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慧娥 陳小平 匡靜之 禹純順
〔摘要〕 醫學科技期刊編輯出版活動中的主要參與者包括作者、評審專家、編輯、編委,共同組成生產學術、出版學術、傳播學術的共同體,主要參與者是開放、獨立、復雜的小系統,各個參與主體相互聯系、彼此影響,共同組成醫學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的大系統生態圈。遵循生生之道能使生態圈及其內部主體充滿活力、長盛不衰。堅持揚正氣、和為貴的原則,采用7維立體真相(性質、數量、時間、空間、關系、運動、變化)分析方法,分析醫學科技期刊編輯出版活動中學術共同體存在的問題,防控問題,妥善處理期刊學術獨立與各方利益(意愿)之間的關系與矛盾,從遵循生生之德、護佑生生之氣、謀求生生之效3個方面構建醫學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的健康生態,促進期刊、學術與科研向上、向前、長久共贏發展。
〔關鍵詞〕 醫學科技期刊;編輯出版;期刊生態;生生之道;7維立體真相分析方法;正氣;和文化
〔中圖分類號〕R2-0;G23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0.08.025
〔Abstract〕 The main participants i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activities of medical sci-tech journal include authors, reviewers, editors, and editorial committees. They form a community of academic production, academic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dissemination. The main participants are open, independent and complicated small systems, and each participan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They jointly form a large ecosystem of edition and publishing of medical sci-tech journals. Following the way of life can make the ecosystem and its internal subjects full of vitality and enduring prosperity.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romoting righteousness and valuing harmony, 7-dimensional truth (nature, quantity, time, space, relationship, movement, change) analysis methods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activities of medical sci-tech journals, prevent and control problems, and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and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academic independence of the journal and the interests (will) of all parties properly. From 3 aspects of following the way of life, protecting the vitality of life, and seeking the effect of life, a healthy ecology of medical sci-tech journals was built to promote the upward, forward and long-term win-win development of journals, academics and research.
〔Keywords〕 medical sci-tech journals; editing and publishing; journal ecology; way of life; 7-dimensional truth analysis methods; righteousness; harmonious culture
