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芳



摘要:劉天華是中國近現代音樂歷史進程中重要的音樂改革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一生為中國傳統音樂的復興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一生不僅為二胡創建了一整套系統的專業訓練方法,而且創作了十首二胡獨奏曲,它們集中體現劉天華在二胡藝術上中西融合的革新和藝術追求。本文以《獨弦操》為例試對劉天華二胡創作、藝術特征進行簡略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劉天華;二胡;《獨弦操》
中圖分類號:J6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0)05-00-02
劉天華是中國近現代音樂歷史進程中重要的音樂改革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一生為中國傳統音樂的復興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其中對二胡藝術的改革是最突出的音樂活動之一。他認為:“論及胡琴這樂器,從前國樂盛行時代,以其為胡樂,都鄙視之;今人誤以為國樂,一般賤視國樂者,亦連累及之;故自來很少有人將它作為一件正式樂器討論過,這真是胡琴的不幸。”。[1]“胡琴當然不能算作一件最完美的樂器,……我以為在這樣音樂奇荒的中國,而又適值民窮財盡的時候,不論哪種樂器,哪種音樂,只要能給人們精神上些少的安慰,能表現人們一些藝術的思想,都是可貴的。”。[2]經過劉天華的改革,二胡從傳統意義上的民間伴奏、合奏樂器,成為一門民族獨奏樂器,其藝術表現力得到大大豐富。不僅創建了一整套系統的專業訓練方法,而且創作了為數眾多的二胡獨奏曲,共有10首,其中《獨弦操》又名《憂心曲》,創作于1932年1月2日的北京,是劉天華去世前的藝術作品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發,日本侵略者占領了東三省,整個中國陷入痛苦之中,先生心中郁結了濃厚的憂慮和傷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下,他創作了二胡獨奏曲《獨弦操》表達對祖國和音樂事業的擔憂和期望。[3]
《獨弦操》是劉天華創作中比較特殊的一首二胡獨奏曲。整首樂曲在二胡內弦上演奏。《獨弦操》充分發揮了二胡內弦低沉、深厚、內斂的音色特點。以下本文試對《獨弦操》的音樂結構、調性色彩變化以及把位弓法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獨弦操》創作特點
《獨弦操》借鑒吸收了西方音樂的創作手法,分為A、B、C、A、B、尾聲六個部分,是西方再現三部加小尾聲的曲式結構。如下圖所示:
A樂段由兩大樂句構成,每個樂句八小節。第一樂句節拍4/4,大多是八分、四分音符,節奏緩慢,氣息漫長。一種憂郁、苦悶的情緒躍然眼前。第二樂句律動逐漸增加起來,后半部分出現連續十六分音符,音程多級進。總體來看,A勾勒出作曲家思索、詢問的藝術氛圍。值得注意的是,劉天華在《獨弦操》中使用了“合尾”創作手法,B、C段結尾處都出現A段最后三小節的旋律。
B段節拍增速一倍,2/4拍,由兩個規整八小節的大樂句構成。它有5個小樂句都是圍繞角音“3”盤旋往復,充斥著困惑、迷茫和不安的情緒,而且也透露出劉天華先生對時局、藝術發展道路的感慨。因此總的來看,A段比較強調徵音和宮音之間的色彩關系,而B段則轉換于角音與宮音之間。
C段律動較B段更快。從旋律結構來看C段旋律線起伏,情緒由不安、困惑向激動轉變,作曲家心中的苦悶噴薄而出。
在結尾處形成“合尾”的樂曲結構在聽覺和旋律感上喚起聽眾的記憶,為回歸A段做好鋪墊;而且使樂曲的節奏律動也逐漸向A段過渡。
尾聲部分在音調、節奏型等方面綜合A、B、C三段音樂元素,變化中有統一。
以上筆者對《獨弦操》進行了分析,總的來看這首樂曲具有以下幾個藝術特征:首先,《獨弦操》采用“12356”五正音作為旋律骨干,變宮音輔助。其次,劉天華運用中國傳統音樂“合尾”、加花等創作手法,使樂曲既有變化又有統一體現中國民族音樂藝術特征。其三,《獨弦操》樂曲六部分A、B是呈示部分,C段是變化部分,再反復A、B,是比較典型的再現三部曲式。因此,《獨弦操》展現出中西合璧的藝術特征。劉天華先生很好地將中國傳統作曲手法與西方曲式結構相融合,使這首小曲章法嚴謹中而不失自由、變化中蘊含統一。
二、《獨弦操》中的二胡革新
劉天華先生對二胡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我們從《獨弦操》中可以觀察出來。首先劉天華先生認為二胡與西洋小提琴同樣是弓弦樂器,二者應該也具備同樣的藝術表現力。小提琴能夠多次換把,音域跨度較大。而傳統二胡基本使用上、中把位,音域在一個八度之間,這大大局限了二胡的藝術表現力,因此,劉天華在傳統基礎上增加二胡把位。其次,劉天華參考小提琴琴弓特點使弓毛展開加強琴弦與弓毛的摩擦面,大大增強二胡演奏的音量,同時增長琴弓長度。這樣改良過后的琴弓不僅能擅長演奏氣息綿延不斷,而且使演奏者可以根據琴弓不同位置,滿足音樂藝術表演的需求。以《獨弦操》為例,劉天華由于只是使用二胡內弦進行創作,所以在這首樂曲中充分運用內弦一至五把位,將二胡各把位不同的音色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劉天華創作的《獨弦操》不僅有小提琴演奏技巧、西方曲式結構,而且也運用了中國傳統音樂創作手法,體現出劉天華從東西的調和與合作之中,打出一條新路來的藝術追求。
參考文獻:
[1]劉育和編.劉天華全集[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2]李淑琴.《劉天華全集》[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9(04):93-94.
[3]彭薇.劉天華“國樂改進社緣起”漫論[J].內蒙古藝術,2011(0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