查找,篩選出適合的體育家庭作業的體育鍛煉項目。
1.2.4 實驗法。實驗班與對照班由同一名體育教師任教,并保持相同的教學內容,實驗班增加不同形式的家庭作業,對照班保持無體育家庭作業狀態。實驗時間為12周,每周三次體育家庭作業;實驗結束后,分別測試兩班級身體素質。
1.2.5 數理統計法。運用EXCEL表格處理和SPSS22.0軟件對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將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測試數據采用配對T檢驗。
2.結果與分析
2.1 實驗后同一班級身體素質測試項目成績均值對比分析。根據實驗數據得知,實驗班實驗前后肺活量均值分別為1678.29、1960.56;50米均值分別10.01、9.52;一分鐘跳繩均值分別為80.56、98.47;一分鐘仰臥起坐均值分別為32.56、40.56;坐位體前屈均值分別為6.98、10.98;實驗班身體素質測試項目成績均值具有顯著性差異。
對照班實驗前后肺活量均值分別為1706.38、1802.78;50米均值分別10.18、9.93;一分鐘跳繩均值分別為82.89、86.48;一分鐘仰臥起坐均值分別為31.89、35.89;坐位體前屈均值分別為7.13、8.25;對照班身體素質測試項目成績均值有所增長但是無顯著性差異。
2.2 實驗后不同班級身體素質測試項目成績均值對比分析。根據實驗數據可知,實驗班與對照班肺活量均值分別為1960.56、1802.78;50米均值分別9.52、9.93;一分鐘跳繩均值分別為98.47、86.48;一分鐘仰臥起坐均值分別為40.56、35.89;坐位體前屈均值分別為10.98、8.25;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各項目測試成績均值具有顯著性差異。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知,實驗班與對照班雖然在相同體育教學條件下,但是實驗班每周增加三次體育家庭作業,所以實驗班學生身體素質發展要好于對照班。小學生身體素質發展除了受遺傳、營養、環境等因素影響外,體育運動的時間、頻率也是影響小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體育家庭作業增加小學生體育運動的時間、頻率對于小學生身體素質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體育家庭作業對于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實驗班學生身體素質有很大提高,與實驗前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
沒有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對照班學生身體素質雖然有所增長,但不具顯著性差異。
在相同的體育教學條件下,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實驗班身體素質發展狀況要好于對照班,兩者具有顯著性差異。
3.2 建議。在正常的體育教學后,合理的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增加體育鍛煉的時間、頻率。
體育家庭作業需要家長和學校的積極配合,保證體育家庭作業完成的質量和效果。
體育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時,作業布置的內容要符合小學的實際情況,要考慮家庭體育鍛煉的條件。
體育活動有利于小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在保證正常體育教學外,還要利用更多課余時間安排學生體育鍛煉如大課間活動。
在課余時間家長要重視小學生的體育鍛煉,要增加小學生課外鍛煉活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