《周易·系辭》云:“天地之大德曰生”[1]379“生生之謂易”[1]361。“易”以“生生”為基本的存在方式,生生之道存在于自然萬物產生、發展、變化的始終。道為大自然的規律,自然萬物生于天地之間,秉天地氣化,尊生、護生、求生為生生之道。生生之道表現為自然萬物尊重規律、順應規律,表現為自然萬物生機勃勃、永遠向前向上,是一種內在的目標動力系統[2]。醫學科技期刊編輯出版活動深受生生之道的影響。編輯出版活動中的主要參與者包括作者、評審專家、編輯、編委等[3]61,他們組成生產學術、出版學術、傳播學術的共同體,其中的各個主要參與者則又是各自獨立的小系統,各個小系統彼此緊密聯系,共同組成醫學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的大系統生態圈。遵循生生之道,能充分調動大生態圈與獨立小系統內部的自主能力(包括獨立生長能力,適應、平衡傷害的保護和修復能力)[4]。明代醫家張景岳在《類經·生氣邪氣皆本于陰陽(生氣通天論)》言:“得其和則為正氣而生物,犯其變則為邪氣而傷物,其生其死,皆此三五耳,故為壽命之本。”[5]生態圈及內部各個獨立主體要實現健康發展,關鍵在于揚正氣、和為貴。揚正氣,需要編輯出版活動遵循生生之道,尊重科研規律、尊重作者成長規律、尊重醫學科技期刊發展規律(循正道),同時積極發揮參與主體的正能量,實現參與主體的優化;和為貴,即調和多方利益與需求,察其不和,調其不和,使各個參與主體生機勃勃,緊密合作,學術活動、科研活動與辦刊活動在內容、載體、過程、成果等諸多方面有機結合,實現“刊學研”共贏[6]。揚正氣是生態圈及內部各個獨立主體長久發展的前提;和為貴是實現生態圈內部各個獨立主體協同發展的關鍵。本文從尊生、護生、求生3個方面開展醫學科技期刊編輯出版健康生態建設的探索。
1 遵循生生之德,嚴守期刊規范
生生之德是事物向上、向前、長久發展需要遵守的典章規范。遵循生生之德,能為期刊的健康發展夯實基礎。期刊是刊載不同著者、譯者、編者的不同作品,有固定的名稱,以統一的裝幀形式,按期序號(卷號、期號)或時序號(月號、季號)定期或不定期并計劃無限期地連續出版的文獻[7]。醫學科技期刊隸屬于期刊,但主要服務醫療行業發展及其從業人員,具有醫療行業特有的科研與倫理規范。醫學科技期刊要遵循國家對于期刊質量的管理要求[8],同時也要遵循醫療行業特有的規范。編輯出版過程中的參與人員需要嚴格遵守國家政策法規、出版規范、科研規范、倫理規范。
1.1? 嚴格遵守國家政策法規
醫學科技期刊必須嚴格遵守《期刊出版管理規定》[9]和《地圖管理條例》[10]。例如,出版內容不得出現禁止出版的內容;重大選題需辦理備案手續并存檔;文中涉及地圖時,內容需完整準確、標識合法。
1.2? 嚴格遵守出版規范
1.2.1? 制定明確的期刊章程? (1)嚴格遵守三審三校一通讀的稿件處理流程。同時,將三審三校一通讀過程中各個階段的稿件進行存檔管理,保證編輯出版工作的可追蹤性。(2)雙盲評審稿件。客觀公正的同行評議是科技期刊學術內涵的核心基石[3]66-67。編輯部采用雙盲制度評審稿件,同時定期查閱審稿專家的審稿數量、審稿質量、審稿時效,通過邀請、表彰和獎勵有資質、有熱情、高水平的審稿專家,保證同行評議工作的流暢、高效和規范。
1.2.2? 嚴格管理期刊質量? 根據《報紙期刊質量管理規定》[9]:期刊內容質量、編校質量、出版形式質量、印制質量中有1項不合格者,期刊質量評定為不合格;編校差錯率超過萬分之二,期刊編校質量評定為不合格。期刊質量管理已納入意識形態巡視考核內容,主管單位、主辦單位、社領導、編輯部主任與各位編輯高度重視期刊論文質量,嚴格遵照規定要求,加強期刊管理,提升論文質量,維護期刊質量與大學聲譽。刊載的論文必須符合4項要求[8]:(1)政治要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遵守政治紀律;認真貫徹和體現國家有關科學技術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條例;正確執行有關保密、版權、專利、國界等項規定;弘揚科學,反對迷信。(2)學術要求。選題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社會需求、面向先進文化;論文或者理論有創新,或者應用前景廣闊,或者文化內涵豐富。(3)編輯要求。論文中事實、知識、設計、邏輯、語法、數據、公式、反應式、結構式、數字、單位、參考文獻著錄、格式的差錯率低于萬分之二;文章層次分明,結構嚴謹,條理清晰,邏輯性強,文字精練,主體突出,論證有力。(4)出版要求。出版形式正確,印刷清晰,墨色濃淡相宜、均勻、無污跡。
1.3? 嚴格遵守科研規范
1.3.1? 嚴查學術不端行為? 每篇稿件均采用“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進行抄襲與剽竊、偽造、篡改、不當署名、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檢測。圖書通常未進入檢測系統的數據庫,需要編輯根據論文作者與圖書著者的學術傳承關系、主題篇章的內容相關性進行分析和判斷,核查書籍與論文中的內容。名中醫經驗論文中很多案例出自已經出版的圖書,論文可以合理引用,但不能漏引,而且應該突出科技論文的創新性,通篇論文復制比應低于20%。
1.3.2? 臨床試驗注冊? 任何以人為對象的前瞻性研究試驗,包括病因研究、預后研究、診斷試驗研究、流行病學研究等,都應當自募集第1位患者之時或之前,在公共數據上公開其所有的設計信息,并允許公眾免費查詢、評價及追蹤試驗結果[3]29-30。世界衛生組織建立了國際臨床試驗注冊平臺,我國有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臨床研究論文需提供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臨床試驗注冊號。
1.3.3? 嚴格遵守倫理規范? 根據《實驗動物管理條例(2017修訂)》[11]《赫爾辛基宣言》[12]《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13]等國際慣例和我國法規,涉及動物、人等生命體的生物醫學實驗需要通過相應的倫理審查才能開展。動物實驗論文、臨床研究論文需提供倫理委員會倫理審查項目編號、審批文件復印件,以人為對象的試驗還需提供試驗者或其直系親屬的知情同意書復印件。
