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偉
地校課程是教育現代化改革中發展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課程門類。作為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青島市首批藍色海洋教育實驗學校,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第二實驗中學以青島市“十二五”規劃重大海洋教育課題為引領,整合資源、搭建平臺,結合學校“和樂”文化,打造出“以海勵智,筑夢啟航”海洋教育特色課程。學校以“勵智”為關鍵點,通過課程內涵開發和外延拓展,使學生在親海、知海、愛海的過程中提升核心素養,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國際視野。
內涵開發,創新“啟航”課程內容
重視校本課程內涵開發,以地方課程“海洋教育”為母本,建置整合資源庫。結合城陽區實際情況,以普及海洋知識、培養護海意識、樹立海洋精神、提升實踐能力為育人目標,著重介紹定點青島的海洋科考和經濟項目,實現對本地海洋特色文化的接納、繼承、弘揚和超越。
在地理、語文、道德與法治、美術、體育等學科中開設海洋專題,使現代海洋課程輻射各個年級、各門學科。例如:拓展制鹽、海洋捕撈等人文地理知識;引導學生閱讀有關海洋的民間文學作品,傳承“海味”文化;普及“海洋法”、領海常識、海域使用條例等相關知識;組織海邊寫生、游泳、沙灘排球等活動,喚起學生愛家園、愛海疆的情感。
深挖城陽區海洋教育資源,營造海洋教育氛圍。在城陽區海洋與漁業局的幫助下,學校建設海洋文化館作為校內海洋教育實踐基地,并在館內陳列海洋與漁業局保存的珍貴海洋標本、“蛟龍號”深潛英雄唐嘉陵捐建的“蛟龍號”1:20仿真模型、“蛟龍號”下潛深海帶回來的球體標本等。這些生動精彩的海洋教育資源,讓學生足不出校即可領略海洋魅力,從而調動起學生親海、知海的無窮興趣。
外延拓展,豐富“啟航”課程形式
打破傳統課程形式,打造“乘風破浪”系列社團課程,以每年六月定期舉辦的“逐夢揚帆”海洋文化節為展示平臺。學生們積極加入海洋剪紙、漁網編織、海洋標本、海之貝等社團以及海洋環保手工坊,收集貝殼、制作船模、創作漁民畫,提升動手、探究能力,在實踐中揚起學海浪潮。
推出“海納百川”生涯課程,先后聘請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青島市氣象局的資深專家作為學校海洋教育課程輔導員,定期開展海洋知識科普講座。
打造“海闊天空”實踐課程,使學生從親海、知海到愛海,錘煉海之品格。學校將青島韓家民俗村、紅島漁業養殖基地作為海洋課程社會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參與每年的青島漁祖郎君文化節、漁業增殖放流、世界海洋日展演等活動。同時,帶領學生走進青島海洋科普館、極地海洋世界、民超海洋教育館,參觀驅逐艦、“大洋一號”“雪龍號”科考船等。
另外,學校還特別注意發揮自身輻射作用,聯動各方力量,打造海洋教育發展共同體。例如:2016年,與貴州安順市關嶺自治縣第二中學聯合開展“海洋科普走貴州”活動,給兩地孩子的童年留下深深的海洋印記;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發展特色地校課程的經驗成果,參與、舉辦、承辦海洋教育相關研討活動;聯合中國海洋學會、青島海底世界等開展海洋科普教育,不斷積累區域合作辦學經驗。
未來,學校將立足學生主體,基于學生生活,進一步打造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海洋特色課程,開拓海洋教育面向人人、融創發展的新局面。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第二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