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鳳
摘 要:文章從分析服裝成本快速估算方法的角度研究提高服裝產品設計性價比的方法,闡述了貫穿于設計過程中的成本意識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提高服裝設計性價比的方法。
關鍵詞:服裝成本估算;服裝性價比
中圖分類號:J5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1-00-02
服裝成本對于服裝運營來講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中低端產品更重要,通常我們教科書上對于服裝成本的核算有幾種方法,分別是成本加成定價法、需求定價法以及競爭定價法。作為設計師或生產業務員,如何能兼顧各種方法,平衡產生一種快速而且比較準確地估算成本的方法,將有助于提高設計、生產中的工作效率。[1]
一、快速估算成本方法的研究
以下是我結合工廠師傅的一些方法,總結出來的幾種快速估算服裝成本的報價的方法。
(一)面料用量
給一件衣服報價,首先面臨的不定因素,是這個面料的使用量到底是多少?傳統的方法是先打版再排版,然后看那個面料的用料率是幾米?這個過程非常漫長,外貿企業用的是一種計算總面積再折算成耗量的方法,比如一件套頭衣的尺寸是長70cm半胸圍60cm袖長66cm,半袖圍是23,計算用量:
(60+2)×(70+3)×2+(25+1)×(64+3)×4=16020,即1.6平方米
1.6÷1.5(系數1:幅寬)÷85%(系數2:套排利用率)=1.26,即估算用量是1.26m。
如果是針織類面料,因為沒有穩定的幅寬,行業習慣用重量計算,上一步計算就變成:
1.6×0.3(系數3:面料克重)÷85%(系數2:套排利用率)=0.57,即估算用量是0.57kg。
(二)面料單價
其次,第二項不定因數是面料單價,可以查詢布料供應商,但參考經驗值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作為預估成本使用,公式如下:
面料單價= 加工造價等(不變部分)+紗線材料(可變部分)
通過多次測試報價可以估算出這里面的成分比重,有一種極端的情況,估算CVC(chief value of cotton)面料的針織服裝時,有業務員直接把中間碼的樣衣往天平秤上一稱心中就有數了,快速知道了用量是0.57kg。然后定款式面料的時候,已知針織面料加工造價很小忽略不計,假定全棉是A價,全滌綸短纖是B價,80/20CVC的樣衣估算即為80%A+20%B,以此類推可以產生65/35CVC、50/50、35/65、20/80等系列面料對應的產品價格。
快速估算成本對于前期批量產品的決策是非常有意義的,設計師或者這個業務員在權衡該服裝產品的審美、舒適性、挺廓型、懸垂性、易打理性等產品指標的時候會側重于其中一部分材料,比如說只選CVC,而三種CVC材料對應三種產品價格,只需要用需求導向定價法預測三個產品的市場價再除于對應估算價格,性價比一目了然。
(三)加工工價
接下來,第三項不定因素是服裝的加工工價,最準確的計算方法是測試樣衣的加工時間,排除掉工人熟練系數,再乘于工人每小時的工資就得到了工價,然而這個過程也是很漫長。快速估算工價一般用的是經驗值法,把常規基本型服裝的工價作為一個常數,然后加上款式特有的分割線、口袋、拉鏈等超出的細節部分就構成了一個個款式的工價,比如基本款公價是6元,新款式多了3個大立體貼袋,每個的工價是0.8,那么新款式的公價就是8.4元。以此類推,款式改來改去,產品成本也變來變去,快速估價可以讓設計師及時關注到服裝性價比的變化。
綜上所述,材料耗量、材料單價和加工工價構成了快速估算服裝產品的三個要點。
二、快速估算對于解決服裝設計過程中的性價比問題的意義
掌握了估算的方法,設計師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產品的性價比,目前我們一些年輕的設計師,不是沒有性價比意識,而是不知道設計過程中如何掌控性價比,使用的往往是事后性價比比較的方法,等大量的樣衣開發出來,組織設計、策劃、市場、采購人員進行審核,留下小部分的款式進行批量生產,回頭一看,好多美麗動人的樣衣在這個過程中被淘汰了,非常可惜。更嚴重的是設計師的審美被刪得支離破碎,設計師把設計傳遞到市場終端的效率并不高。因此,我認為有必要探討一下如何注意服裝設計過程中的性價比問題。
三、提高性價比的三種方法