2 護佑生生之氣,編輯履職盡責
生生之氣是使事物向上、向前、長久發展的正能量。護佑生生之氣,能為醫學科技期刊發展注入活力。作者、科研團隊、期刊的發展都會經歷從弱小到強大、從稚嫩到成熟的過程。編輯要以善意、幫助、鼓勵的態度和語言對待作者,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尊重學術傳承規律,護佑學術發展的生生之氣。同時,對于來稿中的各種差錯與不足,編輯要以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精神將各種差錯消滅于出版之前。為此,編輯必須在以下3個方面履職盡責,發揮正能量。
2.1? 把關職責
質量不合格的論文嚴重損害期刊形象,也給作者、學術團隊、科研機構帶來負面影響。編輯是學術傳播的把關者,只有通過評審錄用、經過修改完善的論文才能進入社會傳播系統。作為把關人,編輯首先要把好方向關。違背法律法規、社會利益、科學精神、學術誠信的論文,一定不能放行。其次要把好學術關。優秀論文應該選題新穎、方法科學、內容原創、結果有效、邏輯性強。低劣研究論文一定不能放行。第三要把好質量關。編輯加工需對稿件中的病句修改潤色,對格式體例、規范術語、量、單位、參考文獻著錄等進行規范修改,確保稿件真實、準確。質量不合格的論文,一定不能放行。
2.2? 教育職責
優秀論文作者往往在知識、態度、行為3個方面有較高的素養。編輯出版活動中,編輯應積極發揮教育職責,通過建平臺、走出去、請進來等不同編輯行為,幫助作者成長,促進優秀論文產出。
2.2.1? 建平臺? 編輯部編委成員、審稿專家具備很高的科研素養與論文撰寫能力。編輯部組建學術交流平臺(微信群),邀請編委、審稿專家介紹科研項目申報經驗、在研課題研究方向與內容,指導論文提升學術質量;邀請自然科學編輯、人文社科編輯,共同帶教論文書寫規范、組稿約稿策劃;邀請圖書編輯,介紹圖書項目申報;邀請SCI論文作者,介紹外文論文書寫規范與投稿經驗;邀請國家級學科、課題、平臺的科研骨干分享信息,答疑解惑,促進科研團隊、臨床團隊、編輯團隊的交流、合作、互相學習。
2.2.2? 走出去? 編輯應經常深入學院、醫院,向作者群體宣講期刊相關法律法規、科研規范、倫理規范,以及科技論文的書寫規范、投稿信息、稿件處理流程等。
2.2.3? 請進來? 論文初寫者,往往在知識儲備、寫作態度、修改行為等方面不能適應編輯部的要求。編輯應邀請本校的論文初寫者來編輯部實地學習:(1)使用黑馬、善鋒校對軟件找出論文中的低級錯誤,幫助作者端正寫作態度。(2)告知作者論文的質量要求——差錯率低于萬分之二。(3)告知作者論文錄用的學術要求、7種語法錯誤、各種科技論文國家規定(數字、拼音、量、單位、符號、專有名詞、標點符號、參考文獻著錄等規范)。作者只有學習論文質量要求與規范,遵守論文質量要求與規范,才能寫出質量合格的論文。(4)教作者使用《中華醫典(電子書)》、讀秀學術等搜索引擎,采用原本圖書核對論文中的古文。(5)教作者使用數據庫,查閱主題相關的高質量論文,對論文提質改造。(6)告知作者編輯部三審三校一通讀的稿件處理流程。通過以上學習,作者在知識儲備、寫作態度、寫作能力、修改配合度等方面常有較大改觀。
2.3? 宣傳職責
對優秀的科技論文,高效快速出版,積極宣傳,使之發揮最大的作用[14]。編輯部開通了中國知網網絡首發出版方式,優秀論文能實現高效快速地出版傳播。對于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行業領軍專家,可采用4種宣傳方式:(1)會議宣傳。編輯部提前出版專家在學術會議的宣講論文,贈閱參會學者包含宣講論文的雜志。(2)微信宣傳。在全行業內通過微信平臺推送論文。(3)樹立專家標志性學說。專家團隊與編輯部座談討論,共同策劃、傳播專家的標志性學說,開展專題報道、連載報道。(4)全面宣傳。系統整理專家的學術成果與科普知識,采用期刊(連載、專欄、專刊報道形式)與圖書(學術圖書、科普圖書)傳播媒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深度報道。
3 謀求生生之效,刊學研共贏發展
生生之效,即事物實現向上、向前、長久發展的目標。遵循作者成長規律、遵循科研活動規律、遵循期刊發展規律,謀求生生之效,能擘畫出刊學研共贏發展的藍圖。編輯出版活動中,作者的需求、專家學者的需求與期刊的需求常常出現不一致,需要編輯妥善處理期刊學術獨立與各方利益(意愿)之間的關系與矛盾。堅持揚正氣、和為貴的原則,采用7維立體真相(性質、數量、時間、空間、關系、運動、變化)分析方法,在編輯出版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辦刊活動、學術活動、科研活動協同發展。(1)性質分析。編輯部采用同行評議專家錄用論文制度。根據審稿結果進行論文定性,可將論文分為審稿通過論文和審稿未通過論文。評審合格的論文錄用;反之則退稿。根據《報紙期刊質量管理規定》[9]和《科技期刊學術類質量要求及其評估標準》[8]的質量要求,可將論文分類為質量合格論文和質量不合格論文。刊發的論文需要質量合格,且審稿通過。(2)數量分析。同一團隊在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有單篇報道、專欄報道、連載報道、專刊報道等數量上的差異。編輯部對于院士、國醫大師、長江學者、973首席專家等科技/臨床領軍專家團隊的論文,國家級重點學科、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國家級平臺產出的高質量論文,采用連載、專欄、專刊的報道形式。(3)時間分析。