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麗

【摘 要】 目的:分析居家式自我護理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應用效果,并分析居家式自我護理對患者心功能及自護能力的影響。方法:研究選擇的時間是2018年6月~2019年6月,研究選擇的對象是在此期間入院接受慢性心衰的6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療方法,在此基礎上輔助護理措施,所有患者分別接受居家式自我護理和基礎性護理。結果:護理前,基礎組患者心功能指標(3.05±0.49)、(45.59±5.08)、(304.58±37.98)與實驗組(3.06±0.52)、(45.73±5.25)、(304.15±37.84)之間無差異,(t=0.07,P=0.93),(t=0.10,P=0.91),(t=0.04,P=0.96),P>0.05;護理后,實驗組的CO(3.35±0.32)、LVEF(53.72±4.06)、6MWT(441.58±45.82)均明顯高于基礎組CO(3.13±0.48)、LVEF(47.98±4.71)、6MWT(310.64±41.55),(t=2.16,P=0.03),(t=5.25,P=0.00),(t=12.07,P=0.00),P<0.05;患者出院后3個月,實驗組的自護技能(27.52±4.34)、自我責任感(18.91±3.58)、按時復查(37.82±6.31)、自我概念(23.01±3.04)的自護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基礎組自護技能(19.06±3.63)、自我責任感(11.92±4.67)、按時復查(32.94±5.28)、自我概念(15.26±4.87),(t=8.55,P=0.00),(t=6.75,P=0.00),(t=3.38,P=0.00),(t=7.66,P=0.00),P<0.05。結論:居家式自我護理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能夠起到理想的應用效果,并且對心功能及自護能力的的影響都較好,護理后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有了明顯改善,患者的自護能力也得以提升,因此,臨床建議將居家式自我護理優先推廣到其他老年慢性心衰患者。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常規護理;居家式自我護理;自護能力;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224-01
慢性心衰即慢性心力衰竭,致殘率和致死率都較高,患者預后較差,需要配合適當的護理措施。本次研究就針對65例患慢性心衰者開展,通過對比不同護理措施,分析居家式自我護理的應用價值[1]。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治療慢性心衰的65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患者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間入院。將患者根據護理方式分為基礎組和實驗組。基礎組:33例患者,18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在60~80歲之間,平均(70.52±6.41)歲;實驗組:32例患者,19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在61~79歲之間,平均(70.63±6.58)歲。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結果為P>0.05。
1.2 方法
基礎組接受基礎性護理;實驗組接受居家式自我護理,內容如下:(1)心理輔導。慢性心衰的治療周期長,患者容易因為住院時間、病痛、治療費用影響心情,護理人員就要耐心傾聽患者主訴,針對患者負面情緒的來源,進行心理輔導。(2)定期隨訪。在患者出院時,建立微信群,成員主要包括患者、家屬、主治醫師以及護理人員,護理人員定期在群里發布有關健康知識的內容,包括飲食、運動、情緒、藥物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鼓勵患者積極在群里說出自己的疑慮,定期進行解答,對于難以用文字溝通的,護理人員可以定期進行電話隨訪。(3)用藥指導。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掌握藥物的服用方法,并叮囑患者服藥期間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服藥積極性。(4)運動指導。護理人員在患者出院時綜合評估其心功能水平和運動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的運動計劃,對于活動能力差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指導其進行呼吸訓練或在室內緩慢行走;對于心功能良好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對其進行室外心肺功能訓練,提高其運動耐受力。(5)飲食和生活指導。叮囑患者禁煙禁酒,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睡眠;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保證維生素、蛋白質的攝入量。
1.3 觀察指標
(1)觀察患者護理前和出院后3個月的心功能水平。(2)分析患者的自護能力,主要有自護技能、自我責任感、按時復查、自我概念四個維度。
1.4 數據處理
通過SPSS 21.0 軟件處理數據,心功能水平、自護能力均用(-x±s)表示,t檢驗,P<0.05。
2 結果
2.1 心功能水平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和出院后3個月的心功能水平,護理前,無差異,P>0.05;出院后3個月,實驗組明顯較高,P<0.05。
3 討論
居家式自我護理為患者講解病情,治療方法以及出院注意事項等,能夠增強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制定個性化的出院指導[2],與心理疏導相結合,加強了患者的對自我管理的重視程度,通過微信群也能夠使患者的疑問及時得到解答,醫護人員對患者出院后的病情發展有了更詳細的了解,從而知道患者更好進行出院后的康復[3]。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自護能力、心功能水平在護理后,均顯著高于基礎組,P<0.05。
綜上所述,給予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居家式自我護理,應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羅娜.居家式自我護理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自護能力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0):1525-1529
[2] 潘媛媛,彭羽,陳萍, 等.多元化護理模式對老年慢性心衰伴營養不良患者的干預效果研究[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9,14(1):118-122
[3] 于月輝.自我護理水平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特異性生活質量問卷評分影響觀察[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8,16(5):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