重視服裝設計中的性價比可以從服裝設計風格、服裝色彩與圖案、服裝款式、服裝面料等要素進行分析,這些設計要素和服裝成本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服裝的性價比,其中設計要素和性價比呈正比例關系,而服裝成本和性價比呈反比例關系,設計要素水平提高通常會同時產生服裝成本的增加,但也不絕對,當服裝性能和審美價值增加而成本并不增加,這時,設計師的貢獻就非常大,我們且稱之為第一種提高性價比的方法,其次,當服裝性能和審美價值增加遠遠大于服裝成本的增加,可以稱之為第二種提高性價比的方法,最后,逆向思維,當服裝性能和審美價值的變化遠遠小于服裝成本的變化的時候,可以考慮適當降低性能和審美的要求換來更大的成本降低,我稱之為第三種提高性價比的方法。
四、影響服裝性價比的設計要素的分析
當然,服裝設計師的職責是創造傳遞富有創新創意的設計理念,設計符合需求的產品,多數情況下應該發揚“工匠精神”爭取更高品質的服裝產品設計。下面我將根據設計要素和服裝成本對性價比的影響分別進行交叉分析。
(一)設計風格
設計風格上通常簡約風格是高性價比的代名詞,直線裁剪,對稱設計,面料利用率極高,最典型的是我們的西裝套裝、標準襯衫和起源于軍裝的風衣外套,這些誕生于物資缺乏的戰亂年代的款式的面料利用率極高,比如標準男襯衫的套排利用率就達到95%。這種極致的精簡構成了經典的風格。事實上,目前我們服裝市場上的爆款概念通常也并不復雜,要簡潔耐看,設計點新穎突出,一條醒目的裝飾帶,一個具有功能性的裁剪結構,一個新的版型都可以分別構成一個產品的價值點,產品的材料利用率必須高才好從爆款轉化為經典款,不然就是容易曇花一現的時尚輪回款。20世紀90年代,簡潔簡約的歐美風格盛行,彼時也正是市場營銷領域推崇“顧客價值讓渡”概念的年代,一開始這種極其簡約的風格很新穎,代表著意識形態的新概念,服裝設計理念也恰逢其時地往前推進了一大步,然后它從流行的浪潮中緩緩降落,但是由于這類服裝具有高的性價比和舒適性,它最終并沒有消失,而變成了至今長期存在的一種風格,歸根結底服裝的高性價比起了重要作用。[2]
(二)顏色和圖案
就顏色來說,高性價比的服裝顏色是易于搭配的居多,一條褲子可以搭配多件上衣,他的價值就更大,因此,不宜設計過多的配色,應該更關注產品概念,在批量生產的時候,單品設計容易達到經濟生產批量,成本會最低,兩項疊加就產生了性價比很高的款式。而流行色的使用是因為可以憑借獨特性和排他性產生高溢價,歸根結底更接近于裝飾性圖案的功能。就圖案來講,不宜在夏季使用大面積膠印圖案,人們穿著這樣的服裝會感到很悶,尤其是童裝更不合適,大面積膠印圖案增加了成本,卻降低了服裝的使用價值,是性價比很低的設計,也不符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另外,有的圖案會使用其他工藝,比如刺繡、水洗等在生產過程中次品損耗量會增加,比如珠繡、水鉆裝飾等雖然提高了服裝審美價值但需要小心洗滌和熨燙,服裝易打理性降低。使用圖案肯定是增加成本的,但也帶來審美價值的提升,當他的審美價值遠遠超出成本,就是增加性價比的設計,而有些沒有意義的圖案是降低了產品性價比,應該杜絕。
(三)款式
款式是決定服裝性價比的一個關鍵因素,款式的改變帶來樣板的變化,樣板的變化又帶來材料用量的變化,其次,款式的改變還使得制作過程發生改變,加工工價也會變動,要降低成本,通常需要局部改版提高排版利用率,或者變化款式細節促進加工工藝簡化,當然更多時候是為了服裝產品更好看更好穿。設計師的改款行為可以有很多種可能性,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有能力對成本的改變進行快速估算,可以有助于設計師判定哪些改變是有利的,設計作品在后續的產品化過程中會更順利。設計師是服裝企業的靈魂,所謂“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有能力掌控產品性價比的設計師是難得的,想要提高設計部門的性價比意識和市場化意識,與其寄希望于讓設計師如何提高對性價比的感性認識,不如通過培訓設計師如何快速預估成本來實現。
(四)面料
面料是和款式是密不可分的設計要素,面料的剛柔性和懸垂性需要滿足款式的需要,然而,在一定的性能范圍內面料可以有細微變化而不影響款式,從前文服裝快速估算方法得知面料克重、成分和成本密切相關,通常需要通過減克重或使用混紡紗來實現,比如夏季服裝減少面料克重同時提高了涼爽舒適性,比如前文提到的使用CVC面料代替全棉同時提高了挺廓性,比如使用滌綸仿真絲雪紡代替真絲雪紡同時提高了易打理性能,比如使用針織面料代替梭織面料同時提高了舒適性,這些面料的更替和最終形成一股潮流,即是大眾選擇的結果也是因為性價比的提高起到了關鍵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國聯,王海燕.成衣生產技術管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溫平澤,馮旭敏.現代服裝工程管理[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