博士在讀期間、副高職稱人員競聘正高職稱時期,為作者產出高質量論文的活躍期。編輯部應該主動出擊,積極約稿。(4)空間分析。根據作者地域分布,分為本地作者和外地作者。外地作者主要通過修訂文檔傳遞修改意見、修改稿和清樣。本地作者論文的學術水平與內容符合期刊要求,但書寫欠規范時,可邀請作者來編輯部學習規范,指導作者將論文修改完善。(5)關系分析。作者、審稿專家、編委與期刊的關系分為相交與相離。作者學術水平與期刊學術影響力呈正相關[15]。雖然部分高水平作者不向編輯部投稿(表現為相離關系),但是編輯部可以邀請其擔任編委、審稿專家、講課專家等(建立相交關系)。(6)運動分析。欄目編輯關注每篇稿件三審三校的處理進度;責任編輯關注當期稿件的處理進度;專欄、專刊編輯關注征文來稿情況與專欄/專刊稿件的處理進度。及時、高質量地完成期刊編輯加工和出版工作。(7)變化分析。觀察專家學者有無投稿(審稿)、投稿(審稿)數量以及來稿(審稿)質量的變化。時時關注期刊管理政策法規、科研評價指標變化。時時關注期刊的影響力、期刊等級、獎勵制度和學術聲譽的變化。
4 結語
遵循生生之道,能使事物充滿活力,長盛不衰。編輯出版活動中各個參與主體的關系、問題和矛盾,需要編輯以敏銳的洞察力、高度的責任感、較強的業務能力察其不和,堅持揚正氣、和為貴的原則,調其不和[16],將作者、評審專家、編輯、編委緊密團結成學術共同體,遵循生生之德,護佑生生之氣,謀求生生之效,營造醫學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的健康生態,既實現各個主體的獨立發展,又促進刊學研協同共贏。
參考文獻
[1] 周? 易[M].郭? 彧,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
[2] 王永炎.孔德之容惟道是從[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18(3):233-235.
[3]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技期刊出版論理規范[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4] 吳深濤,章清華,劉弘毅,等.內毒蓄損與“生生之氣”失衡——現代病證的核心機制[J].中醫雜志,2016,57(23):1985-1988.
[5] 張介賓.類經:上[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16:354.
[6] 應向偉.學術類社團以“刊學研結合”推進期刊精品化的策略與路徑——以浙江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為例[J].科技與出版,2016, 254(2):125-128.
[7] 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名詞2019[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
[8] 王立名.科學技術期刊編輯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579-594.
[9] 報紙期刊質量管理規定[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06-19(3).
[10] 地圖管理條例[N].人民日報,2015-12-31(23).
[11]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法規匯編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法規清理專輯3[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471-472.
[12] Declaration of Helsinki[J]. Journal of Boneand Mineral Research, 2020, 35(6): 1-3.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令.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P/OL].(2016-10-12)[2020-06-2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27817.htm.
[14]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專業資格考試辦公室.出版專業基礎中級[M].2015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92.
[15] 劉雪立,周? 晶,蓋雙雙.我國SCI來源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及其與學術影響力的關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077-1083.
[16] 陳? 元,易法銀,何清湖,等.中醫治療觀之調其不和[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9,34(10):4507-4509.
(本文編輯? 馬?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