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彩
摘 要: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對常州地區養老模式現狀和存下的問題進行分析,根據老年的心理及生理特征給出在宅養老居住空間設計的建議,在這過程中融入藝術設計的相關內容,期望為研究常州城鎮老年人在宅養老的空間規劃設計提供新的思考方式,為在宅養老空間設計提供借鑒。
關鍵詞:居家養老;無障礙通行
中圖分類號:TU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0-00-02
常州市衛健委、常州市老齡辦會同常州市人社局、常州市民政局2019面重陽節共同發布了《常州市201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常州市共有百歲老人324人,每10萬人中有百歲老人8.48人,位居江蘇省前列。據統計統計顯示常州市高齡、空巢、失能半失能比重逐年增加。隨著老年人口比重日益增高,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老年人不僅是社會的寶貴財富,而且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在解決當前的城市發展問題時,在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后,為老年人提供既住得起又感到舒心、自在的養老場所,是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后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及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影響,居家養老或者說在宅養老是中國人首選。
一、常州養老模式與適老性設計現狀分析
在常州養老方式有在宅養老(在宅養老又分獨居養老和與子女共同居住養老)、養老機構養老、老年人公寓、養老住宅、日間照護中心等方式,受國情和傳統文化影響,大多數老年人都希望居家養老,在自己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小區,更希望跟自己的兒孫生活在一起,受多年來計劃生育的影響421模式下的家庭結構,現在老年人都有自己的住房,市場上為老年人設計的空間少之又少,多數是以健康的中青年設計,家居的舒適程度關系到他們的健康所以當下為老年后半生打造完美居住空間,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數就是當下要求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老有所居”更具有實際意義和積極意義。
二、現階段常州地區居家養老存在問題
根據調查目前常州地區居住類建筑高度發達與大量建造的今天。在居住中面向老齡化社會的適老性住宅和老齡護理設施,在數量上還不及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大部分依舊停留養老機構的福利性養老層面,遠遠落后于市場日益興起的追求個性化適老空間設計需求。現階段常州市面上不論是樣板房還是居住商品房還是老舊小區住房空間定位消費群體都是身體健康的中青年人,設計方案都沒有考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并且缺乏藝術設計理念,這種供需之間日益顯著的矛盾使得是適老居家養老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三、居家養老室內場所設計理論
(一)感官刺激與直覺功能康復
據相關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知覺功能的衰退與外部感官刺激相對不足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即通過強烈的色彩對比氣味觸覺等感官的刺激,能夠有效增強老年人的知覺敏感度,同時植物具有安神鎮定、消除疲勞、幫助睡眠的作用。部分植物的香氣可以治療疾病,緩解焦慮,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露臺和陽臺花園的設計時可以適當加入植物設計,增加老年人的自然體驗感,有助于老年人舒緩情緒。人體感受感官在經歷強烈的色彩刺激之后會產生神經沖動,進而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與情緒。
(二)無障礙設施與運動功能康復
老年人的居室空間設置應配備相對完備的無障礙設施,設計人員在進行無障礙設施設計的過程中,應與老年人的運動機能以及康復狀況進行巧妙的結合。較為常見的無障礙系統有扶手和坡道,在室內空間內,扶手是相對普遍的。設計人員在進行扶手設計時,應與老年人的日常行動路線進行巧妙契合,使老年人在可以借助扶手進行步行和運動,滿足日常生活所需,進而增強老年人的運動功能。坡道主要設置在室內的位置,用于聯通室外臺階和室內地坪,設計人員在進行坡道設置時應合理布局坡道的坡度,根據老年人的臂力情況,來合理調整坡度,使老年人可以借助臂力進行爬升。
(三)空間活動和心理滿足
設計人員在進行室內空間設計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滿足老年人的日常所需,還要滿足適當緩解老年人的孤寂感。交往活動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為此人們也提出了“居家空間設計要以交流場所為核心”這一觀點。在公共區域,設計人員根據老年人的日常活動形式,設置了理發、閱覽、餐飲、棋牌、健身等等小場所。供老年人交往所用。除了休息之外,多數的老年人會在公共活動區域參加活動,據此,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重視交流場所的合理配比,根據老年人的日常交流形式以及活動愛好,進行靈活設計,滿足老年人的日常活動、交際所需。
