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躍東
2020年7月初,在江蘇省常州市教育系統暑期干部培訓班的溧陽會場上,溧陽市教育局組織科召集全市校長、科室負責人圍繞“如何提升教育管理者執行力”展開討論和交流。會上大家表示,提升執行力,“人”是關鍵因素。執行力是指有效利用資源、保質保量達成目標的能力。筆者認為,栽好集成執行樹,是造就教育幸福林的優先問題和關鍵問題。所謂集成,是指學校管理層針對應然目標與可能成就,選擇合適的途徑與方法,將適合因素有機聯合、組織、整合,達成效能最大化與全面發展最優化。如此,樹方能成林。
肥沃土壤,深化執行意識。提高執行力,首先要解決教育管理者的思想認識問題。執行的目的就是做實事,每名校長、中層干部都要堅守自己的職責。有的人因為上了年紀存在思維固化的問題,有的人因為拈輕怕重而“庸懶散”,究其根源就是執行意識淡薄。主觀進取心不夠,再好的政策與規劃也只是空中樓閣。有了執行的主觀愿望,才會去思考如何執行、如何把上級精神和具體工作實際結合起來等問題;有了這種責任和使命,學校管理人員才會牢記教育管理的職責,把精力放在教育事業上,把心思花在學校發展上,把功夫用在常規落實上,扎實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務,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發達根系,明確前進目標。執行力本質上就是一種領導力,是運用自身的影響力將目標內化為組織內部每個成員自我實現、自覺達成目標的能力。執行型的管理者不僅善于決策與執行,更要有明確的執行方向與目標,即所謂的頂層設計。如校園文化的打造,學校管理團隊要有清醒的頂層規劃與落實措施,否則就容易出現“拍腦袋”工程。
粗壯主干,提升專業素質。校長的專業素質與專業發展主要可以從三方面來體現——專業理解、專業精神和專業能力。歐美國家校長專業標準的框架主要由兩個維度構成:活動維度和素質維度。活動維度是指“校長的職業角色和職業活動”,明確校長應該做什么。專業素質維度,一般包括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等。教育管理執行到位的前提是要對教育有專業理解,理解教育的育人意義。其次,教育管理者要具備專業精神,要靜下心、沉下身,專注教育管理與教育實踐。如果學校管理團隊天天在外面轉來轉去,不深入學校課堂,不致力于課程建設,美其名曰“為學校發展奔波”,執行力從何體現?教師的工作狀態可想而知。最后,校長的專業能力更是關鍵。我國校長專業標準聚焦校長的職業角色和職業活動的專業職責。有專家提煉出校長需要的六種專業能力——規劃學校發展、營造育人文化、領導課程教學、引領教師成長、優化內部管理、調適外部環境,既簡明扼要,又系統全面。
茂盛枝葉,發展人格品質。教育管理者的人格修養與道德品質對于執行效果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主要體現在道德品質、處事品質、待人品質三方面:道德品質指教育管理者要德能兼備,不僅要有寬廣的胸懷、包容的心靈,更要做到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處事品質指的是校長處事要公平公正;待人品質指的是工作中要常懷感恩之心,對教師給予人文關懷,遇到問題學會換位思考,尤其要注意不能把校長當成官來做。
盛開花朵,構建執行機制。提高教育管理者的執行力,必須要有機制作保障——不僅要制定合理合法合情的學校管理制度,更要強調制度的執行進程。
制度是剛性、外量化的文本,本質上并沒有生命力,賦予其生命力的是其形成、執行、評價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學會關注制度執行的內在本質——不是簡單地“規范”人,而要盡量取得大多數教師的認同,把制度變成每個人的行動準則,甚至是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自覺踐行,自覺覺人。無論是誰,都應無一例外地執行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尤其是學校管理人員,更要強化制度建設管理的理念,提升和執行評價策略。
(作者系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別橋中心小學校長)
責任編輯:王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