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中仁
摘 要:中國民族民間剪紙藝術是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是我國民族民間藝術中的瑰寶之一,在這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民族民間剪紙藝術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大寶藏。那些樸實、生動、夸張、有趣的藝術造型,都蘊含著匠心獨運的藝術魅力。而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分布廣泛,隨著大文化的發展,從而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南北方剪紙藝術發生交集,取長補短,并保留原始風貌進行創新,這也是剪紙藝術在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謀發展。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剪紙藝術;發展現狀;文化傳承;剪紙分布
中圖分類號:J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1-0-02
根據我國地理南北方分界線的劃分,我國剪紙現狀分別也可大致分為北方剪紙和南方剪紙。
一、北方剪紙現狀及分析
北方剪紙歷史悠久,特征明顯,根據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北方人性格特征豪放、大度所以在民間剪紙作品的呈現上主要是以粗獷、豪放為主,主要表現對象多以抽象、夸張為主。根據區域劃分,北方剪紙大致分布的地區有:山西、陜西、河北、吉林、甘肅、山東等幾大民族民間剪紙藝術區。
(一)陜西、山西民間剪紙
陜西從南到北,特別是黃土高原一帶,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剪紙。陜西剪紙的風格粗獷,造型多樣,寓意有趣、技藝精湛,都展現出了陜西民間剪紙的藝術魅力,也能夠表現出了剪紙在陜西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陜西的剪紙主要分布在陜北的定邊、靖邊、安邊和陜南的漢中附近等地域。陜北剪紙大多以單色剪紙為主,造型大多數形象夸張、簡潔質樸,傳承著古老的審美情趣和造型觀念,而陜南剪紙講究的是注重線條的彎曲狀態,圖案紋樣裝飾多采用植物自然紋樣。
陜西省的安塞是一個剪紙非常出名的地區,那里的剪紙大師大多為婆姨、老太太,剪紙是安塞婆姨們創造的歷史藝術文化,而且還有很多關于剪紙的習俗。
現如今陜北農村,會剪紙的人仍被全村人所敬佩和尊重。在陜西安塞這片廣闊的黃土高原地帶有許多心靈手巧的剪紙藝術家,其中白鳳蘭、高金愛、胡鳳蓮、曹佃祥這四位剪花大娘非常了不起,她們曾在中央美術學院給民族民間美術系學生講授安塞民間剪紙藝術課,課堂上把惟妙惟肖的剪紙藝術傳承給新一代青年。
山西剪紙與陜西剪紙都有異曲同工之處,但也有各自的風格特點,被稱為“鉸花”,剪制形象大多是以當地民間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以及反映居民生活的情況來剪制作品,在作品呈現上具有北方地區粗獷、雄壯、簡練、純樸的特點。
(二)河北蔚縣民間剪紙
蔚縣剪紙源于明代,它是蔚縣農民藝術家繼承吸收和借鑒河北武強木版窗花、天津楊柳青年畫以及當地雕刻刺繡花術及民間傳統藝術形式創造出來的一個藝術種類,之后民間藝術家們經過不斷推探索和創新,漸漸形成了蔚縣獨特的剪紙藝術風格。
蔚縣剪紙的特點為陰刻為主、陽刻為輔、上色點染剪紙作品,加上精湛的刻紙刀工、完美的色彩搭配,使得剪紙作品色彩鮮明、鮮靈灑脫。在制作步驟上主要是從畫、訂、滲、晾、刻、染、包裝等幾個步驟,且蔚縣剪紙上多是成為流水線狀,形成一條很好的產業鏈,畫師畫好稿子交給刻制人員,刻制人員刻好交給點染人員最后又交給包裝人員,蔚縣剪紙也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使當地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三)吉林民間剪紙
吉林剪紙起源于滿族,它的選型精細、樸素,不受視野和時空限制,不僅有中國北方剪紙藝術特點的傳統滿族剪紙風格,還有松花江流域移民文化特色;既繼承了傳統的技術方法,又融入了現代的藝術元素。吉林民間剪紙藝術大多以滿族神話傳說和故事為創作題材。
(四)甘肅民間剪紙
甘肅民族民間剪紙主要以鎮原和慶陽兩地為主要代表,藝術風格比其他地方的剪紙更為簡單樸實,其主要表達的內涵,具有濃厚的圖騰韻味。慶陽剪紙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每逢佳節、娶媳嫁女、滿月祝壽,都會有剪紙鉸花的影子,慶陽民間剪紙取材內容豐富,有表達吉祥之意、反映當地名俗的“駱駝進寶”“麻姑祝壽”等,也有反映美好的愛情,生殖繁衍的“蝴蝶戀花”“送福娃娃”等,這些都反映了黃土高原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在慶陽剪紙的取材上,十分廣泛,有山水人物、花草樹木、人魚鳥獸。在手法上,慶陽剪紙在剪紙手法上,顏色以綠色、紅色為主,有單色、套色和染色等,剪法上有陰剪、陽剪、陰陽結合等,紋飾上多采用梅花紋、鋸齒紋、月牙紋、水紋、云紋、花紋等,在藝術特色上古拙質樸、粗獷奔放、線條流暢、洗練。主要代表人物有祁秀梅、她的外孫許軍峰等。[1]