四、居家養老模式下常州地區住宅適老設計建議
(一)行空間設計
作為老年人的居住空間設計,首先要滿足基本的行走空間無障礙通行,行走無障礙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能滿足輪椅暢通無阻,輪椅一般通行尺寸是900mm,地面無高差,材料防滑。扶手是空間安全的必備,墻面設計扶手,從家門口、玄關、到室內的主要行走動線、浴室內等方便老人在不使起身做下不再吃力,也方便老人在不用拐杖的情況下扶著墻面把手也可以無障礙通行。推拉門的軌道設計在頂界面,地面沒有軌道障礙方便老人進出不會有磕碰,輪椅能無障礙通行。
玄關空間作為家庭的入口空間是老年人經常出入的地方,首先進戶門要加寬一般要大于900mm,最好采用母子門,取消高差和門檻,地面材質應采用防滑地磚和防滑地板。此外,在行走空間設計的過程中融入藝術理念,可以使設計特色更加明顯,使老年人在行走的過程中更加小心。
(二)燈光照明設計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視覺感知能力會減退會。會有老花眼、青光眼等視覺疾病,對光環境敏感度會降低,對光環境強度、適應性調節時間加長,在居室內工作或讀書看報時,照明亮度是一般家居照明的兩倍左右,室內的光線差別要限制在最少限度內。Line實驗證明老年人對光的感受能力較弱,眼睛的晶體透光性差,對色彩的辨別能力低于年輕人得25~40%左右,分辨暖色比分辨冷色更容易。
隨著年齡的增長,視力除了色差外,有時也會變的畏懼光,因此在居住材料選用上盡量避免選擇會反光眩光的材質,也要避免在視線范圍內出現過量的點狀照明。反光主要出現在立面,例如玻璃柜上的玻璃門不僅會反光還會映照出人影。徒增幻影的誤會,過于光亮的地板,拋光石英磚或者涂上亮面漆的木地板,會產生眩光,產生視覺暫留及視線不良。采光通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應采用一次光源,特別是臥室,客廳空間。盡量在南邊保證充足的陽光和自然風。昏暗的燈光會對視覺感知器官眼睛造成不適,增加視覺負擔活動,會使老人產生消極情緒,過強的光線,會使感覺刺眼眩暈,容易產生幻光,因此在設計時要考慮老年人的心理及生理特征,人工照明設計師不能簡單地用節能燈吊燈作為光源,應采用光線柔和的散射光漫射光,不同功能空間其照度也不相同。[1]
臥室空間應保證老年人的睡眠質量。一采用光照柔和的光線。衛生間廚房間空間狹小,危險性大,應采用充足的光照,利于老年人視覺分辨能力。在保證各個空間主光源符合老年人視覺需求后,可以搭配一些輔助光源增加空間光影的層次。此外,在燈光照明設計的過程中采用藝術設計理念,使燈光在照明的基礎上散發藝術氣息,可以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色彩,使生活充滿希望。
(三)智能安全系統設計
臥室床兩邊要設置一鍵緊急呼救系統,床頭柜上要安置固定電話機。并設置親人和護理站一健通功能并且數字要放大。衛生間經常使用淋浴,要注意防潮透風,避免老年人在使用淋浴時缺氧產生危險,應安裝緊急呼救系統,使老年人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及時得到救助。衛生間可設計智能馬桶,自己開蓋,關蓋沖水,避免老年人彎腰開關或者忘記沖水。廚房間設計坐凳旁邊也應設一鍵呼救遇到問題及時呼救。老年人記憶力差,肌力下降,會忘記關掉煤氣閥,對老人的生活提供更多舒心安全幫助的是自動斷電斷火的,煤氣灶并要安裝漏氣報警裝置,增加安全性應設置智能化開關。櫥柜臺面下面,應設計容膝空間,該空間不小于650毫米,(輪椅寬度在630毫米)方便老人使用輪椅或者做著操作方便。所有柜門設置在離地400~1800范圍內,方便老人存取物品,不用做過多的肢體動作。廚房內設置坐凳并加設扶手,吊柜可以設置一鍵升降式,深度在200毫米左右。防止站立時碰撞到頭部。[2]
老年人起夜次數變多,因設計感應燈減少在臥室里尋找開關的困難,又避免老年人起夜時的磕碰。還可以設置一鍵關燈功能,在任何一個空間都可以一鍵開關燈,任何空間的燈避免在出門時還要到處關燈。客廳采用語音播報系統可以語音,對電視進行操作、臺避免老年人對電子產品使用困難。智能安全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很多安全問題,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發生。
五、結束語
居家養老為老年人住上舒適安全方便溫馨的生活環境,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在住宅設計時必須以老你人為中心,以提高生活質量和生活便利為目標,在這過程中融入藝術設計理念,使設計方法更具特色以及吸引力。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為居家養老問題解決起到一定的作用,為居家養老改造設計提供參考,降低生活中存在的各種隱患。
參考文獻:
[1]錢亞華.居家養老住宅室內空間適老化設計要點[J].農家參謀,2020(09):208.
[2]蓬懿,吳劍鋒,朱意灝.居家養老模式下適用于普通住宅空間的養老產品設計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9(1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