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疫情;輔導員;班級管理;學業指導;課題
作者簡介:李依(1993-)女,滿族,遼寧昌圖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及心理健康教育。
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學業指導與班級管理是輔導員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疫情防控期間,遠程做好學生的學業指導與班級管理對輔導員來說是一項挑戰,也是一種啟發與收獲。
高校學生構成紛亂復雜,學院內有不同的專業、年級、班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同。疫情期間,學生接收的信息絕大多數來源于網絡,微博、微信朋友圈是信息的“集結地”,引導學生該如何區分辨別這些信息的真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輔導員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務。為加強輿情監測工作,輔導員要做信息的“發布者”和“管理員”,也包括傳達學校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總體要求、布置學習任務、加強輿論監管等等。
然而,“信息發布者”這個角色并不簡單,要使得學生和家長認同輔導員給出的信息具有權威性,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就要注意信息的溫度和時效性。比如,輔導員如果僅僅只是在班級群里發布通知,語氣冰冷又官方,就會引起學生的“機械反應”,導致有些學生懶得看、討厭看、敷衍看。文字是冰冷的,但聲音是溫暖的。如果換成轉發中央、地方、學校的官方新聞發布,配上一段“語音”,讓學生們聽到輔導員的聲音,拉近距離感,就會在引導學生和家長在堅決做到“不信謠、不傳謠”的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確保管控區域無盲區、無死角。
再比如,輔導員在接到學校、學院等上級部門的指示要求后,首先要學習領悟相關政策文件,融匯貫通后按輕重緩急,有條理、有目標的去給學生做具體的通知要求,而不是泛泛的進行機械性的轉發。
在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的態勢下,當好“一手資料員”,建立學生健康信息檔案,精準摸排學生具體狀況對于掌握情況、把控源頭、及時處置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輔導員要嚴格加強班級的管理制度,建立宿舍長、班委、班長、輔導員四級管理制度,層層負責,每天嚴格落實學生身體健康狀況“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尤其做好疫區學生的情況摸排工作,確保信息真實準確。
此外,對所帶班級全體學生的假期去向、目前所在地、本人及家人身體健康等情況進行重點摸排、持續關注并登記建檔、跟蹤管理。對有出行計劃的學生,要說明緣由,及時勸阻。對有提前返校打算的學生,要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要求學生們遵守學校的規定和安排。
要堅持對學生、家長進行“電話家訪”,對于學生來說,輔導員每天一個電話中的問候關注,要好過于線上對話聊天框中的“確認”和“收到”;對于家長來說,老師的關心和叮囑,會提高家長對居家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視程度,疫情期間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配合,“遠程”的班級管理工作會更加高效嚴密。
輔導員應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總是會被大眾拿出來與2003年的“非典”進行對比。現階段大部分的大學生在“非典”時期有的剛剛出生,有的年齡尚小,沒有明確的記憶所以無法體會當時的嚴峻形勢。輔導員可以收集一些當年全國抗擊“非典”的新聞和事例,以及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包括自武漢封城后,各地醫護人員馳援武漢的“逆行”壯舉、勞動者們堅守崗位、社會各界人士慷慨解囊等等感人的故事。
學生們不僅在家見證了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甚至很多大學生主動參與地方抗疫防疫工作。在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挖掘典型,引導、鼓勵和啟發學生結合自身經歷發表感想,還可以更有針對性的選取學生能夠產生“共鳴”的故事群體,比如在抗擊疫情過程中“90后”和“00后”青年群體所展現出的責任和擔當。以此為題召開線上主題班會、討論會等,與學生們分享探討,通過每一件正真實發生于身邊的新聞故事,傳遞正能量、好事跡,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對黨的堅定信念,引導學生深刻認識新時期大學生的時代使命和責任擔當,激勵學生鼓起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使學生們樹立起牢固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輔導員要做好學業輔導的“第二課堂”,積極配合任課老師,緊跟教育部和學校關于“停課不停學”的政策措施,引導學生提高自主管理能力,督促學生提高上“網課”的學習效率。比如,鼓勵學生根據本學期課程表手動設計一張專屬的作息時間表,除上課時間之外,合理安排看書、看電影、聽音樂、鍛煉身體的時間,將學習與娛樂相結合。嚴格控制好生活和學習的臨界點,上課前提前準備書本和紙筆,將手機等電子設備遠離書桌,真正融入網課。
輔導員要熟悉各大網絡教學軟件,做到每周與所有任課老師主動溝通,必要時可作為管理員及時查看了解上課出勤、作業、課堂表現等信息,及時通過互聯網提醒學生。
輔導員也要利用班級管理團隊中的班長和學習委員,讓他們建立學習小組并挑選認真負責的組長對班級學生分小組進行學習督促管理,提高學習管理的成效。要通過各項管理措施讓學生感受到輔導員不僅在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更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提高學生內心的緊迫感,讓學生逐漸在輔導員的督促下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學生家長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輔導員和任課教師們是“遙控指揮”,家長則是“實地查看”。學生究竟是否學習,是否認真學習,學習效果如何,家長們一清二楚。因此,輔導員要經常與學生家長溝通,讓學生家長積極主動配合,不僅要督導學生按時上課、認真學習,也要為學生在家里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將家長、教師、學生三者緊密結合,是“網課”成功的保證。
疫情防控工作復雜多變,涉及學生的生命安全、心理健康、家庭、社會等多層次多方面。輔導員要積極科普宣傳抗疫防護知識,提醒學生新冠病毒肺炎等傳染疾病的預防措施,要求學生和家長做好個人居家及外出防護。此外,也要做好輿情引導工作,引導學生弘揚正能量,堅決做到不聽謠、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例如,疫情期間搶購“雙黃連抗病毒口服液”等謠言的出現,就是輔導員引導控制輿情的重要契機,依靠網絡陣地,第一時間收集官方媒體的信息,及時傳達真實消息,向學生辟謠,筑牢不實消息的“防火墻”。
輔導員不僅要掌握學生的所有基本情況,也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疏導,持續關注、關心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況。疫情期間,學生會出現緊張、害怕、茫然等情緒,輔導員應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傾聽學生的聲音,評估學生的心理狀況。尤其是對因疫情致貧的學生、身處疫情重點防控的地區,更要及時舒緩學生的緊張情緒,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做好心理援助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干預,未干預成功的要及時匯報和轉介。
輔導員還可以依托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支持熱線和心理咨詢服務,及時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服務,積極主動化解學生的不良情緒,搭好學生成長的“腳手架”,成為與學生同心戰“疫”的貼心人,堅定學生的自信心。
輔導員雖然不能像醫務工作者一樣奮戰在一線,但卻是光榮的教育工作者。培養學生對前途的希望是輔導員的人生價值所在。在打贏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過程中,面對嚴峻的考驗,輔導員更加要用教育的溫度去溫暖學生、教育學生、引導學生,要將“三心二意”進行到底,用愛心、細心、耐心、心意、新意去守住一畝地、種好責任田。
參考文獻
[1]黃敏.重大疫情下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途徑方式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14).
[2]張自勉.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輔導員開展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途徑[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報,2020(06).
[3]周秀芬.輔導員在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淺析[J].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2).