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璇 李道琳
關鍵詞:全員育人;不良網貸;風險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貸款逐漸成為一種趨勢,這種借助互聯網,足不出戶即可完成申請,不需要復雜的證明文件和手續的貸款模式一經出現,便深受人們的歡迎。但因為大學生涉世未深,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往往忽視了高額利率和違約金。因為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和法律制約,有些不法分子鉆法律的孔子,為了攫取高額利潤進行暴力催收,裸償,導致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給社會和家庭造成了相當惡劣的影響。
畸形的消費觀念。盲目攀比。大學生群體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離開父母家人的束縛,有了獨立支配生活費的權利,但是如何合理支配生活費對他們來說確實一個新的問題和難題。加上受西方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等意識形態影響,相當一部分的大學生對中國傳統主流價值觀的認識發生偏差,隨之而來的是不斷膨脹的消費欲望。他們沉迷于物質消費,一個學生有了這些名牌消費品,一個寢室甚至一個班級都會有同學爭相效仿。
薄弱的監管機制。近年來,網貸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但市場上良莠不齊。目前為止,國內還未形成完整的監管體系。第一,缺乏專門部門的監管。平臺的初期審批、實施過程中的監督、出現問題后的解決,國家并未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監管。依靠銀監會、公安部門、工商管理部門等聯合管控,難免會造成各部門之間“踢皮球”的現象。第二,業務范圍和實施細則沒有專項法律給予規定。雖然國家相繼頒布了一系列通知,以此來對平臺中學生貸款部分進行一定程度的規范和整頓。但是因為通知本身效力的局限性,文件上的內容并未付諸實踐,對那些不正規的網貸機構打擊力度并不明顯,以致于不良網貸并沒有完全從大學校園里消失。
學校加強引導,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放飛夢想的地方。”由此可見,除了對大學生知識的傳授,價值觀教育也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中之重。
第一,把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放在首要位置。大學生選擇什么樣的消費方式往往會受到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影響。加強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明白消費不是為了攀比和享樂,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精神文化消費比單純的物質消費更有價值和意義。第二,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干凈的校園環境是基礎。很多高校會有關于網貸的廣告,這些廣告無時無刻不在滲入學生的日常生活里。因此,清除這些廣告是遏制網貸的重要手段。不僅如此,豐富的學生社團是穩定劑。學生社團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活躍學校學習氛圍,提高學生自理能力,豐富課余生活;而且可以讓學生們交流思想,互相啟迪,增進友誼。
社會加強監督,建立健全監督機制。不良網貸在高校中導致的各種問題與缺乏必要的監督有著重要關系,。因此,加強社會監督,建立健全監督機制迫在眉睫。
第一,健全管理制度。首先,嚴格審批流程。大學生網貸蔓延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審批流程過于簡單,沒有實際的監督。因此,對于大學生在網絡平臺上提出貸款申請時,借貸人和擔保人的身份、借貸人的還款能力、借貸人的信用情況都要進行嚴格的審核,對于達不到要求的申請,予以拒絕,可以從源頭上有效地降低大學生不良網貸的概率。其次,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將網絡平臺的運營細則、義務責任、違規的后果寫進法律文件中,以國家強制力保證網絡平臺的規范。將已經出臺的文件落到實處。第二,加強輿論引導,強化大眾傳媒的宣傳職能。社會輿論中鋪天蓋地的廣告、文章、視頻對于大學生正確消費觀的養成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因此,政府要加強媒體的管理與建設,加強輿論引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鼓勵大學生養成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家庭加強熏陶,營造良好成長氛圍。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對于大學生正確消費觀和良好消費行為的養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以身作則,提高責任意識。家長首先應該明確自己是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的第一責任人,不能僅僅依靠學校教育。應該在孩子小時候就灌輸正確的消費理念,制定日常消費清單,幫助孩子理性分析所需商品的用途、性質,不放縱,不溺愛,避免滋生攀比、炫耀的消費心理。第二,與時俱進,更新教育觀念。學生的家庭結構的復雜,貧富差距懸殊的情況日益增多。面對這種物質上的差異,很多困難學生會產生不平衡的心理,以致誤入歧途。家長應該加強與孩子的溝通,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重視孩子的心理變化,幫助孩子解決選擇上的困惑。第三,適當放寬,加強教育引導。家長對于網絡貸款不應采取一刀切的態度,自己首先要對于網絡貸款有所了解,避免在孩子面前談虎色變,對網貸持一味的否定態度。這樣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和獵奇心理。。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馬克思.資本論(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唐國戰.大學生生活方式論[M].河南大學出版社,2011.
[4]尹世尹.消費經濟學[M].長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5]劉永亮. 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研究[D]. 鄭州大學, 2006.
[6]宜瑞.享樂主義思潮對我國當代大學生的主要影響研究[D]. 延安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