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婷婷 孔玲

【摘? 要】理查德·洛夫說:“幼兒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樣, 需要和自然的接觸。”大自然的陽光雨露、鳥語花香、風雨雷電是幼兒最喜歡的靈性課堂。自然界里的一切對于幼兒來說充滿著魔力,吸引幼兒不斷地探索。《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還指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藏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隨著對課程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也意識到生成性的課程游戲資源對于幼兒學習的價值。
【關鍵詞】戶外課程;幼兒園公園課程
一、公園課程主題的背景及產生
《綱要》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怎樣的環境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于是我園進行了線上線下討論活動,前期發放線上調查,征集幼兒和家長的意見,結合本園周圍現有資源,開展了為期兩周的“相約東太湖”戶外公園課程。
二、基于幼兒生活經驗生成課程活動概括
活動前期我們進行了研討與創設,想想公園里,哪個地方會讓幼兒覺得十分舒適?公園里的哪些元素和物件最能讓幼兒放松自己,讓自己感興趣?哪些元素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能讓幼兒在活動中不斷探索。基于這些因素,我們創設了本次公園課程的主題網絡圖。
三、多途徑支持“相約東太湖”主題活動的開展與實施
(一)人人參與,學習游戲—活動起航
陶行知先生說過,處處是學習之地,天天是學習之時,人人是學習之人。每一次的活動只有幼兒真正參與體驗了,才能從中體會學習經驗。所以活動伊始我們邀請幼兒和家長根據自己的時間線上填寫了報名登記表。整個活動為期兩周,真正做到了人參與。
(二)細致規劃,實踐體驗—活動護航
陶行知先生十分注重讓幼兒參與實踐活動中,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讓幼兒根據生活的需要去學習,從而獲得真正的生活力和創造力。針對之前制定的課程網絡圖,我們每次提前一天和參加活動的幼兒線上討論需要開展的活動內容。
四、公園課程實施的幾點思考
(一)源于生活經驗的課程最接地氣
我們一直說“一日生活皆課程”,幼兒的生長發育特點和學習的特殊性,也決定了他們的學習課程必須是生活化、多樣化、游戲化的。只有來源于生活中的課程才能最吸引幼兒,最能激發他們的探索欲和創造力。
(二)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是課程實施的原動力
幼兒的興趣是其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幼兒往往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存在持久的觀察和探究行為,并且在探究的過程中會不斷改變和吸收,也最容易和同伴產生共鳴和聯系。正因為這一點,幼兒才會樂意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積累經驗、提升技能,獲得綜合發展。我們需要在活動中不斷觀察、不斷反思,適時介入,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給予支持和幫助。
(三)家長的支持和信任是課程實施的外部推力
疫情期間所有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家長的信任與支持,漫長的假期也讓家長意識到,好的教育是學校和家庭共同參與的,只有家長不斷地給予支持,幼兒才能更好地參與活動,教師才能更放松地全身心投入教育。
教育要改革,幼兒要發展,課程游戲化也一直出現在我們身邊,只有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從幼兒的生活中出發,才能研究出真正適合幼兒的課程游戲化教育。我們感謝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創新和改變,也看到了幼兒和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需求。在學習中,幼兒才是主人,只有不斷創設符合自己生活化的教育,才能推進幼兒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虞永平.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2]洛夫.林間最后的小孩[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3]高翔.讓兒童的成長像呼吸一樣自然——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戶外課程的實踐探索[J].教育科學論壇,2015(04).
[4]朱平.幼兒園主題課程實施的問題與建議[J].山東教育,2010(01).
[5]林峰,林瑞芳.基于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戶外區域活動的組織與開展[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