(五)山東民間剪紙
剪紙在山東地區,備受老百姓喜愛,根據地理區位和剪紙造型風格大致可以分兩大類。他們分別是:1.粗獷豪放的風格;2.以線條為主的陽剪風格。山東民間剪紙在創作構思上,多將我國民間傳統吉祥圖案運用到剪紙作品中,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使得作品既有豐富的想象力,又有美的視覺享受,很好地闡述了“凡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說法。山東剪紙中用諧音的表現方法也很常見,這也看出了山東人民把山東民間剪紙藝術與中國民間吉祥圖案很巧妙地融合到一起例如用桃子象征“長壽”,魚、石榴、老鼠象征“多子多福”。[2]
二、南方剪紙現狀及分析
根據地域特征和人物性格來看,南方人性格委婉、含蓄,嬌小玲瓏,所以南方剪紙雖然在地域不同,反應習俗不同,但是在大的方向上,主要是以精微細致的作品呈現在人們眼前。
(一)江浙剪紙
江浙剪紙主要是指江蘇、浙江一帶的剪紙,其中江蘇以揚州剪紙為代表,揚州剪紙題材比較多,有人物、花卉、鳥獸、風景等、其中以花卉為常見,特點是以畫為稿,形象夸張簡潔、構圖精巧雅致、線條圓滑、清秀,獨具優美、玲瓏剔透的地方特色。而浙江剪紙主要是以細紋剪紙為代表,主要涉及地區是浙江樂清一帶,所以又叫樂清細紋刻紙,之所以叫細紋,這就表明樂清剪紙精細,刀味十足,樂清細紋刻紙,構圖雋秀優美,刀法精妙入微。
(二)貴州剪紙
貴州剪紙主要以民族劃分,以苗族剪紙、侗族剪紙最為廣泛。貴州苗族剪紙,具有強烈的地域色彩,剪紙題材大多數以民族神話故事,神話傳說以及圖騰崇拜的蝴蝶、牛、龍等為主,在剪制工具上多以剪刀和刻刀為基本工具,剪制圖案精美細膩,精透玲瓏。苗族剪紙風格有別于漢族和北方少數民族的剪紙,它主要是用作苗族服飾刺繡紋樣稿,剪紙是苗族民間工藝美術之一,為苗族各種刺繡的底樣、藍本和第一道工序,經過第二次加工后,剪紙的藝術性就在刺繡繡品上表現出來。苗族剪紙本身最早主要是為刺繡繡品服務的,但從其藝術價值和制作工序來分析,它自身就是一件完整的藝術品。貴州有很多從事剪紙的民間藝人,如謝志成、王少豐、張著權等人,謝志成剪紙主要是反應“文革”時期的作品,作品簡單、純粹極具到時的時代特征,是現代剪紙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而王少豐也是當代剪紙民間藝人,作品題材多取決于貴州本土元素,如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圖案為主要創作元素,通過對本土民族民間圖案的概括、總結、提煉,得出屬于自己的剪紙符號,作品多為染色剪紙,具有很強的裝飾性,色彩多采用紅色和黑色,也有其他顏色進行搭配,極具貴州元素;而土家族剪紙藝術家張著權多以“囍”字為創作題材,通過對“囍”字的提煉、加工、從而作品大大小小的“囍”字都有其自己的特點,結合貴州少數民族的民族特征,特別是土家族民族特征元素融入剪紙作品中,作品有大有小,基本都會融入喜字到作品之中,固有“中華喜字第一人”之稱。
(三)云南剪紙
云南剪紙在云南非常受各民族人民喜愛和學習,其中傣族剪紙最受歡迎。云南民間剪紙有明顯的區域特征,傣族剪紙主要為祭祀、賧佛、喪葬、喜慶及居家裝飾等方面服務,常見的大多是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和幾何形紋。傣族剪紙多與傣族信仰有關,真實反映出現實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東西,生活氣息和鄉土風味十分濃郁。傣族剪紙作品線條連續穿插,變化多端,流暢自然,構圖飽滿,常見圖形既有龍鳳、孔雀、大象、獅子、馬鹿、駿馬等,也有糯粘花、荷花、玫瑰花、杜鵑等花木,還有亭臺樓閣等建筑,其在當地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三、結束語
從整個中國剪紙藝術來看,南北方剪紙都各具特色,有祈求神靈的寓意,喜慶的象征,也有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這也正是凸顯中國民族民間美術中的吉祥圖案息息相關,正所謂:“凡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輝煌發展,代表了這項傳統藝術在中國乃至世界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傳承,它歷史悠久,從古到今,越來越受廣大群眾喜愛,美在民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們要把屬于自己民族的特色發展到一流水平并推向世界。不管是北方剪紙還是南方剪紙,我們都希望人們越來越重視,使之發揚光大,名揚世界。
參考文獻:
[1]左漢中.中國民間剪紙[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4.
[2]陜西省群眾藝術館.陜西民間剪紙[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